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和谐社会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的公布实施,为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上下功夫,切实强化领导责任 (一)要确立依法治国理念。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的根本方略,也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要实现依法行政,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目前,少数领导干部由于受封建特权思想和方案经济思维方式的影响,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还不高,还存在“权大于法、权重于法的错误观念,甚至出现“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
2、权废法等行为。所以,要推进依法行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健全完善的法制,不断提高广阔公民的法治素质,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否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开展就得不到有效保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要不断提高法律素质。各级领导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为一般党员干部树立典范。通过参加中心组学习主、参加各种法制培训班和自学等方式,系统掌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提高法律素质,明确工作目标,增强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自觉性。 (三)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各
3、级领导干部要克服特权意识,自觉摒弃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行政手段和工作规程,牢固树立依照法定程序办事的观念,自觉将自己的一言一行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中和广阔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当特殊公民,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守法,把法律真正付诸实施,深入人心,才能引导广阔人民群众自学守法。 二、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法制政府 (一)要完善行政法制。改革开放以来,以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分法和行政许可法为标志的一系列法律的公布,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行政法律制度。现行的各类法律法规中,有80%以上要由行政机关去执行。但是,在依法行政实践中,行政法制建设的不完善是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的体制性
4、因素之一。由于行政立法主体的多层次性和立法内容的多样性,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了行政机关所立的法规,有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相互重叠的现象,甚至出现了行政机关超越立法权限立法,致使执法部门之间纵向集权、条块分割,一些法规之间的调整对象、调整方式界定不清、程序比较模糊,执法难以把握。加之执法部门之间配合不太融洽,有时对同一事件出现多头管理、重复执法及相互推诿、无人管理的现象,给公民法人和有关组织的权益造成了直接损害。近年来,在土地拆迁和转让、城市规划、资金信贷等领域表现得比较明显。这种行政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市场化,是社会财富占有和分配不公的主要因素,其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市场调节机制本身的缺陷和社会调节机制的
5、不完善。当前,应特别重视界定行政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和约束条件,防止个别部门以“法扩权或越权谋取集团利益。通过建立健全蕴含现代法治精神并昭示法治一般要求的行政法律制度,调节行政权力结构,推进政府职能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深化行政性垄断部门的改革,抑制和化解社会利益关系方面的失衡和矛盾,实现社会开展多样化,以行政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一是制定标准性文件,加强软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经济开展提供政策支持。二是按照法制统一原那么,全面清理保护地方、部门利益,限制阻碍民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的标准性文件和政策措施。
6、三是建立科学的公共决策机制,实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但凡重大决策和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应由政府法制部门审核论证,并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三)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一是加快审批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二是科学确定政府职能,但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政府不再通过行政管理解决。三是改革审批方式,实行“一站式效劳。四是进一步简政放权,为促进县域经济开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严格标准执法程序,
7、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坚决杜绝合同工、临时工从事行政执法工作。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工作,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三、在全面优化法制环境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要切实标准执法行为。目前局部行政执法人员不注重依照法律条文处理问题,习惯于按上级指示和凭老经验办事,对行政机关的执法意识模糊,对自己要求不严,在执法活动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罚代法等现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人的道德标准错位,信用缺失,致使法律权威不彰显,社会诚信危机、信仰危机反映比较突出。在多种
8、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依法行政无时无处不在受到阻碍。因此,要尽快建立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制度,把政府各项工作置于法制化的根底之上,把根本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重点解决行政机关迫于权势“不敢为、无利可图“不愿为、得过且过“不思为、监督不力“不必为等问题。 (二)要不断强化执法监督。一是应加强各级党委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以权力制约权力。各级党委应注重检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情况,把国家机关中的党员领导干部是否依法行政作为一项重要的考察、监督内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根据法定权限,保障宪法、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执行,善于运用执法检查、个案监督、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述职评议、质询
9、、特定问题调查等手段,强化对同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执法和行使职权情况的监督,充分发挥人大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加强司法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通过相关审判活动,尤其是行政案件的审判,切实纠正领导干部的违法行为,敦促行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三是健全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纠正不顾全国家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四是加强社会监督。各级政府要接受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对一些行政不当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三)要着力解决工作不落实问题。牢固树立“不抓
10、依法行政是失职,抓不好依法行政是不称职的思想,以完善和落实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为突破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把责任追究落实到具体当事人和有关领导,形成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要认真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使执法目标具体化,执法责任明晰化,从而有效地防止执法主体不清、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现象。继续推行执法公示承诺制度。各行政执法部门将执法范围、执法方式、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执法时限、执法结果、执法责任追究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作出承诺,增强执法工作透明度。严格实行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在深化执法责任制过程中,落实行政复议、国家赔偿制度,坚决惩罚以权谋私,借执法创收和执法违法行为。要认真搞好执法队伍建设,对那些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的行政执法人员,坚持依法严肃处理或清出行政执法队伍。同时,要注重处理好合法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制度,健全纠纷化解机制,防止出现依法行政与经济社会开展、与政府管理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上的职能,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