1、浅论中国民族舞剧的开展周雯舞剧是起源于欧洲的经典艺术,它是用芭蕾舞结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等综合艺术形式表现故事,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剧种,形成之初被称为芭蕾舞剧。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现代舞在欧美的强势开展和对古典芭蕾舞产生的巨大影响,芭蕾舞剧又分为古典芭蕾舞剧和现代芭蕾舞剧。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浪潮,西方的艺术种类,如西方的油画、西洋乐器、话剧、音乐剧都很快传入中国,受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推崇。但作为欧洲文化的经典艺术芭蕾舞剧,因其高度的标准化、程式化和专业技巧的独特性,在中国未能传播,新中国成立前,在中国的艺术种类中有舞蹈,但没有舞剧。一、新中国成立后民族
2、舞剧的兴起新中国成立后,为向全世界,特别是向欧洲国家展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美好幸福生活的真切愿望,这就需要有一种欧洲国家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于是,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们借鉴欧洲现代芭蕾舞剧形式,创排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型舞剧和平鸽。该舞剧内容表现的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坚强信念。舞剧突出了政治性,其故事性、艺术性略显欠缺。但这部舞剧开创了中国民族舞剧之先河,为舞剧中国化、民族化的开展打下了坚实根底。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实行统一领导,党的文艺路线,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尤
3、其在吸收外来文艺并使其中国化、民族化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歌剧、话剧、音乐剧、芭蕾舞剧等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国家和各省(区)都根据实际成立了相关专业艺术院团,当时中央和上海成立了芭蕾舞剧团,正式拉开了舞剧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大幕。在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民族舞剧创排也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剧作品就是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这两部芭蕾舞剧都被拍成了电影,这对推动舞剧在广阔人民群众中普及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广示范作用,特别是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艺工作者编创的最为经典的民族舞剧,虽然它表现的内容
4、是红色题材,有鲜明的政治思想性,但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西方芭蕾舞高超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情感表现手段非常完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整个舞剧用精美的舞段和丰富充分的情感,鲜活生动演绎出戏剧的“非语言情景。这部芭蕾舞剧成功创排,是舞剧中国化、民族化的里程碑。它曾作为中国民族舞剧的经典之作,代表国家出访过许多欧洲国家,为中欧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奉献。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舞剧艺术开展可以概括为:有突破、有亮点,但受时代和经济的影响,舞剧艺术与其他舶来艺术相比,开展相对滞后,在反映的题材上不够丰富,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完全照搬欧洲现代芭蕾舞的表演程式进行创作表演,民族舞剧的欣赏在广阔观众中
5、普及程度不高,除了在大城市外,舞剧未能进入寻常百姓家,舞剧在中国广阔观众中艺术欣赏的比重,远远不能和戏剧等艺术种类相比较。所以,改革开放前民族舞剧在我国专业艺术舞台表演中属于初创和探索期。二、改革开放后舞剧的蓬勃开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各项事业开展迎来了崭新的春天,文化艺术也迎来了大开展,大繁荣的新时代。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知识层面的普遍提升,人们对艺术生活的追求与鉴赏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在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在艺术欣赏中更注重艺术表演的视觉冲击和灵魂的对话。舞剧作为世界性的语言艺术,彰显出了特殊震撼力,舞剧成为了我国
6、各专业歌舞艺术团体创作的重头戏,除了民族芭蕾舞剧外,各地专业歌舞团体开始运用古典舞、民族舞和现代舞的形式创编民族舞剧,使舞剧摆脱了古典和现代芭蕾舞剧的程式束缚,在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脱胎换骨式的创造,使民族舞剧成为中国民族艺术种类中全新的剧种。广阔观众也普遍、快捷地接受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新舞剧。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舞台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族舞剧和舞蹈家,如中国著名舞蹈家陈爱莲和她创编主演的民族古典舞剧红楼梦,在国内外备受好评。而最有影响的民族舞剧当属甘肃的丝路花雨,该剧以甘肃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和彩塑人物的故事为题材,以高超、精湛的创作手法,编排出了一部气势恢弘,场景壮观,扣人心弦的经典民族舞剧作
