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82.48KB ,
资源ID:2808264      下载积分:6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8082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a****2)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docx

1、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知 识 点 框 架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5510知 识 点 总 结 + 例 题 讲 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

2、)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

4、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5)如果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所测的时间偏小,小车运动的路程不变,由v=st可知,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大。故答案为:(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变式1】为研究小车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

5、规律,每次均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如图1所示。(1)除了图中的器材外,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2)实验前,小明对小车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猜想: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3)某次实验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为 cm。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04.0016.0036.0064.00100.00分析数据可知,猜想 (选填“”或“”)是正确的,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2s通过的路程为 m。(4)如图2所示符合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6、像是 。(5)小明继续进行实验研究,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某一位置,路程为s,时间为t,小车在路程中点s2处的速度为v1,在时间中点t2时的速度为v2,则v1v2(选填“”“”或“”)。【答案】(1)刻度尺;(3)36.00;0.1600;(4)B;(5)。【解析】解:(1)由v=st可知,实验中需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距离,用秒表测量小车行驶的时间;(3)由图1可知小车通过的路程为25.00cm+11.00cm36.00cm;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猜想正确,由表格可知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2s通过的路程为16cm,即0.1600m;(4)分析

7、表格中1s时间内的路程差,依次为12cm、20cm、28cm、36cm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故vt图像应选B;(5)分析表格中1s时间内的路程差,依次为12cm、20cm、28cm、36cm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中点未到达路程中点,则v1v2。故答案为:(1)刻度尺;(3)36.00;0.1600;(4)B;(5)。【例题2】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用

8、 测出AB的长s180cm,又用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滑下到达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 m/s;(3)把金属片移到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O点处的时间t23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4)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3 m,所用时间t3 s,平均速度v3 m/s。(5)根据测量可知:小车速度越来越 ,小车做 运动。(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 。(填“大”或“小”)(7)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少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较 (填“大”或“小”)些

9、,这是为了便于测量。【答案】(1)v=st;(2)刻度尺;秒表;0.16;(3)0.13;(4)0.4;2;0.2;(5)快;变速直线;(6)大;(7)小。【解析】解:(1)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用速度公式v=st计算速度;(2)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用刻度尺测出AB的长s180cm,又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滑下到达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s1t1=0.8m5s=0.16m/s;(3)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3s,路程s20.4m;所以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s2t2=0.4m3s0.13m/s;

10、(4)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30.4m,所用时间t35s3s2s;所以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s3t3=0.4m2s=0.2m/s;(5)根据计算的数据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因此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6)由图,若小车过了A点再计时,所测得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偏小,路程不变,由v=st可知这样会使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大。(7)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故答案为:(1)v=st;(2)刻度尺;秒表;0.16;(3)0.13;(4)0.4;2;0.2;(5)快;变速直线;(6)大;(7)小。【变式2】在“

11、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小明用两个相同的圆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甲所示的M、N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1)实验时为了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最好选择图甲中的 (选填“M”或“N”)纸锥进行测量;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需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释放。(2)小明和同组的成员商量后,制定了如下的方案来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方案一: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方案二: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方案三:预先不选定时间或距离,直接测定纸锥通过某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上述方案,你认为应该采用方案 ;理由是 ;

12、(3)小明用频闪照相机通过每隔0.1s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拍摄记录下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丁是纸锥运动过程中其中一段的照片,由照片可知:纸锥下落时速度越来越 ,纸锥从C到D的平均速度为 m/s;(4)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为此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锥角的大小有关;猜想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的轻重有关。小明在某次实验中看到N纸锥先落地,从而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对此你认为小明所得的结论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你判断的理由是 。【答案】(1)M;乙;(2)二;纸片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

13、可以求速度;(3)大; 1;(4)不可靠;没有控制纸锥的轻重相等。【解析】解:(1)大纸锥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下落较慢,便于记录时间,由此可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故最好选择图甲中的M纸锥进行测量;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的位置释放;(2)方法二比较好,因为纸片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3)每隔0.1s的时间曝光一次,在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由照片可知:纸锥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由图可知,纸锥从C到D两位置间的距离为10.00cm0.1m,由图知该过程中

14、有4个时间间隔,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v=st=0.1m0.1s=1m/s;(4)实验中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因此不能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小明所得的结论不可靠,要科学的得出结论需要:用质量和半径相同,锥角不同的两个纸锥做实验。故答案为:(1)M;乙;(2)二;纸片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3)大; 1;(4)不可靠;没有控制纸锥的轻重相等。【例题3】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BC段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CCD段汽车做减速运动DBC段

15、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解:A、AB段汽车的路程不随时间而变化,则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BC段的平均速度是vBC=sBCtBC=90km-45km3h-2h=45km/h,故B错误;BC段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BC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C、OA段汽车的路程增加,是向前运动的,CD段的汽车路程是减小的,则汽车是往回运动的,所以CD段的运动方向与OA段的运动方向相反,但其st图象也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CD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故选:D。【变式3】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010s甲乙两车都

16、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v乙B010s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C在15s末时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甲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是10m/s【答案】C【解析】解:A、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辆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错误;B、010s,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且v甲v乙,乙车与甲车的距离逐渐增大,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故B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时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C正确;D、甲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v=st=100m20s=5m/s,故D

17、错误。故选:C。【例题4】某人在2h内行走了10km,休息0.6h后又在3h内行走了18k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答案】5。【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某人的总路程为:s10km+18km28km,这段路程一共用的时间为:t2h+0.6h+3h5.6h,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28km5.6h=5km/h。故答案为:5。【变式4】小明常常以跑步上学的方式煅炼身体,刚出门时做准备活动,他以2m/s的速度行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步5分钟就可到达学校,则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 m,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m/s。【答案】1620;4.5。【解析】解:由v=st得,小明两阶段的路

18、程分别为:s1v1t12m/s160s120m,s2v2t25m/s560s1500m,则小明从家到学校经过的路程:ss1+s2120m+1500m1620m。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tt1+t2160s+560s36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v=st=1620m360s=4.5m/s。故答案为:1620;4.5。【例题5】聪聪背着书包去上学,她先以1m/s的速度走了5分钟,原地休息1分钟,又用40秒走了30米,最后到达学校。求:(1)聪聪前5分钟走的路程是多少?(2)聪聪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答案】(1)聪聪前5分钟走的路程是300m;(2)聪聪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825m/s。【解

19、析】解:(1)聪聪前5分钟走的路程:svt1m/s560s300m;(2)聪聪走的路程:s0s+s300m+30m330m,聪聪所用的时间:t0t+t+t560s+40s+60s400s,聪聪全程的平均速度:v0=s0t0=330m400s=0.825m/s。答:(1)聪聪前5分钟走的路程是300m;(2)聪聪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825m/s。【变式5】小芳从家中出发到学校,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1)小芳骑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2)小芳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答案】(1)小芳骑车的速度是21.6km/h;(2)小芳全程的平均速度

20、是2m/s。【解析】解:(1)由图像可得:在OA段,物体路程s11800m1.8km,所用时间t125min1500s=512h,在AB段,s23600m1800m1800m1.8km,所用时间t230min25min5min300s=112h。速度:v1=s1t1=1.8km512h=4.32km/h,v2=s2t2=1.8km112h=21.6km/h。因为平步行的速度小于骑车的速度,因此小芳在AB段骑自行车,小芳在AB段骑车的速度为6m/s。(2)小芳全程的平均速度v=st=3600m3060s=2m/s。答:(1)小芳骑车的速度是21.6km/h;(2)小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m/s。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