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消化与吸收概述.ppt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0708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6.消化与吸收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6.消化与吸收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6.消化与吸收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6.消化与吸收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6.消化与吸收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6.消化与吸收概述.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六章六章 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生理学生理学 水、维生素和无机盐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直接吸收直接吸收 蛋白质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脂肪脂肪 消化消化 吸收吸收 废物排出废物排出 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第一节 概述 六大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物质 糖、脂、蛋糖、脂、蛋、水、无机盐、维生素、水、无机盐、维生素 消消化化 吸吸收收 机械性机械性消化消化 化学性化学性消化消化 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收缩收缩 消化腺分泌消化酶消化腺分泌消化酶 已消化物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的过已消化物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的过程程 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系

2、统概述 口腔内消化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 小肠内的消化小肠内的消化 大肠的功能大肠的功能 吸收吸收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一)一般特性(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 2伸展性大 3兴奋性较低 4具紧张性收缩 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 等刺激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二)电生理特性 1 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RpRp)特特 点:点:不稳定不稳定,-40-80mV 形成机制:形成机制:K+外流、外流、钠钾泵的生电作用钠钾泵的生电作用 2 2基本电节律(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慢波电位)1 1)定义:)定义:在在RpRp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 的节律性自动去极化的节律性自动去极化

3、 2 2)机制:)机制:肌源性活动,肌源性活动,钠钾泵活动周期钠钾泵活动周期 3 3)起源)起源 :纵行肌与环行肌之间纵行肌与环行肌之间 4 4)作用:)作用:在此基础上激发动作电位在此基础上激发动作电位,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 膜电位膜电位 收缩波收缩波 慢波控制动作电位的出现,后者控制肌肉的收缩慢波控制动作电位的出现,后者控制肌肉的收缩 3动作电位:Rp 慢波电位 阈电位 Ap-肌肉收缩 1)特点:缓慢,持续时间长)特点:缓慢,持续时间长1020ms 2)形成)形成:去极相去极相:Ca2+内流内流(少(少Na+)复极相复极相:K+外流外流 二、二、消化的神经支配消化的神经

4、支配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交感与副交感神经 肌间神经丛肌间神经丛 粘膜下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 消化管平滑肌消化管平滑肌 消化腺消化腺 消化道壁的消化道壁的 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机械感受器 1.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胃肠运动减胃肠运动减弱和消化液分泌减少弱和消化液分泌减少 2.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1)节后纤维释放节后纤维释放ACh胃肠运动增强、腺胃肠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加,括约肌舒张体分泌增加,括约肌舒张 2)分布:横结肠以上是称迷走)分布:横结肠以上是称迷走N,以下称盆神经以下称盆神经 3 3壁内神经丛壁内

5、神经丛 1 1)粘膜下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 2 2)肌间神经丛)肌间神经丛 包括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包括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能完成局部反射,中间神经元,能完成局部反射,称称肠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作用: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作用: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4(I)肌间神肌间神经丛经丛 粘膜下神经粘膜下神经丛丛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三三.胃肠激素胃肠激素 由存在于胃肠粘膜层内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由存在于胃肠粘膜层内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统称为胃肠激放多种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素。胃肠激素的作用胃肠激素的作用 1.调节消化

6、腺分泌和胃肠运动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3.营养作用:促消化管组织代谢及营养作用:促消化管组织代谢及 生长的作用生长的作用 激素名称激素名称 分布部位及分布部位及细胞细胞 主要生理作用主要生理作用 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胃窦、十二胃窦、十二指肠指肠G细胞细胞 促进胃液(以盐酸为主)、胰促进胃液(以盐酸为主)、胰液、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运动液、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运动和胆囊收缩和胆囊收缩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空肠空肠S细胞细胞 促进胰液中水和促进胰液中水和HCO3-分泌,分泌,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 缩胆囊素缩胆囊素 十

