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普定县传染病漏报调查(修改).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1111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定县传染病漏报调查(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普定县传染病漏报调查(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普定县传染病漏报调查(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普定县传染病漏报调查(修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普定县传染病漏报调查(修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普定县传染病漏报调查(修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0-2009年贵州省普定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与分析陈春祥摘要:目的 了解我县医疗机构1999-2009年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县疾控中心每年定期对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及2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 2000-2009年10年共调查出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化验室登记簿的法定传染病11356例,传染病总漏报率为6.08%,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4.64%和24.91%。漏报率最高的前五种传染病依次为风疹(60%)、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0.35%)、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8.25%)、流

2、行性感冒(21.92%)、流行性腮腺炎(14.29%)。传染病漏报率最高的是2005年(15.81%),最低为2004年(1.88%)。医疗机构内部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增高,门诊、住院部、化验室分别为4.87%、4.91%和12.15%。乡镇卫生院漏报率为9.16%,县级医疗机构为3.6%,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我县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不容乐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改变重治轻防地思想,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培训力度及疫情规范化管理工作。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监督检查,提高传染病报告工作效率和质量

3、。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漏报率;网络直报系统;医疗机构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是传染病防治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整个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工作的基础,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网络直报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只有及时、完整、准确的报告传染病疫情,疾控部门才能获得准确的疫情资料,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了解贵州省普定县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及报告质量,为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提供可靠依据,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其中乡镇为每半年调查一次,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每月开展调查一次;每次同时调查相应查出的传染病报告卡质量。现将2000-2009年我县

4、10年来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 辖区内县级医疗机构2所、乡镇卫生院11所。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内容为2000-2009年被调查医疗机构报告的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从医疗机构各科室的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及化验室登记簿上查找所有登记的初诊法定传染病,与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核对(2006-2008年还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个案进行核对),看是否漏报及所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质量是否准确。2 结果2.1 基本情况 根据地区疾控要求,1998-2003年只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中的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当时还未上升为乙类法定传染病

5、),其余丙类传染病医疗机构还未要求报告,2004年新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后,才要求报告所有的传染病。因此,查出的丙类传染病相对较少,漏报率却很高。11年来共查出19所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化验室登记簿(2006年以前未调查化验室,因此本文只统计化验室2007-2008年的数据)登记的法定传染病11356例,其中县级6281例,占55.31%,乡镇级5075例,占44.69%。登记病种中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10549例,占92.89%,丙类传染病807例,占7.11%。调查到的病种包括痢疾、肺结核、伤寒、乙肝、麻疹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等23种乙、丙类传染病。见表1。表1 1998-2008

6、年普定县各医院不同病种传染病漏报情况病种查出数漏报数漏报率(%)风疹15960.00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144640.35 感染性腹泻3158928.25 流行性感冒731621.92 流行性腮腺炎2874114.29 痢疾40082405.99 伤寒971505.15 麻疹314154.78 钩端螺旋体病19294.69 淋病559244.2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414.17 肺结核29571043.52 甲肝372133.49 未分型肝炎21873.21 乙肝771243.11 流行性乙型脑炎7222.78 梅毒4212.38 丙肝400.00 狂犬病2700.00 炭疽100.00 疟疾

7、200.00 手足口病300.00 新破1500.00 合计113566916.08 2.2 传染病漏报情况2.2.1 总漏报率 19所医疗机构共漏报691例传染病,平均总漏报率为6.08%(691/11356),其中乙类传染病漏报490例,平均漏报率为4.64%(490/10549),丙类传染病漏报201例,漏报率为24.91%(201/807)。2.2.2 不同病种传染病漏报率 漏报率最高的为风疹、其次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漏报率为0的有狂犬病、丙肝、疟疾、炭疽、手足口病和新生儿破伤风等6种传染病。见表1。2.2.3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 11年来县级医疗机构共漏报226例,漏报率为

8、3.6%(226/6281);乡镇卫生院漏报465例,漏报率为9.16%(465/507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表2 1998-2008年普定县各医院传染病漏报情况年份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合计检查数漏报数漏报率(%)检查数漏报数漏报率(%)检查数漏报数漏报率(%)19986217411.92 771395.06 13921138.12 19993505616.00 797364.52 1147928.02 2000695182.59 781374.74 1476553.73 2001699385.44 963474.88 1662855.11 2

