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荣格自传》的读后感.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10534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荣格自传》的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荣格自传》的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荣格自传》的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荣格自传》的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荣格自传》的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3年《荣格自传》的读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荣格自传的读后感 导语。荣格,杰出的分析心理学大师,当代西方最具影响活力的思想家之一。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禀赋与气质。 人生是一种令人疑心的实验。它只有在数字上才是一种极大的现象,从个人来说,生命是如此地稍纵即逝,如此地不充裕,因此,它竟然能够存在和开展,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对于生活的各种问题及复杂性,要是从内心里得不到答案,那么它们最终只具有很小的意义。外在性的事根本无法代替内心体验。因此,我的一生在外在性事件方面是无独有偶地贫乏的。 我总是沉溺在自己的秘密中,总觉得应该探寻它的意义,但我却不知道我想要表达的是

2、什么。我总是希望我能够找到一些什么-也许在大自然中-给我提供一些线索,使我弄清那秘密是什么,在哪里。 最早的回忆就像地下的单株根茎所生发出的芽,就像在一条潜意识开展的道路上的车站。 从一开始,我便有一种命中注定感,仿佛我的生命是命运赋予我的并必须加以接受。这使我内心有一种安全感,而且尽管我从来无法对自己证实它,它却向我证实了它自己。我没有拥有这种肯定性,它却拥有了我。 一种新思想,或甚至只是旧思想的一种异乎寻常的一个方面,只有依靠事实才能与别人沟通。 她仿佛完全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不可捉摸的梦想和拒绝消亡的各种往事的回忆的世界里-生活在一种正在消亡和一去不复返的往事的最后一息中。 人的精神对于潜

3、意识地犯下的罪行所作出的反响的方式不断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佛是出自理性的顿悟,而基督那么是命里早已注定的牺牲者。 如果遵循个性化的道路,如果要过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承担错误;没有错误,生活就不完整。连一分钟都不能保证我们不犯错误,或者不跌入致命的危险。我们可以设想笔直的道路,但是,那只可能是通向死亡的道路。死后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了,至少正确的事不再会发生。任何想要走捷径的人,都与死人无异。 前记: 最近在读荣格自传,很久以前就已经接触到过这本书的书名,而且也已经找来放在文件夹里,可是一直没有翻开来读,一那么是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好走进一个老实的心理学家的内心世界,再那么也是没有完整一些的时间。

4、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正文1: 坐在凉爽的图书馆里,或者是稍有些闷热的办公室里,看着这本书,经常会忘了时间,真实情况是看得很辛苦,大脑时而会很累,甚至会出现很多幻觉-真担忧自己,能不能掌控自己,掌控这一切。 书,一直在读下去,有一些我自己也是有过经历的,例如,儿时的一些不可思议的举动、梦境,还有迷惑和好奇,夹杂着一些幻觉;有一些是令我惊奇的,例如,荣格对于自己梦境的解释和对一些精神病人的治疗方式;。最突出的印象是:我被这个心理学家的老实而感动。他对自己、对一切都是那么的老实,他说:我追求的不是权威,是真理。 所以,我一直认真地深入地读下去。 正文2: 对于一些神秘现象,从心理学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

5、,我似乎开始有一点点的思路了。 越来越晦涩,荣格象征意义手法的表达,开始让我头疼,尤其是塔楼这一章。 炼丹术和心理学,荣格的这个课题,实在难以明白。 2最近在读荣格自传,很久以前就已经接触到过这本书的书名,而且也已经找来放在文件夹里,可是一直没有翻开来读,一那么是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好走进一个老实的心理学家的内心世界,再那么也是没有完整一些的时间。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正文1: 坐在凉爽的图书馆里,或者是稍有些闷热的办公室里,看着这本书,经常会忘了时间,真实情况是看得很辛苦,大脑时而会很累,甚至会出现很多幻觉-真担忧自己,能不能掌控自己,掌控这一切。 书,一直在读下去,有一些我自己也是有过经历的,例