7、品。该舞剧从1979年创编到现在,据相关资料统计共演出1500余场,观众多达300余万,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近两年甘肃省又邀请国内顶级创作团队将该舞剧进行了提升改进,升级版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从灯光、化装、服装、道具、音响效果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欣赏效果,该舞剧是继红色娘子军之后,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艺史上又一满载中国元素文化的经典舞剧,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舞剧之最。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开展和观众欣赏舞台艺术理念行为的转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国家对文艺体制进行了改革,在保证实现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要实现经济效益,在艺术行业中舞剧成为中国艺术舞台炙手可热的
8、文艺产品,从中央专业艺术团体到全国各地的专业歌舞剧团都把打造精品舞剧作为彰显本地艺术院团综合艺术实力的试金石,并把民族舞剧作为推广地域文化,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和实现两个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舞剧已成为历届“中国艺术节和国内一些有影响的艺术节,文艺赛事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文化开展背景下,全国创排了一批具有浓郁地域、民族特色的舞剧,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民族舞剧红高粱一把酸枣粉墨春秋大红灯笼高高挂解放沙湾往事醒狮沂蒙颂兰花花等。这些优秀的民族舞剧创排成功的重要元素,就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创作风格独特,艺术表现手法新颖,让民族舞剧在艺术的百花园中大放异彩,民族舞剧已成为我国舞蹈艺术的最高形式,也是开展国际
9、艺术交流最能产生共鸣的艺术形式。纵观舞剧在我国艺术史上较短的开展历程,如果把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定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初创期。那么,从改革开放至今应该是我国民族舞剧的重要的發展期,就是在这个时期,舞剧的中国化,民族化道路走向成熟。民族舞剧表演的舞蹈种类既能用芭蕾舞表现,同时也可以用中国古典舞、各民族舞和现代舞进行表现,这是中国舞剧跨越式的开展,它一改正去舞剧只能用芭蕾舞表演的“高大尚特征,中国古典舞的细腻,民族舞的豪放,现代舞的多彩都能融入到舞剧中。拉近了民族舞剧与中国观众的距离,也对世界的舞蹈艺术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奉献,舞剧已成为中国舞台艺术和国家开展文旅事业,打造文旅品牌最亮丽的名片
10、。三、青海民族舞剧的开展历程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更是民族歌舞的海洋,出土于青海新石器时代的两个舞蹈彩陶盆,证实在远古时期生活在这片高天厚土的先民就有踏歌起舞的习俗,青海各民族民间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歌舞的丰富性为创排民族舞剧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回忆青海舞剧的开展历程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创排比较成功的舞剧,是原省民族歌舞团编创的民族舞剧智美更登,担纲主演的是我省著名的舞蹈家杨向东,该舞剧的创排,在全国专业舞台剧目汇演中获得很高评价,为青海的民族舞剧创排发挥出了示范和引领作用。进入新世纪后,青海又相继创排较为成功的民族舞劇唐蕃古道中国撒拉尔等。其中,民族舞剧唐蕃古道荣获“全国
11、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创作金奖。近年来,青海与国内优秀的创作团队联袂创排了民族舞剧唐卡,讲述的是三世唐卡艺人追求艺术创作境界和爱情之间产生的纠葛冲突,通过这部舞剧合理的诠释了民族舞剧必须有故事和要演绎好故事的命题,整个舞剧的舞段和剧情环环相扣,入情入理,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民族舞剧以舞表剧、以舞引剧、舞和剧并重的舞剧创作法那么。唐卡在全国展演后,在国内文艺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普遍认为它是迄今为止青海打造民族舞剧最为成功的舞台精品剧目,被指定代表国家赴香港、澳门参加港澳回归庆典活动,并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荣获第十六届政府文华奖提名奖,这是青海民族舞剧开展史上取得的最优异的成绩。回忆青海省民族舞
12、剧的创作开展历程,得出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青海打造民族舞剧精品,必须要坚持突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要讲好青海故事。音乐界说:“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实,舞剧更是如此,舞蹈是用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它更能完整地、清晰地展示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特色。同时,青海打造民族舞剧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青海是经济欠兴旺地区,文艺人才储藏和文化影响力相对落后,更要沉下心来,屏蔽嘈杂,耐心细致地打造出属于青海文化特色的民族舞剧,青海需要有属于外乡的红色娘子军丝路花雨等的经典民族舞剧。青海打造民族舞剧一定要与旅游文化相结合,要表达出“舞与远方的结合,要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民族舞剧在中国开展之路缺乏百年,在青海开展之路缺乏50年,但民族舞剧作为文艺产品创作的朝阳产业正在全国阔步迈向顶峰。(作者单位:青海省花儿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