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382.02KB ,
资源ID:2732847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7328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化传承与历史重构:从“琼黎图”管窥海南黎族民俗图像_赵婷.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化传承与历史重构:从“琼黎图”管窥海南黎族民俗图像_赵婷.pdf

1、“琼黎图”作为描绘清代康熙至雍正时期海南黎族民俗的珍贵图像史料,承载了海南黎族重要的历史记忆,具有极强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广义的“琼黎图”泛指绘制黎族风俗图画的总称,而狭义的“琼黎图”则是特指清代康熙至雍正时期治理海南黎族过程中,为掌握“黎情”而由官方绘制的黎族风俗图画。目前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已知存世的“琼黎图”主要有五种: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 琼州海黎图;二是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所藏琼州黎族风俗图说;三是广东中山图书馆所藏琼黎一览图;四是海南省博物馆所藏 琼黎风俗图(原藏于河南新乡市博物馆);五是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所藏黎人风俗图说(亦称 黎人风俗图)1。此外,美

2、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所藏 琼郡舆地全图,其所绘制的黎人的民俗事象与上述五种“琼黎图”高度契合,可视为第六种“琼黎图”。关于“琼黎图”的研究最早见于清代乾隆时期张庆长所著的 黎岐纪闻 一书,书中记录了前人的“琼黎图说”。20 世纪初,学者闻宥提出“琼黎图”是“吾人今日所当珍视者”的观点。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琼黎图”的研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近年来,随着“琼黎图”原本及各类后世传抄本、改绘本的流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其历史文化价值,并从不同维度对其进行了探讨。例如,宋兆麟对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琼州海黎图 进行了初步考释(1987);李露露通过语言考证,提出 琼州海黎图 所描述对象是黎族侾黎支系(

3、2001);符桂摘要:“琼黎图”是描绘清代康熙至雍正时期海南黎族民俗的珍贵图像史料,承载了海南黎族的重要历史记忆,具有极强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本文以“琼黎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图像的形成与流变、记忆载体与形式的分析,从文化传承与历史重构两个视角,讨论其对海南黎族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功能,以期为推动海南黎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发挥积极作用。关 键 词:“琼黎图”;民俗图像;文化记忆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84(2022)04-0037-08文化传承与历史重构:从“琼黎图”管窥海南黎族民俗图像赵婷(1.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400031;2.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

4、2)基金项目:海南省应用外语研究基地课题外语专项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译介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HNWYJD20-02)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赵婷(1984),女,陕西石泉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与文化。赵婷文化传承与历史重构:从“琼黎图”管窥海南黎族民俗图像037DOI:10.13767/64-1011/j.2022.04.0122022 年第 4 期总第 307 期花将 琼州海黎图 琼黎一览图 琼黎风俗图 等汇编成册(2007),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资料;戴成萍运用历史民族学理论方法,重点对“琼黎图”成书的时

5、间和历史背景进行了考释(2011)。由此观之,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琼黎图”的研究虽在对象上略有不同,但多集中在对其图文记述的历史考证,或补充原有历史文献的缺失,或佐证已有文字记载等。此类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海南黎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但需留意,历史考证法作为静态读图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本文运用帕诺夫斯基图像学理论,同时关照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从文化传承和历史重构两个维度,以动态视角对“琼黎图”作为海南黎族历史民族志的文化记忆载体功能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琼黎图”的形成与流变“琼黎图”的形成历经明、清两个历史时期,乾隆年间“生黎向化”后,出于政治

6、目的绘制了大批“琼黎图”,后经临摹与传抄,演变出多个版本。“琼黎图”的形成与流变都是历史作用的结果,在此进程中,“琼黎图”自成体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并一直流传至今。(一)黎族历史与“琼黎图”的形成“琼黎图”与海南黎族的形成和演变密不可分。南岛说、多元说与大陆说是目前海南黎族族源研究的三种主要观点。持南岛说观点的研究者们(史图博,1964;岑家梧,1992)认为黎族先民于远古时代由东南亚地区乃至大洋洲渡海迁入海南岛。多元说学者(刘咸,1940;周伟民、唐玲玲,1999;高泽强,2008)认为黎族族群不是单一结构,而是由百越、南岛语族经融合后形成的。大陆说是中国传统学者(罗香林,1939;