7、二指肠、十二指肠、空肠细胞空肠细胞 促进胰酶的分泌和胆囊收缩,促进胰酶的分泌和胆囊收缩,增强小肠的运动增强小肠的运动 抑胃肽抑胃肽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空肠空肠K细胞细胞 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的排空,刺激胰岛素分泌制胃的排空,刺激胰岛素分泌(二)组胺 与壁细胞上的与壁细胞上的型受体(型受体(H2受体)结合,受体)结合,促进胃酸分泌促进胃酸分泌 H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 口(1)-1(m)一一.唾液唾液 (一)唾液的成分和作用(一)唾液的成分和作用 成分:成分:近中性、低渗、水(近中性、低渗、水(99%99%)、粘蛋白、唾液)、粘蛋白、唾液

8、 淀粉酶、溶菌酶淀粉酶、溶菌酶 作用:作用:1.1.湿润口腔和溶解食物,有利于吞咽、引起味觉湿润口腔和溶解食物,有利于吞咽、引起味觉 2.2.清洁和保护口腔,溶菌酶杀菌清洁和保护口腔,溶菌酶杀菌 3.3.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4.4.排泄(碘化钾、铅、汞)排泄(碘化钾、铅、汞)(二)唾液分泌的调节(二)唾液分泌的调节 第二节 口腔内的消化 二、咀嚼和吞咽二、咀嚼和吞咽 作用作用: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一)咀嚼:(一)咀嚼:咀嚼是通过咀嚼肌协调而有序的舒缩咀嚼是通过咀嚼肌协调而有序的舒缩活动,使下颌向上颌方

9、向反复运动的反射性动作活动,使下颌向上颌方向反复运动的反射性动作。(二)吞咽(二)吞咽 吞咽分期吞咽分期 1.1.口腔口腔-咽:随意运动咽:随意运动 3.3.食管上段食管上段-胃:食管蠕动胃:食管蠕动 2.2.咽咽-食管上段:反射食管上段:反射 蠕动:消化道平滑肌顺序舒张和收缩所形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第三节 胃内消化 胃的分区胃的分区 泌酸腺泌酸腺 幽门腺幽门腺 贲门腺贲门腺 一、胃液的分泌一、胃液的分泌(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粘液细胞:粘液细胞:粘液粘液 壁细胞:壁细胞:HClHCl、内因子、内因子 主细胞:主细胞: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胃液:无色、无味、酸

10、性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pH 0.90.9-1.5)1.5)胃酸的作用胃酸的作用 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素、胆汁、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素、胆汁、小肠液的分泌小肠液的分泌 盐酸在小肠内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盐酸在小肠内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FeFe2+2+和和CaCa2+2+的吸收的吸收 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1 1、盐酸(盐酸(HClHCl)2.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HC

11、l和自身激活和自身激活 胃(4)-4,5(s)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 pH2 活性最强活性最强-pH 5 失失活活 蛋白质蛋白质 眎、胨、肽眎、胨、肽 内因子与内因子与VitBVitB1212结合形成复合物,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保护VitBVitB1212免被免被消化酶破坏消化酶破坏 促进促进VitBVitB1212在回在回肠肠吸收吸收 3、内因子、内因子 pH2 pH7 HCO-3 H+粘液粘液 4.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保护胃粘膜免受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保护胃粘膜免受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 HCl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 胃溃疡 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 头期头期 特点:量

12、占特点:量占30%30%、酸度、胃蛋白酶含量都很高,消、酸度、胃蛋白酶含量都很高,消化能力强化能力强 胃期胃期 特点:量占特点:量占60%60%、酸度高,但胃蛋白酶原含量较头、酸度高,但胃蛋白酶原含量较头期少。期少。肠期肠期 特点:量占特点:量占10%10%、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较低。、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较低。食物食物 头部感受器头部感受器 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迷走中枢迷走中枢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胃腺胃腺 胃液胃液 (为主)(为主)GG细胞细胞 胃液胃液 1.头期头期 2.2.胃期(神经和体液调节)胃期(神经和体液调节)作用机制作用机制:胃底胃体机械刺激胃底胃体机械刺激 中枢中枢 胃幽门部机械刺激

