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化消费的特点 在各种眼花缭乱的技术新名词以及消费概念的轰炸之下,少数用户已不慎跌入it技术、信息化建设的高消费陷阱之中。近些年来,it技术给人的感觉就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这些固然与it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有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it界的炒作,炒产品、炒技术、炒概念,不断将一些所谓的最新技术以及消费概念推向市场,频繁的“技术秀与充满生涩术语的“口水战、“测试战把用户折腾得眼花缭乱、晕头转向。 新名词背后的陷阱 it业的聒噪、热闹不仅表达在效劳器、台式机、笔记本、工作站处理器等硬件产品的细分上,比方cpu从最早的序号化名称到奔腾,从奔腾到迅驰再到酷睿,一直不断“改朝换代;还包
2、括每一种平台架构下眼花缭乱的“子概念,比方针对数字家庭的“欢跃、针对商用台式机的“博锐,以及之前诞生的“安腾、“至强等。 与硬件相比,软件业一点儿也不“落后,比方原本很单纯的oa(办公自动化软件)竟被炒成五大概念流派,分成传统oa、协同oa、协同软件、协同应用软件、协同综合平台,一个个概念、一个个噱头接踵而至,令用户应接不暇、一头雾水。 时下,信息化建设中的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比比皆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些单位好高骛远,大讲排场,把大量资金用在购置进口的高端设备上,而对于更为重要的应用系统却是敷衍漠视;另有一些单位在工程建成后,系统的应用及维护却迟迟跟不上来,多半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两三年之
3、后在新技术的吸引和厂商的鼓噪之下,又申请上马新的系统。 比方福建一家中型企业,以数千万资金建成一个高标准的信息化车间,上海的某重点企业,仅仅为实施一个erp工程就花费近1.7亿元人民币资金,然而营运绩效都不好,差点引发经营危机。前段有媒体披露,山东某地的一个大企业,年利润虽只有一千万,却竟然方案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近亿元人民币,远远超出企业实际的承受能力,真不知为何对信息化建设如此“痴情。 it市场是否真的需要如此频繁的技术革新,厂商为何如此热衷新概念新名词。其背后目的是什么。难道在这些频繁的技术更迭、不断的技术术语翻新中,没有“花架子的味道。 笔者以为,用户单位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同寻常的“大手笔
4、投入,原因之一就是一些领导为树政绩工程,好大喜功,为此不惜重金投入,结果中看不中用;原因之二是受到it厂商不实宣传的误导,以为价格越高、技术越先进,就越管用。如今,这种it高消费现象的存在已经给轰轰烈烈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而对it厂商来说,如此“短平快地推出各种新技术并大力宣传其好处,其用意之一是基于技术占位、塑造品牌、市场占领等战略性考虑,另一层意思是消化前期投入的高额研发本钱,让用户提前买单,相较而言后者或许更甚。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其实,软件等it产品的功能多并不代表符合用户自身需求的实用功能比较多。如果仅仅是多了一些闲置无用、华而不实的功能,即使再多对于用户来说也是多余、累赘甚
5、至毫无价值的,只会多掏腰包而已。其次,功能越全,系统越先进,使用可能也会越困难,培训、维护越麻烦;再次,技术、功能多一点,价格就加一点,一次性投入相应增加;另外,越高级的it系统,效劳本钱也越将直线上升,隐形风险越大,甚至使应用半途而废。 以oa软件为例,目前国内oa厂商的报价,从几千元人民币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的都有。一个软件价值真的有如此大的区别么。专家认为,对一个中小型企业而言,应用几万元与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oa,其功用其实差异不大,差距只在“品牌和“您会不会买到这么高价的产品。一些软件厂商摸准了国人的“买高不买低的购置心理,联合起来构建价格壁垒,使得一些管理软件价格居高不下,价格远离
6、价值,一些软件商甚至玩价格游戏,忽悠用户,让用户吃“高消费的亏,价格暴利、高消费现象屡见不鲜。这是十分不正常的现象。 适合才最好,买对的不买贵的。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投入多少,而在于实施后会有什么样的回报。一个系统的好坏,一个工程的成败,最为关键的是其能否满足本单位的应用需求。在信息化建设中,不是只有高额投入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相反,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同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用户选购信息化产品时,需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重点应该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支付能力,以适用为出发点,警惕奢侈的高消费,尽量砍掉那些可有可无、利用率低、“鸡肋的先进技术和功能,选一个能满足自己核心需求、既经济实效又容易二次开发维护的it系统。 对it厂商而言,尽管新颖的概念可能为厂商带来一定的收益,但仅靠此是无法获得长远的开展的。更为可怕的是如今少数it厂商放弃品质而一味追求概念,这种舍本逐末的思路对企业的未来十分不利。因为用户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it产品,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需要的是产品恰到好处的功能。只会炒概念的厂商最终必定会被市场淘汰、被用户抛弃。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