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65MB ,
资源ID:2371104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3711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党报评论员的四种能力建设_王庆峰.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党报评论员的四种能力建设_王庆峰.pdf

1、62专题:年度记者践思悟得传媒研究党报评论,往往被视为政治晴雨表、时代风向标,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纸媒时代,著名新闻人梁衡曾经用“评论是报纸的宝塔尖,是报纸的最高层次”阐释评论的重要性。当评论遇上“互联网+”,人民日报前社长杨振武这样说:“虽说 人人都有麦克风,但党报评论拿的是一只音量最大的金话筒。”可见,无论传播渠道怎么改变、媒体形式怎么创新,思想观点的竞争力都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相反,面对众声喧哗、乱云飞渡,每当人们心有所惑、遇事不决,就会格外关注党报有没有评论,会怎样评论,从侧面凸显了党报评论的“风向标”“定音鼓”“压舱石”作用。党报评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党报评论员的【摘要】党报评论

2、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随着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党报评论也要进一步适应形势,创新求索。党报评论员要重点加强四种能力建设:一是编辑视角下的策划能力,打开选题视野、追求规模效应、创新评论形式;二是评论员视角下的思维能力,把全局、善联系,会统摄、能发散,讲客观、有立场;三是记者视角下的“四力”能力,到现场去、联系实际、锤炼文风、思想赋能;四是转型视角下的融合能力,打通生产机制、强化短评快评、试水融媒创意、提升传播能级,从而探索出党报评论融合转型的有效路径。【关键词】党报评论 能力建设 融合转型党报评论员的四种能力建设入行7年,他始终深耕党报评论,成为南方宏论、社论、评论员文章、热点

3、快评主要撰写者之一。2022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参与撰写20评党的二十大等主题评论;积极践行“四力”,撰写建设和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的光荣团队等文章;探索评论转型,参与策划推出“叮咚v评”视频化栏目。南方日报理论评论部评论工作室主任王庆峰传媒研究63专题:年度记者践思悟得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名评论从业者,笔者毕业后就进入南方日报理论评论部,至今已有7年工作经验;若从2009年给报纸撰写评论专栏算起,迄今已有14年实战经验。14年,穿越报纸黄金时期、历经网络从兴到盛,党报评论既在转型中去除陈旧积弊,也在传承中不断开拓创新,笔者也从中积淀下一些观察和思考:不管风云如何变化,万变不离

4、其宗,党报评论员大约掌握四种能力,就可以在观点竞争中保持核心优势,在媒体变革中找到一席之地。一、编辑视角下的策划能力华中科 技大学赵振宇教授将新闻策划定义为:新闻机构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优秀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1但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强调报道策划,而很少强调评论也需要策划,在不少学者看来,评论大都因时而评、缘事而发、寓理于事,对“时”和“事”具有依附性。这是一种基于“时评”的狭隘理解,评论不只是对新闻的及时反馈,也可以进行规律总结、抽象提升,同时也是进行议程设置、舆论引领的重要工具。作为一名合格的党报评论员,必须跳出“一事一议”的理解框架,站在更

5、高层面上领悟评论生态。从评论策划的历史来看,这是党报一以贯之的看家本领。如1981年,人民日报连续在头版组织“不能再吃 大锅饭”7篇系列评论;1991年,解放日报用“皇甫平”的署名方式连续刊发关于改革开放的4篇系列评论;1992年,深圳特区报配合邓小平南方谈话连续发表8篇猴年新春评论,等等。近年来,各大媒体更加重视并强调策划,人民日报任仲平、新华社钟华论等以其创作周期长、体量密度大等特点为人熟知,也有越来越多党报在重大会议、节日、纪念日等节点推出评论,这些评论更有系统性、更具创造性,所体现的正是全方位挖掘、立体化呈现的策划能力。从评论策划的选题来看,有的产生于海量更新的新闻话题库,有的来自静观

