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风云与风俗史书写摘 要现代历史小说家李劼人创作的“大河小说系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近现代转折期的历史现实,其创作价值表现在,用实录笔法成功地展现了时代转折期的丰富、曲折的历史画卷;文本叙说中蕴含了独特的地方风俗兼具有风俗史意义;创作手法善于从民间与国家的双向关系寻找重建精神家园,细腻而又不失本真,实现的历史小说创作手法创新性改革。关键词李劼人;大河小说;实录;四川风俗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234202305 0103 02在五四以后的现代文学史上,开长篇历史小说创作先河的是李劼人。他的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不同于传统历史小说以朝代
2、更迭或历史人物为线索,而是以民间日常生活、风俗为创作题材,以此反映重大的历史变迁,研究者称为“大河小说1郭沫假设对其创作规模和表达技巧大加称赞:“以正确的事实为骨干,凭借着各种多样的典型人物,把过去了的时代,鲜活地形象化了出来,堪称小说的近代史。2郭沫假设的这一论断从两个方面肯定了其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其一,认为李劼人的小说展现了现代历史小说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创作手法。其二,根本界定了小说的历史性特质。从现代历史小说演变历程来看,李劼人以史家之笔再现了历史上四川成都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广阔社会图景,填补了“中国现代史上有重大历史,却无作品出现3 的空白。一、“近代体验记录者的实录笔法在李劼人以前的历
3、史小说,有这样两类:一种是主张“羽翼信史的正史演义,以封建王朝的兴亡、帝王将相的更迭为主要内容;一种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故事新编型,以历史事件、人物为骨架融进虚构的故事情节,贯注现实情感使作品情感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到达鞭挞丑恶和呼唤真诚的普化效果。然而与两者有所区别的是李劼人“是以身历者写近代小说,亦即在民国史还没有问世的时候,作家本人以历史见证者、体验者身份,认识并记述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作者以四川成都为中心,从点到面,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人物层面,包涵了活泼在成都地区城乡之间的军政要员、士绅豪士、社团帮会、士农工商各个阶层;政治层面那么把涉及全国的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以及具有区域影响
4、的四川保路运动都囊括其中,成功地展现了时代转折期的丰富、曲折的历史画卷。“他不在史学家的话语中复述,他不是把史学家文字的记载复活为实际的历史, 而是为没有定型的中国近代史创造一种艺术的表述, 把历史家还没有来得及记载的实际存在的历史变成小说。4鲁迅曾经在八月乡村序说,“ 即以前清末年而论,大事件不可谓不多,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事变、庚子拳变、八国联军、辛亥革命,然而我们却没有一部像样的历史著作,更不必说文学作品了 5其实先生并未知晓,当时有位有心者正在以历史见证人和记录者的双重身份,用心体验、观察、酝酿记载这段历史。李劼人在死水微澜前记中写道:“从1925 年起,便起了一个念头,
5、打算把几十年来所生活过,所切感过,所体验过,在我看来意义非常重大,当得起历史转折点的这一阶段社会现象,用几部有连续性的长篇小说,一段落一段落地把它反映出来。6作者着力再现的历史,应具有根本的历史感并且历史层面应是多元化的,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完整的内涵,所以作者竭力复原各个典型细节,诸如震惊全国的保路运动、排满扶汉的袍哥组织、红灯教起义等都在小说中有完整的再现。学术界认为三部曲中死水微澜艺术成就最高,也是作家成名之作。小说主要反映中日甲午战争至辛丑条约订定时的这一段历史,作者将画面聚焦在距离成都不远的天回镇,以天回镇上活泼的一些人物形象为核心展开表达和言说,以主人公蔡大嫂的情感纠缠为线索,其间
6、穿插了当地袍哥与教民两种势力的矛盾和争斗,从而铺陈出普通民众的生活画面,反映了在时代思潮的冲击、碰撞下,原本静如死水的小镇,一夜间如何激荡微澜。整部小说情节设置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最后通过袍哥罗歪嘴的被迫流亡和教民势力代表顾天成的得意,反映出西方列强不仅从已经攫取中国政治、经济的特权而且渗透到了宗族、家庭,透露出晚清统治摇摇欲坠的趋势,也反映了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暴风雨前那么将时代背景为浓缩为19011909年区间,即辛丑条约订定到辛亥革命爆发前这个历史阶段。小说以成都当地官绅郝家为表达中心,完整展示20世纪初期四川的社会状况和世态民情。如果说在死水微澜里,“重大的政治事件还只是作为背景来处理
7、,那么到暴风雨前,历史事件和政治人物已逐步走上前台,进行着生龙活虎的表演7 小说中出现了一些具体的历史场景,诸如红灯教起义失败后其首领廖观音被杀时的场景,四川立宪党人与同盟会员的活动等等,从而使得小说更具有历史时代感,从上流杜会到下层民众,从新派人物到旧式市民的双向角度,揭示了中国社会虽然缓慢却是必然的变化,恰好构成从“微澜到“大波的转折与过渡,而形形色色的各类思潮对民众的冲击更为明显,人心惶惶,风云际会,渲染出了死水微澜后暴风雨来前沉闷气氛。二、真实的历史风貌,独特的世俗风情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系列在反映历史的演变同时,也力图全方位复原历史。李劼人将其放置在具有川西“地方色彩的“风景画、“风俗