9、002465255.38 583172.92 1048424.01 2003490214.29 715121.68 1205332.74 200437630.80 368112.99 744141.88 20054439220.77 221135.88 66410515.81 20063944411.17 33330.90 727476.46 20072967425.00 30062.00 5968013.42 2008246208.13 44951.11 695253.60 合计50754659.16 62812263.60 113566916.08 2.2.4 门诊、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漏

10、报情况 门诊传染病漏报率为4.87%(330/6770),住院部为4.91%(133/2709),化验室为29.40%(228/1877)。化验室漏报率最高,其次为住院部和门诊。医院内部传染病漏报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3 报告及时性和报告卡填写质量 1998-2008年共调查纸质传染病报告卡10665张,其中及时报告9402例,及时率87.84%(1998-2005年各医疗机构在未执行网络直报前,报告卡从初诊到填写为1日,报告到收卡为10日,算及时;2006年各医疗机构在执行网络直报后,卡片从初诊到录入为1日,即24小时内不但要填写好传染病报告卡,还要录入计算机,才算及时);填写完整率为

11、83.08%;卡片填写准确率为77.29%。见表3。表3 普定县1998-2008年县乡传染病报告卡质量调查统计级别报告数及时数及时率率(%)完整数完整率(%)准确数准确率(%)错、漏卡项数错卡率(%)县级6055537188.7523386.42484680.03120919.97乡级4610403187.44365979.37340273.8120826.2合计10665940288.16889283.38824877.34241722.663 讨论贵州省普定县自1998年建立疫情监测档案以来,每年按照地区疾控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全县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每次将调查结果如实记录到疫情监

12、测档案上,由被查单位负责人审核后签字认可(县疾控和各医疗机构各持一本),11年来调查统计的结果能反应我县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6.08%,高于广州市白云区漏报率4.61%1,低于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3.14%2。该结果显示我县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现象较严重,提示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医院单位领导对传染病报告工作不够重视,通过多次督导,各单位近几年虽然均制定了相应的疫情报告与奖惩制度,但不执行或执行不力;临床医生缺乏传染病报告意识,个别医师对法定传染病病种模糊不清,医疗机构内部缺乏协调机制,没有执行首诊负

13、责制,而是由防保人员代填卡报告。如霍云艳等3报告,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与临床医生对疫情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病知识学习不够,临床医生不注意疫情报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临床医生法制意识淡薄等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科室传染病漏报情况不一样,化验室漏报最严重,这与医疗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或协调机制有关,化验室不及时将阳性结果送达门诊或住院部的临床医生,将会导致传染病漏报2。调查结果发现,丙类传染病漏报较乙类突出,漏报率最高的前五种传染病均为丙类传染病,这可能与医生认为乙类传染病较为重要,且较熟悉有关(因2003年以前丙类传染病除肺结核和新生儿破伤风外,其余未要求报告,2004年才要求全部按照新传染

14、病防治法报告);另外,丙类传染病比乙类传染病构成比较低,从而呈现丙类传染病漏报高于乙类传染病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级别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县级医疗机构较乡镇卫生院低,原因为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变动频繁、化验室漏报率高(29.4%)等有关。不同年份传染病漏报率不一样, 2003-2004年最低,原因为2003-2004年全县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培训力度,创建省级卫生城市达标单位,省、州、县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加强督导检查等有关。2005年最高,原因为当年全县医疗机构院长、副院长考察换届,防保组长也相应大变动,造成人心浮动,很大程度地影响了防保工作,包括疫情报告工作。从调查的传染病报告卡看,存在漏项、逻辑错误,少数卡片有涂改,与原始记录和网络直报内容不相符的现象。原因为医生责任心不强,填卡凭记忆,不与门诊日志或住院登记簿核对,防保人员也不注意审核,或审核发现问题后,直接在卡片上修改或只修改网络直报上的内容,不同时修改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卡的相应内容。另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