6、如,儿时的一些不可思议的举动、梦境,还有迷惑和好奇,夹杂着一些幻觉;有一些是令我惊奇的,例如,荣格对于自己梦境的解释和对一些精神病人的治疗方式;。最突出的印象是:我被这个心理学家的老实而感动。他对自己、对一切都是那么的老实,他说:我追求的不是权威,是真理。 所以,我一直认真地深入地读下去。 正文2: 对于一些神秘现象,从心理学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我似乎开始有一点点的思路了。 越来越晦涩,荣格象征意义手法的表达,开始让我头疼,尤其是塔楼这一章。 炼丹术和心理学,荣格的这个课题,实在难以明白。 3一直认为,想了解一个学科,应该先了解经典理论的根基,理论根基必要追溯到一位学者本身,只有了解其成长经历

7、和思想的变迁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其理论。对于心理学入门的读者来讲,读自传便是最好的途径。 起初只是对心理学感兴趣,后来发现荣格是以心灵为心理学研究对象,便引起了我对这位瑞士心理学家的浓厚兴趣。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是荣格的最后一本著作,荣格本是不热衷于出版一本自传的,出版商找来一个人(阿尼拉.杰菲)协助荣格完成著作,荣格仅需要做一个讲述者,不料这勾起了荣格的兴致,他亲自写了童年、中学、大学时代、塔楼、旅行、论死后的生活等章节。书中既有荣格亲自写的内容,也有根据口述整理的内容,初读难免会觉得有点凌乱,但不容置疑的是,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自传。 整个阅读的过程,会不断的被荣格丰富的内在世界所震惊,

8、内心的宇宙与外在的宇宙一样神秘与浩瀚。书的大局部内容都是荣格对内心的挖掘,抑或是梦中的思考,读者可以看到荣格与潜意识的较量,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会不自觉地跟随着荣格去探究潜意识的秘密。 “我的同时代人无法领悟我幻觉的意义,因此他们看见的只是一个匆匆赶路的傻瓜,荣格在自传中这样形容自己。可以说荣格的一生都在追逐着他的幻觉。他确实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儿时便对父亲深信的基督教产生种种质疑,与同龄人格格不入而倍感孤独;被弗洛伊德认定为继承人时却因理念不合毅然决裂;为了潜心研究潜意识放弃了大学教职 荣格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回忆了自己童年到大学的经历,文字流畅而又平实,真的像听一位老者娓娓道来。 童年经历

9、是潜意识的起源,童年时期的荣格有神奇的梦境、能够看到奇怪的梦想,也常常坐在他家花园的一块石头上,开始他最初的如周庄梦蝶般的哲思:“如果石头也能思考,那么我是坐在石头上的我,还是上面坐着他的石头呢。三十年后,荣格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有了房子,有了地位。但当他站会家里那个花园,他感觉自己突然又变回那个坐在石头上苦思冥想究竟石头是我,还是我是石头的孩子了。或许我们的童年也有奇异的经历,只是在成长中被现实磨去了灵性的光芒。荣格在心理学取得的成就,一方面因于他身处心理学快速开展的时代,另一方面是他坚持沿着自己的兴趣所至,并对自己内心的开展历程进行探索。荣格这样评价自己:“我只能据内心里发生的事来理解自

10、己。正是这些事情,才形成了我独一无二的人生。 青少年时期的荣格觉察生活中充满着各种矛盾:他发现存在两个不同的自己:一个充满了权威,而另一个却不得不向现实妥协;他对科学充满兴趣也为宗教着迷,却发现叔本华和基督教无法一直起来。由此荣格萌生了关于第一人格与第二人格的思考。大学时代,尼采是对荣格影响很大的哲学家,当时的高层学者们对于尼采的评价贬多于褒,认为尼采是个怪人,这激起了荣格的好奇心,也因自己与尼采的相似而推迟阅读尼采的著作,在阅读尼采著作时,荣格曾一度疑心自己第二人格是否病态。而自从荣格在一本精神病学专著中看到作者将精神病称作“人格之病,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决心从事精神病研究,并称之为“唯

11、一可能的目标。 当荣格开始从事精神病治疗后,发现实际上医生并不关心病人本身,坚持固定的治疗方法往往是将某种东西强加在病人身上。在荣格看来疗法因人而异,其有效性是建立在病患的密切关系之上的,医生有必要了解病人的各种痛苦,重要的并不是理论是否得到验证,而是病人是否领会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荣格开创性的将心理疗法成功引入精神分裂症治疗,在实践中,荣格不遗余力的将他的人格理论从自身推及他人,他认为意识与潜意识的鸿沟一旦弥合,病症便会消失,然而鸿沟的弥合最重要的是病人自身潜力的挖掘,医生并不是一味的要求病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引导病人觉察自身隐藏的潜力。治疗中,荣格很重视病人的思想和幻象,他会花很

