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8.14KB ,
资源ID:1245080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2450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新编.docx)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新编.docx

1、和谐教育思想的开展及其现实意义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现在。这话对和谐教育思想的开展也是完全适用的。就是说,和谐教育及其思想并非今日始,而是走过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开展历程。因此,为了把握和谐教育的实质,对和谐教育思想的开展历史,以及它现实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作一番考察,可能是十分必要的。舛谬在所难免,尚望识者指正。 一、和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开展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其和谐教育思想的开展,可以说源远流长,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同样悠久和灿烂。 我国的和谐教育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开展是与如下两个观念密切联系的。 一是天人合一论。这

2、个观念滥觞于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周易。其根本思想是,天道与人道必须和谐统一。首先,认为大自然的规律是和谐协调的,如天地运转、日月并明、四时循环等都呈现有序状态;其次,认为人是大自然系统的一个组成局部,所以人道应当服从“天道;最后,认为既然是天道是和谐协调的,所以人道(包括人的开展)也就必须和谐协调。我们认为,天人合一论的这一积极精神,乃是我国古代和谐教育思想的一项理论根底。当然,天人合一论还有其神秘化的消极面,这却是与和谐教育思想格格不入的。 二是和合论。“和合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哲学观念、文化观念。早在先秦时期,这个观念即已出现。我国最早的古文献之一的尚书尧典即提出了“和合的理想模式:“克明

3、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以后,儒家、道家、佛家都采用这一观念,以概括各自的思想宗旨。一般说来,“和指异质因素的共处,“合指异质因素的融会贯穿。合起来看,和合论的根本精神,都是在处理事物内部或外部的关系时,都必须保持和谐、“协和。这种观念影响到教育,就是教育要使人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开展。 我国的和谐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他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圣人、君子或成人。而这种人应当获得多方面的和谐的开展,如对其低层次“成人的培养要求便是如此:子路问成人。子曰:“假设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注:论语宪问。

4、)什么是“成人。据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云:“成人,犹言全人。而所谓“全人,即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的教育所要培养的“完全之人物,亦即今之所说的全面开展的人。按孔子的意见,在知、情、勇、艺等各方面都得到开展的人,便可称为“成人。正是从此种思想出发,孔子强调把知、仁、勇三者统一起来,以培养学习者成为“成人、“君子乃至于“圣人。而知、仁、勇“三达德的统一,从教育上讲,实质上就是智育(“知)、德育(“仁)、体育(“勇)的统一;从心理学上看,那么是认识(“知)、情感(“仁)、意志(“勇)的统一。这两种统一,便为人的全面而和谐的开展奠定了必要的根底。 孔子以后,历代不少思想家、教育家都持和谐教育思想。如战

5、国时期的荀子也提出了培养“成人的教育目的,并主张通过全(指人的知识、才智、品质等开展完全、全面)、尽(指开展彻底、极度)、粹(指开展精粹、完美)之学去予以实现。西汉董仲舒继承孔子仁智统一的思想,对仁智协调开展的问题作了明确的论述。他认为,一个人没有仁,只有智,就犹如“操利兵(好兵器),做出坏事业;同样,没有智,只有仁,也会如“迷而乘良马,达不到目的。(注:春秋繁露必仁且智。)魏晋时期关于才性关系问题的争论,乃是仁智关系问题的深化与具体化。“才指智力、能力,“性指性情、品格。当时“才性之辩存在着四种观点,即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三国魏人刘劭的人物志对此次讨论作了很好的总结。就其总的倾向

6、看,他虽然主张才性可离可合,但更强调才性的协调统一。这一根本看法构成了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后来居上,明代王守仁在前人有关思想的根底上,那么提出了颇为明确的和谐教育思想: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吼叫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便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乱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便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仪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注:传习录中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王守仁认为,对学习者来说,教育就要开“开其知觉、“调理其性情、“发其志意或“顺导其志意、“导之以礼,亦即要使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统一开展。不仅如此,还要“动乱其血脉、“固束其筋骸,亦即使心身也处于和谐开展之中,最终“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他并且指出,这种使人获得和 第4页 共4页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