13、胃幽门部机械刺激 壁内神经丛壁内神经丛胃腺分泌胃液胃腺分泌胃液 胃幽门部食物化学刺激胃幽门部食物化学刺激 幽门部幽门部G G细胞细胞 胃泌素胃泌素 食物食物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短反射短反射 3.肠期(主要为体液调节)肠期(主要为体液调节)食物进入小肠后,食物进入小肠后,继续刺激胃液分泌。继续刺激胃液分泌。机制机制:机械扩张、分解产物刺激:机械扩张、分解产物刺激 G 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刺激胃腺分泌刺激胃腺分泌 胃液特点:胃液特点:量少,占总量的量少,占总量的1/101/10 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抑制性因素抑制性因素 作作 用用 机机 理理

14、盐盐 酸酸 当当pH=1.21.5pH=1.21.5时产生负反馈调节;时产生负反馈调节;盐酸盐酸胃泌素胃泌素,生长素,生长素,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球,球抑胃素抑胃素胃液胃液 脂脂 肪肪 肠抑胃素肠抑胃素:由小肠粘膜提取的抑制胃运动的综合性激素。由小肠粘膜提取的抑制胃运动的综合性激素。高张溶液高张溶液 高张溶液高张溶液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肠肠-胃反射胃反射胃液胃液 二、胃的运动二、胃的运动 (一)(一)胃运动的形式胃运动的形式 1.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保持胃的正常形态和位置;保持胃的正常形态和位置;维持一定的胃内压,有利于胃液渗入食物;维持一定的胃内压,有利于胃液渗入食物;产生其他运动

15、的基础产生其他运动的基础 2.2.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 1 1)定义:食物刺激口、咽部感受器,反射)定义:食物刺激口、咽部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平滑肌舒张,胃容积增大性引起胃平滑肌舒张,胃容积增大 2 2)意义:有利于胃容纳、储存食物)意义:有利于胃容纳、储存食物 紧张性收缩 胃的容受性舒张胃的容受性舒张 3.胃蠕动:胃蠕动:食物进入胃食物进入胃5分钟出现;由胃的中部开始,到分钟出现;由胃的中部开始,到达幽门需达幽门需1分钟;频率为分钟;频率为3次次/分钟。分钟。作用:作用:磨碎食物磨碎食物(即机械性消化即机械性消化)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于化学性消化利于化学性消化 推

16、进食糜推进食糜(胃排空胃排空)(二)胃的排空(二)胃的排空 1 1定义:定义: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1 1)胃排空动力(胃内因素)胃排空动力(胃内因素-胃蠕动)胃蠕动)直接动力:胃内压与十二指肠内压差直接动力:胃内压与十二指肠内压差 原动力:胃运动原动力:胃运动 2 2)胃排空阻力(十二指肠因素)胃排空阻力(十二指肠因素)排空速度排空速度 流体固体流体固体 糖蛋白质脂肪糖蛋白质脂肪 混合食物排空时间为混合食物排空时间为4 46 6小时小时 2.2.胃排空的控制胃排空的控制 食物在胃内促进胃排空食物在胃内促进胃排空 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抑制胃的排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抑制胃的排空:空:胃酸胃酸 脂肪脂肪 高张溶液高张溶液 食物食物 1212指肠壁感受器指肠壁感受器 胃运动减弱胃运动减弱 肠肠胃反射胃反射 1212指肠粘膜指肠粘膜 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抑胃肽抑胃肽 胃排空减慢胃排空减慢 (肠抑胃素)(肠抑胃素)第四节小肠内消化 胰液胰液 胆汁胆汁 小肠液小肠液 小肠的运动小肠的运动 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分泌 胰腺胰腺 组成组成胰液胰液 腺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