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廉洁从政篇:当前党政干部队伍精神懈怠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廉洁从政篇:当前党政干部队伍精神懈怠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2012年第24期(总第108期) 2012年07月20日 发布 主要表现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精神懈怠主要是指党政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松懈、精神颓废、意志消沉等现象通过一定的行动、语言等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亚健康”状态。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工作作风之怠。表现为:做事不积极,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敬业精神,推诿扯皮、应付敷衍、效能低下;工作不务实,习惯于漂浮在上,善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敢碰硬较真,不愿意深入实际解难题;态度不端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麻木不仁、冷硬横
2、推,对服务对象态度生硬、缺乏耐心。 执行落实之怠。表现为:逃避执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机械执行,在政策执行中照抄照搬、不辨方向、不切实际;消极执行,在执行中被动应付、消极怠工,要求及时办结的事行动迟缓、不推不动。 改革创新之怠。表现为:习惯于因循守旧,观念保守,思想僵化,在机遇面前循规蹈矩、畏首畏尾,在挑战面前等待观望、庸碌无为;陶醉于自我满足,小进即止、小富即安、小成即骄,缺乏忧患意识和工作激情;游离于责任之外,缺乏敢闯敢干的勇气,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自身修养之怠。表现为:满足于吃老本、不注重学习提高,孤陋寡闻却怡然自得,眼光短浅却孤芳自赏;贪图享乐、不注重道德提升,
3、生活上沉湎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交际上热衷于交权贵、傍大款。廉洁自律之怠。表现为:纪律观念弱化,自律意识不强,缺乏自我约束、自我检点的习惯,随心所欲,无所事事;廉洁意识不强,心理不平衡,放松警惕,行为失检。 精神懈怠是一种致命的“慢性病”。如果任其蔓延,不加以防止和克服,就会在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中滋生官气、养成骄气、形成惰气、带来暮气、助长邪气,必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影响。原因探析 导致精神懈怠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主观的、内在的、个体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外在的、社会的因素,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交织。在此着重从以下五个层面加以探析。信仰层面的原因。精神懈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仰出了问题。有
4、的党政干部在社会变革的时代大潮中,不能正确对待新旧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冲突,出现了思想上的困惑与行为上的偏差,以致信念迷茫、理想淡化、价值观偏移、心理颓废、斗志丧失、道德滑坡,腐化堕落也就在所难免。心理层面的原因。党政干部作为个体的人,客观上与其他普通人一样,难免受到一些不良心理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喜新厌旧心理、趋利避害本性、社会惰化效应等因素往往是导致精神懈怠问题的重要心理因素。管理层面的原因。从组织的监督管理看,有的单位对队伍中存在的精神懈怠问题不闻不问,致使干部职工缺乏压力感和紧迫感,久而久之养成了拖拉疲沓、散漫慵懒的不良工作习惯。从团队的人文关怀看,有的单位对干部职工的家庭、生活困难和
5、心理问题缺少切实关怀,致使干部职工对组织的归属感降低,对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带来消极影响。体制层面的原因。当前,在干部绩效考评、选人用人、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一定程度存在不公平、不科学、不合理现象,客观上导致干部队伍激励缺失、活力降低、动力减少。社会层面的原因。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水平极大提升,社会环境极大改善,有的党政干部就思想麻痹,精神松懈,缺乏忧患意识,看不到困难和危险;由于中国奇迹、中国崛起以及个人的工作成绩为人称颂,有的党政干部就盲目乐观、陶醉自满,在歌舞升平中丧失斗志。林林总总这些,带来的必然是事业的懈怠、工作的敷衍。对策思考针对精神懈怠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原因,必须
6、辨证施治、多策并举。按照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强化激励是一个最为重要的举措。所谓激励就是顺应人的需求,借助一系列手段来激发人们做事的力量及个人潜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人们工作驱动力的来源。在此,从“激励”的视角出发提出对策措施,为解决精神懈怠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路径选择。以内激励增动力,促使党政干部不想懈怠。通过理论创新、教育灌输和文化熏陶等,构建共产党人先进的精神、理想和信仰体系,培育并形成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一是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建设。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对抗精神懈怠的最好武器。要将信仰教育融入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促使党政干部把学习理论、构建信仰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在
7、改革发展的时代任务和躬身为民的鲜活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二是把防范精神懈怠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去贪求廉、去庸求进、去懒求勤、去俗求雅。针对因精神懈怠而表现出来的履职不力、作风不实、效能不高、纪律不严等主要问题,开展精神懈怠问题专项治理。三是切实加强对党政干部的人文关怀。注重党政干部在精神层面渴望得到尊重、认可和赞许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在忠诚和奉献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升党政干部对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对事业的成就感、自豪感,以及对个人的幸福感、满足感。帮助解决党政干部家庭、生活上的问题,尽可能地减少其后顾之
8、忧,给予其更多的心灵安抚和情感沟通,促进其个性的适度张扬和情感的顺畅释放。以外激励加推力,促使党政干部不能懈怠。通过制度保障、群众参与和科技推动等,形成激励与约束共存、管理与监督并重的良性环境。一是强化制度推动。建立健全干部绩效管理制度,提升量化评价技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发挥上级组织、同级干部、下级单位和服务对象的综合评价作用,对党政干部的个人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绩效作出科学准确的评判。在机关管理上引入ISO质量管理、标杆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标杆、时时有目标,进度全程“倒逼”,质量全程控制,促使
9、党政干部闲不住、慢不得、怠不起。二是强化民意推动。全面推进党务、政务、事务公开,使党政干部从事公务活动的信息全方位置于阳光之下。畅通信访举报和民意表达的渠道,建立群众参与决策和监督执行的制度机制,开展党风、政风、行风满意度调查等群众评价活动,拓展舆论监督、社会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的途径。回应群众的关注关切,对积极进取的正面模范大力宣传,对精神懈怠的反面典型坚决曝光。三是强化技术推动。运用信息技术对党政干部的工作状态和办事效率实行过程控制、实时监督和在线投诉。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开放自由、低成本、无边界、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优势,加强网络监督平台建设,对精神懈怠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监督合力。以正激励
10、添引力,促使党政干部不愿懈怠。顺应人的正当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而采取相应的满足、促进和奖励措施。一是增强选人用人的公平性和竞争性。拓展干部“上”的空间,促使那些真正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和谐、舒畅环境。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健全干部正常更替、轮岗交流和考核淘汰机制,推进辞职制、问责制、罢免制的实施,实现干部队伍的动态更新。二是建立评选科学、管理严格的评比表彰制度。探索设立“创新奖”、“奉献奖”,大力鼓励改革创新和艰苦奋斗,充分发挥评先选优对广大党政干部的示范感召作用。三是强化党政干部的物质待遇保障。建立健全党政干部工资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物价水平相协调,以及干部绩效考核结果与职级待遇、一次性奖励相结合的机制,拉大职级工资档次,提高一次性奖励标准,充分发挥激励效应。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基层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以负激励施压力,促使党政干部不敢懈怠。通过严格问责、严肃惩戒,形成对党政干部潜在惰性的强大威慑。要细化和规范问责的权限和职责、事由和情形、程序和方法,形成指向明确、措施刚性、反应快速的行政问责体系,做到有岗必有责、失责必追究。切实发挥问责制的惩戒和警示作用,以亮剑的精神对工作不在状态、庸懒散等懈怠问题碰硬较真,对因精神懈怠造成危害后果的坚决予以问责。(中共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