7、王钟翰,1994)研究黎族族群的主要着眼点,这一观点认为黎族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古越族。由于黎族历史较为复杂,历经数次迁徙后集中居住于“沿海冲要”的海南岛,因此自明代开始,朝中大臣的“议黎”奏疏就从未间断。钟芳的 悯群黎文、谢廷端的 奏稿、海瑞的 奏略,从不同角度向当朝政府阐明治黎问题的重要性。明清时期,治黎也成为当朝统治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万历 琼州府志 卷八 海黎志 卷首语:郡之环海包黎,惟琼为然。故外有肩背之忧,内有腹心之患。虽官兵备设,水陆兼防,而鲸浪狼烟未尽平熄,屡动军兴,大耗国帑,则经略绸缪宜亟讲也。因按今昔事情,作 海黎志。2康熙 琼州府志 卷八 海黎志 卷首语:郡之环海包黎,惟琼

8、为然。故外有肩背之忧,内有腹心之患。虽官兵备设,水陆兼防,而蜃波、峒孽尚虑靡常,则经略绸缪,宜亟讲也。因按今昔事情,作 海黎志。3乾隆 琼州府志 卷八 海黎志 卷首语:琼郡外海内黎,伺暇窥隙,譬之人身有疾,药石不施,而调摄失度者,鲜不为患。汉唐以往不具论,宋元来海寇之害,黎岐之扰,志不胜书。盖海寇起于仓猝,而黎患生于肘腋,与其临事剿抚,不若先事预防。今国家海波不扬,黎岐革面,环洋乐土,岩地直等化疆,洵一时之盛事,实防范之得宜也。志 海黎。4自万历年间开始,经康熙、乾隆两朝的治理,黎情渐安,“平黎”与“治黎”的目标得以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描绘海南黎情的“琼黎图”诞生。由此可见,“琼黎图”产生于

9、明清时期国家边疆治理的大背景下,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记载与反映这一时期海南岛上黎族的民俗风貌。在存世的六种“琼民 族 文 化MINZU WENHUA038黎图”中,围绕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馆藏 琼州海黎图 的研究最多。琼州海黎图 以 琼州府地图狩猎图 射鱼图 踩田图 收割图 纺织图沉香图 伐木图 住宅图 饮晏图 对歌图婚聘图 迎娶图 械斗图 调解冲突图 十五幅册页的篇幅,从黎族人的性情、婚嫁习俗、经济生活等方面对海南岛黎族文化的多元性、特殊性、复杂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二)皇清职贡图 与“琼黎图”的流变在中国古代,藩属向中央王朝敬献贡品表示臣属关系的行为称为“职贡”,乾隆主持编绘的 皇清职贡图

10、就是“职贡”行为的官方图文绘刻记录。清职贡图 序中载:“我朝统一区宇、内外苗夷,输诚向化,其衣冠状貌,各有不同。著沿边各督抚于所属苗、瑶、黎、侗以及外夷番众,仿其服饰,绘图送军机处汇齐呈览,以昭王令之盛。各该督抚于接壤处,俟公务往来,乘便图写,不必特派专员,可于奏事之便,传谕知之。”这一段文字说明乾隆在位时曾令地方官吏绘制各地的民族图像5。皇清职贡图 中也收录有“黎人”图像一种二幅,有文字记载:“康熙三十八年总兵唐光尧率兵剿抚,始获绥靖。雍正七年各峒生黎咸愿入版图,悉为良民。”6以图像的形式记录藩属的朝贡行为,是当时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可以帮助皇帝更直观地了解各地,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从

11、社会学的中心与边缘理论很容易解释统治者的这一行为,当时具有强大文化内涵的清王朝,利用贸易、朝贡、赏赐等各种手段,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统治力,从而维持边缘界线。“琼黎图”可以看作清朝职贡体系下的衍生物,虽与 皇清职贡图 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的宏观关联性有所不同,但创作初衷本质相同。清朝初期,政府并未将海南黎族纳入正式管辖,一直沿用着明朝土舍制度,由黎族当地人任首领管理当地民族武装。首领势力强大后拥兵自重,对上不服从清王朝管控,对下滋事生非、欺压百姓。康熙八年,清政府决定废除土舍制度,自此清王朝的统治在海南逐渐稳定下来。存世的六种“琼黎图”集中创作于这一历史时期,深刻地反映了小规模族群的政治文化生态。不