8、画和“风情画的描绘中8 作者是想“借助于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的全开放性框架,力图把历史复原为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日常生活、家庭私生活组成的宏大生活流,熔政治、军事、风俗史为一炉。9在民间色彩的渲染上,从死水微澜到大波,小说都全面描写了清末民初四川地区的生活习俗从引人入胜历史古迹到新颖别致灯市庙会,从典雅古朴坪石建筑到散发生活气息的茶馆酒肆,从平民百姓的婚丧嫁娶再到涉及官绅达官的宴席之风可谓面面具到涵盖了文化习俗、衣食住行等各个层面,使之呈现出一种史诗般的规模。同时,作家还十分注重小说细节的精确、细腻,逼真。风貌,从宏大场景到人物服饰的细枝微节,都精心细绘。与此同时,作者把每个人物都放到风俗学、文化
9、学、社会学等画卷中加以复原再现,并借此挖掘人物身上的文化及其对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影响,透过历史人物展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积淀,以及因文化变迁而导致人格变异和性格矛盾。因此, 李劼人笔下的人物,既是现实的痕迹也有历史的影子,既富有时代感、又具有历史感和文化感。这不仅从深层上显示出四川地区的特殊的地域风情,而且从根本上丰富了华夏文明的内涵,使古老文明焕发新的独特魅力。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李劼人作品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首先是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刘再复对李劼人小说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如果说 阿Q正传、边城、金锁记、生死场是最精彩的中篇的话,那么,李劼人的死水微澜
10、应当是最精致、最完美的长篇了,“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邓幺姑就是中国包法利夫人,她的性格蕴含着中国新旧时代变迁过程中的全部生动内涵。其语言的精致、成熟和非欧化倾向也是个奇观。10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是作家人物画廊中的典型角色。她聪明美丽,大胆泼辣, 一个偶然因素使她听到邻居韩二奶奶对都市的描述,便一下子激发了她对成都的向往,于是成都便成为她最理想的归宿,她没有丝毫虚假的掩饰,而是敢于当众表达对恋人的挚爱,她用女性对于爱的执着来回击几千年来文化对女性感情的枷锁。这是作者为女性选择的的最好出路,寄予着作者深切的关心。事实上,蔡大嫂的命运变化符合她内在的开展逻辑,她是作者在充分认识女性、理解女性现实处境的
11、根底上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成为迥异于传统女性命运的典型人物。罗歪嘴,是民建帮会人物的代表,其事迹原型来源于李劼人的实际生活体验。其人物原型来自于作家的生活现实,在他身上集中了民间底层思想的各种可能。他见多识广,交际面复杂既能勾连官府、衙门又染有市井流俗。他有倡导公正的方面,知恩图报、仗义疏财,同时,也有恶的一面,他也攫取钱物,好色独断。作者并未局限人物的单一性格而是竭力完整展现了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人性的全部基因,到达了李劼人所说的所描写的人物,是世上应有的人创作要求。总之,纵观李劼人的历史小说写作,作家选择了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转折期为背景,主要阐释和思考在社会的转折大变换时期期社会生活和政治风云
12、对中国传统生活模式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近现代传统生活模式下民众生活影响。虽然,他所提供的历史画卷多是华夏一隅,川西风情,但作为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他力主从民间与国家的双向关系寻找重建精神家园,尤其是他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让历史中角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组成局部,细腻而又不失本真。作家对现代历史小说的文体试验实现了最为大胆的创新性改革。小说文本第一次突破了现代历史小说惯用短篇文体的界限,而采用三部曲式的长篇宏著,从而可以充分地包容作家的思想和情感,提升了现代历史小说的表现力,丰富了此类小说的文体模式,拓展了整个现代小说史的表现空间,为现代文学抹上了灿烂一笔。参 考 文 献1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M.香
13、港:昭明出版社,1978:5152.2郭沫假设.中国左拉之待望G/李劼人选集:第1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1:6.3鲁迅.八月乡村序G/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齐裕焜.中国历史小说通史,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285.5鲁迅.八月乡村序G/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6李劼人.死水微澜前记G/李劼人选集:第1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3.7.张岩泉.小说近代史论李劼人“大河小说J.高等函授报,2002,02.8丁帆,李兴阳.历史的微澜荡漾在现代转折点上J.天府新论,2022,03.9杨继兴.长篇历史小说传统形式的突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7,03.10刘再复.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固作家的缺席J.北京文学,1999,08.责任编辑:谭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