12、长时间与病人交流,倾听病人的描述的幻象并试图解释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作为一名医生,荣格是有良知的,也是谦逊的。对于这段从医经历,荣格自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从我与病人的接触中、从与各种心灵现象的接触中,我学到了几大量的东西不但知识,更重要的是洞悉自己本性的能力,荣格这样总结道,“我一生中所进行过的最美好和最有意义的谈话,都是与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所作的。 随后,荣格开始专注于心理学研究,并在大学任教职。受弗洛伊德的启发,中年时期的荣格开始致力于潜意识的研究,这项研究基于自己的梦境和幻象,对于潜意识的研究是开创性的,但以自己的内心作为实验对象同时又是具有危险性的。此时的荣格已不同于尼采,他形容尼采是一张

13、白纸,在精神的强风中到处翻飞,最终跌入想象的深渊,“要是较为牢固的站在人类的生存根底上,他就不至于因理智的过火走上极端了。对于荣格来讲,潜意识是一个不断开展的过程,随着研究的推进,荣格也不断的修正他的概念,他认为潜意识是一个不断开展的过程。 梦境是荣格是潜意识研究的出发点,他记录了大量的梦境。荣格曾描述了关于自己生命之树的梦境:那是一棵生长在严寒中的,只长叶子不结果的树,在霜的作用下它的叶子变成了饱含疗病果汁的葡萄,供给给那些昂头等待的人。圣经启示录里有这样的故事,在基督千禧年的国度里,圣城新耶路撒冷里,一道生命河的水,明亮如水晶,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滋润着生命树,生命树上的果子能疗愈万民的

14、疾病。不结果子的树代表的是没有神的生命,荣格知道自己不信奉基督教的神,但经历寒冷岁月的磨砺后,荣格的生命之树叶子却也变成了饱含疗病的果汁的葡萄,拯救困苦的人群。荣格一生都没有信基督教,却有着卓越的类宗教气质,正是这个梦让他认识到应该为人类体验做些什么,而首先,他义不容辞的人物便是探究自己精神的深处。正如开篇中,荣格说,像植物一样,生命源自根茎,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的,是深埋在泥土里的。历经数年内心的挣扎,荣格获得了觉醒,最终找到了存在的意义与使命,在他的领域中大放异彩。 晚年的荣格像是一位隐士,他退居自己建造的塔楼,那里群树环绕,没有现代化设备,甚至没有水和电,荣格旨在回归淳朴的生活状态,但他从

15、未停止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思考。也许每个时代都有相似之处,荣格的一些观点放在当今依然适用,对于当时的社会他这样讲,“由于日益高涨的不满足感与惶惶不安感的驱迫,我们便一头扎进了种种标新立异之中。我们不再靠我们所拥有的而生活,而是靠诺言来生活,我们不再生活在现今的光明里,而是生活在未来的黑暗中,对于这种黑暗,我们期待它最终将带来辉煌的日出。他形容各种改革像生活中更高速的通讯那样是裹着糖衣的炮弹,因为通讯的便利加速了生活的节奏,留个人们的却是更少的时间,而古人云:“只有魔鬼才会匆匆忙忙。日益忙碌的生活,使得人类失去了对内在探寻的动力,过于理智或者教条主义会使人变得贫乏,而荣格的研究中所提出“自性化,强调的就是整合一个健全的人格,成为和谐的人。 荣格也没有回避他和弗洛伊德的关系,书中有一章是以弗洛伊德命名,写了他与弗洛伊德的往事,也提及了荣格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理解以及他们最终走向分裂的经过。弗洛伊德一度将荣格视为自己的继承者,由于二人根本观点的不同和世界观的不同,分道扬镳是必然的结果。两人都致力于梦境的研究,主要观点却有冲突,弗洛伊德认为梦主要是一种隐藏的被压抑的欲望(主要是性欲)的一种伪装,而荣格认为梦是无意识的,是天性的一局部,梦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