6、 默 察的个 体心灵,还有的源于媒体自身长周期的策划。表面上看,“一事一议”的时评类选题较为普遍,但容易陷入日复一日的速朽状态。对党报评论员来说,如果要跳出同质化竞争,展现更多价值增量,关键在于提前构思、精巧谋划。比如获得第32届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一等奖的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 奋斗正当时系列评论,就是因为光明日报别出心裁,直面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躺平”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上搞出了“新意思”。人民日报评论版常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生产系列评论,凸显的是立足大时代思考、结合大背景谋划的策划意识和策划能力。从评论策划的作用来看

7、,其最大价值就是能产生规模效应,起到议程设置作用。规模效应本属经济学概念,但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媒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常开在总结“南方经验”时,指出要按照互联网规律打造统一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如果采取“村村开火户户冒烟”的小而散模式,就“难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2这一道理不仅适用于媒体融合,也对包括党报评论等在内的新闻生产有深刻启发性。如南方日报曾经开设信仰的力量专栏,前后刊发30篇述评文章,深入挖掘广东红色资源,追寻革命先烈红色足迹,引发社会关注。其逻辑就是以“集束方式”连续论证一个问题或一个事件,从而形成规模效应,生成阶段性舆论热点,引起社会广

8、泛关注。具体地说,提前进行谋划和布局,可以突破千字篇幅和时效限制,充分发挥表达层次的扩容性、观照层面的多维性、64专题:年度记者践思悟得传媒研究氛围营造的仪式感,3让评论更有阐释高度、思想深度、影响广度。从评论策划的形式来看,南方日报主要有几种操作思路,一是南方宏论,二是系列评论,三是大家谈。南方宏论,即类似于任仲平之类的大手笔,特点是站位高、理论深、气势足、感情实,体量基本在5000字以上。近年来,南方宏论连续获得广东新闻奖,其中,砥柱人间是此峰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获得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系列评论,即围绕一个主题连续刊发评论,特别是一些重大主题或社会现象,具体面向多,论述层

9、次多,适合系列评论来表达,比如南方日报最近策划的20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3评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6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都突出展现了系列评论容量大、触及深的特点。大家谈,主要是围绕社会关注的争议话题,将编辑部大门充分打开,邀请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读者共同参与进来,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思辨和争鸣中凝聚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二、评论视角下的思维能力随着互联网构造了去中心化的传播格局,各种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大都以评论、观点为主,对热点事件反应迅速、机动灵活,大大消解了传统媒体的“短平快”功能。这种情况下,党报评论员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根据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

10、米博华的观察,尽管当前自媒体评论蓬勃发展、百花齐放,但也的确是菁芜并存。他用一个形象比喻来解析“人人都有麦克风”“就好像人人都可以K歌。歌厅随便去,但到国家大剧院表演则有门槛。”4其中一个原因是,党报评论员依然保持了一种非常传统的写作训练,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框架谋划,无论是行文方式还是论证方法,无论是逻辑推敲还是字斟句酌,一招一式皆有出处,一拳一腿尽显功底,其本质都是一种严肃的思维训练。相较而言,一些自媒体评论花样频出,看似时尚,但普遍不太注意起承转合、穿衣戴帽,有的甚至自相矛盾、错漏百出,令人贻笑大方,这背后是思想和知识的匮乏。可以说,在自媒体和机构媒体同台竞技的背景下,思维能力才是党报评论

11、员的杀手锏,也只有更加自觉地在思维训练上下功夫,才能不断放大优势、形成胜势。评论写作中,常见的思维方式有演绎、归纳、抽象、发散、类比、逆向、假设等,在笔者看来,有三种思维方式比较常用,也很关键。一是把全局、善联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党报评论的第一要务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党和政府的立场,这就要求党报评论员必须高屋建瓴、目光四射,识得乾坤之大,觅得天地之广。南方日报理论评论部有一句口号,叫作“站在天安门想问题,走在珠江边找感觉”,说的就是这种跳出一隅看全局的大视野,把握全局看一隅的大格局。如果没有全局思维,处理不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就会顾此失彼、左支右绌,写出来的文章虎头蛇尾、头重