12、同版本的“琼黎图”绘制时间稍有不同,经后世学者研究证实不同时期的“琼黎图”在表现对象、表现形式上虽有不同,但图像信息和语言文字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琼黎图”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刻上政治统治与族群对立的烙印。从文化角度来看,“琼黎图”的流变最终会超越政治统治与族群对立的意识形态束缚,促进黎族文化向前发展。二、“琼黎图”的记忆载体与形式在近代较长的历史过程中,“琼黎图”的研究处于相对空白状态,基于图像学、符号学以及叙事学的分析,可以窥见特定历史时期汉人对于异文化民族的审视方式,更好地去解读图像中的文化符号功能、象征意义,以及“琼黎图”在黎族集体认同及个人身份认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一)以图记事的信息

13、媒介功能图像与文字从古希腊开始就与记忆联系在一起,柏拉图曾论述过记忆与文字的关联,古罗马的记忆术则强调了记忆与图像的关联性。“琼黎图”普遍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视觉与语言文字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图像与文字的重要媒介功能不言而喻。琼州海黎图 由十五册页的图画构成,以空间叙事的手法塑造了明清时期黎族的生产生活景象。琼州府地图 住宅图 记录了清朝海南黎族的地理分布与居住环境,械斗图 调解冲突图 描绘了黎人的性情,婚聘图 迎娶图 展示了赵婷文化传承与历史重构:从“琼黎图”管窥海南黎族民俗图像0392022 年第 4 期总第 307 期黎人的婚嫁习俗,饮晏图 对歌图表现了黎人的日常生活习俗,狩猎图 射

14、鱼图 踩田图 收割图 纺织图 沉香图 伐木图呈现了黎人的经济生活方式。黎族人生活的各种实践借助图像媒介得到展现,黎族的族群形象依赖媒介得以塑造,文化凝聚力也通过媒介得以提升。人类社会初期将图像作为信息媒介,是文字叙事未出现前的探索,以后更多地运用于记忆中用语言无法加工的地方。“琼黎图”显然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在文字已经发展成熟的明清时期,“琼黎图”依然选择以图像记事的方式保存和传递信息,也是图像绘制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为选择的结果。当时的统治者通过“琼黎图”直观获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心理化”,以特殊的方式刺激想象,获得边疆平定后心理上的自豪与满足感。“琼黎图”中的黎族民族图

15、像,不仅横向展示了当时海南岛的黎族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同,也纵向呈现了黎族族群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群体的自我认知与探索。图像记事的这一特殊媒介效力是文字信息所不能及的。然而,图像的空间特性使其在时间叙述上天生具有一定的缺陷,为弥补这一缺陷,“琼黎图”采用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方式,利用图像叙述跨越空间,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朝后期“生黎向化”后“琼黎图”大量出现的原因之一。(二)图像事物的文化符号功能符号或指号的特质是物物相指,象象相涉,事事耦合。而符号与记忆则是万象共生的本质,两个或多个文化符号重复互动,形成记忆,实现记忆“结构耦合”。文化记忆关注的是过去的某些焦点。即使是

16、在文化记忆中,过去也不可能依原样被全盘保留,过去通常是凝结成了一些可供回忆附属的象征物7。“琼黎图”中就出现了人们熟知的黎族筒裙、对襟短衣、船形屋、独木舟、编织技艺等象征物,这些象征物本是黎族的族群物象文化,可以直接作用于感官。在黎族人聚集活动的社会环境中,风俗会在它的势力范围内把这些象征物加以固定并形成禁忌。如 黎人风俗图 中的 采香图,绘有四个采香人,身着犊鼻裤,头盘发髻。按其装束特点可推测他们可能属今黎族哈方言人。其中,领头者着上衣,抽烟盘坐于石上,作指挥状;余下三人,一援攀树上砍香,一以斧头敲树干听香,一坐卧休息。画中林深山崇,采香人散见于其中,生意盎然8,再现了黎族人民采取沉香的过程。明清时期,沉香作为海南岛的特产,因质量好且产量大,一度作为贡品受到王公贵族的喜爱。黎人特殊的采香技艺也成为他们特殊的文化符号。再如 琼州海黎图 的 住宅图,绘制了黎族村寨的一角。“有两座船形屋,一处略高,在一端开门,门外有晒台,以木梯上下,房上有窗;一处略低,有两个窗,也有木梯可以上晒台和房门。图上有十二个人,有的在纺纱,有的在游玩,院内有猪、鸡、狗。”9图中的船形屋是黎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