12、脚轻,按下葫芦浮起瓢。同时也要看到,评论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做到干货满满、新意频频。如果没有联系思维,不注意在普遍联系中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就容易滑向单一僵化、机械死板,给人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这样的文章食而无味,弃之也不可惜。二是会统摄、能发散。所谓统摄思维,是指一种吸收、凝聚并且驾驭各种信息的思维方法。从实际运作来看,这是个“由大到小”的过程,先把海量信息“统”起来,再将核心信息“摄”出来,最后聚焦点越来越小,这就是评论切入的最佳角度。以南方日报刊发的重建供销社并不意味着重走老路一文为例,就是在广泛查阅材料的基础上,找到了“市场传媒研究65专题:年度记者践思悟得经

13、济为何没能完全消灭供销社”这一角度。所谓发散思维,则是“由小到大”的过程,围绕一个中心点,思路向四面扩散。在评论写作中,初学者很容易受其他观点影响,固执地钻牛角尖、硬讲道理,文章绕来绕去、云里雾里。但实际上,除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法律问题、专业问题,绝大多数社会问题都一目了然,要想写出新意,就要善于观察和发散。南方日报评论版“今古齐观”栏目就是发散思维的典型,作者熟读二十四史,善于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可以从节日、节气、水果、动物等任何寻常事物延伸开去,旁征博引、贯通古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风。三是讲客观、有立场。在今天的网络环境下,自媒体评论常给人宣泄情绪、颠倒黑白、故意引战的感觉,这是由其

14、“流量至上”“商业至上”的逻辑闭环决定的。而党报评论作为社会公器,上接“天线”,下接“地线”,具有让不同意见对话的属性,通常更能体现理性党报对某件事发表看法,不是为了流量或者利益,而是要做社会舆论的导流器、减压阀,为改革、发展、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因此,评论员看待问题时不能“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是要充分平衡不同意见,特别是在一些网络热点事件中,不盲目追击,不急着表态,而是宁可慢一点,力图做到“后发先至”“后来居上”。当然也要看到,客观中立不是搞中庸、搞平均,不是求四平八稳、平均用力,更不能不紧不慢、不温不火,而是为了保持客观冷静,让自己的立场表达更加有的放矢、一针见血。换言之,要在承认矛

15、盾的基础上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让文章更有针对性,更有建设性。三、记者视角下的“四力”能力好的评论,跟好的新闻一样,必须“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这就相当考验评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当前,随着媒体功能细分,评论已经普遍成为新闻生产流程的专业模块,不少人囿于书斋、坐而论道,这种生产模式很可能导致闭门造车,甚至背离现实、向壁虚构。有鉴于此,越来越多党报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出观察式、采访式、调研式等多种多样的“现场评论”。在笔者看来,让评论员化身一线记者、扑下身子,有利于构建“采”“评”联动思维,弥补短板,放大优势,打破传统评论的生产

16、流程和创作范式,是党报评论转型的有效手段。到现场去,寻找“源头活水”。长时间以来,由于不少媒体将评论简单地等同于“时评”,习惯从时事新闻里挖掘话题,很容易导致同质化竞争。同时,党报评论员坐在办公室久了,对现实的触感难免钝化,陷入题材枯竭、“为写而写”的困境。把评论员从办公室推向新闻第一线,可以更积极地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从火热的生活实践中找“活水”、抓“活鱼”。如人民日报许多评论都是从身边事谈起,石鼓镇里说植绿一文,就是从一条林荫小道出发,论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南方日报的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也是如此,作者在西藏采访时无意中捕捉到了“大骨节病”这一总书记关心的重要话题,于是向报社请示增加额外采访,撰写了广东援藏“换骨”记,并配发了这篇记者手记,让新闻产品更加鲜活生动、纵深立体。联系实际,弥补知识短板。有思想力的评论,离不开专业的景深,也离不开对现实的关注。现在,各大党报非常重视评论员队伍建设,对应聘者的学历和专业有较高要求。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经验和阅历也很重要。一些党报评论员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对国情、民情、社情的体察与了解,如果不愿意下基层、滚泥土,就很容易迷失在小天地里“打转转”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