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瑞典科技教育 转贴一篇老文-瑞典的科技教育瑞典科技排名领先的奥秘老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时值岁末,各种国际机构推出的年度排名也是层出不穷,诸如“企业创新能力、“高等教育水平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在这些科技类的排名中,北欧小国瑞典总是名列前茅,如果再对上述排名进行综合,瑞典甚至可能会拿到“冠军据统计,在瑞典就业人口中,有38%任职于科技型企业,这一比例为全世界最高;在全球10个IT国家排序中,瑞典超过丹麦、荷兰、挪威、芬兰等国,也是位居首位;此外,瑞典还是世界上互联网使用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77%的瑞典人使用过网上购物;同时,按照人口计算,瑞典3G移动网络覆盖面积到达86%,
2、列欧洲第一;而联合国等权威机构的统计也说明,瑞典人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人均申请专利数量等很多指标排名世界前列,国民科学素质更是位居全球第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面积不到4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为900万左右的北欧小国可以创造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找到了在爱立信公司工作的朋友布里特索尔伯格,从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管窥豹,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其中的奥秘。抚今追昔:科技创造财富布里特今年不到40岁,住在斯德哥尔摩市郊的基斯塔地区,因为爱立信总部就位于这里,所以人们也称建在基斯塔的科技园区为“爱立信谷。按布里特的说法,把家安在距离公司如此之近的地方,就是要“时刻感受到竞争的压
3、力、触摸到科技的进步。对于福利优越的瑞典人来说,他们的生活该是比拟悠闲的,可布里特为什么要自我加压呢?布里特并没有急于答复记者的问题,而是引领记者来到他的书房,不过给记者的印象,称布里特的书房为“小图书馆该更准确些。在这个书房里,除了一张桌子外,四面墙几乎摆满了书,包括历史、自然、文学等各个方面,当然,最主要的局部还是与布里特工作有关的专业书籍。布里特颇有些得意地说,这些还只是他常用到的书籍,仅占个人藏书总量的1/4。他拿下其中一本书,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瑞典的科技开展史来:173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成立,人们也通常把这一年称为瑞典科学的诞生年。事实上,瑞典的科研活动在此之前早已开始,但皇家
4、科学院的成立第一次使科研成为系统化的活动。在那个时期,瑞典最著名的科学家是卡尔冯林奈,著有自然系统一书,他最大的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法。他还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到达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称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也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19世纪70年代以后,瑞典的工业进入了一个空前的成长期,随后几十年诞生了许多在瑞典乃至全球举足轻重的企业。例如拉斯马格诺斯爱立信,就是在1876年与同伴一起,创办了今天享誉世界的爱立信公司。尽管公司创立不久,年轻的爱立信公司就受到美国贝尔 公司的竞
5、争,但爱立信公司早期的技术人员依靠对 设备的革新,如设计接线总机、建立 网络等站稳了脚跟。还有古斯塔夫艾里克帕驰,他在1844年使用红磷替代了当时使用比拟危险的白磷,并把红磷涂在擦皮上而不是涂于火柴顶部,而申请了安全火柴的专利,以至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安全火柴的也被人叫做瑞典火柴。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更是那段时期瑞典最著名的代表。诺贝尔年仅29岁就创造了用硝化甘油和硝酸引爆xxx,1867年他又获得了炸药的专利。在诺贝尔的一生中,共获得技术创造专利355项,并在世界各地开设了约100家的公司和工厂。而今天,依据他遗嘱所设立的诺贝尔奖,已几乎成为相关领域的世界最高荣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瑞典人的
6、创造更是不胜枚举。仅我们日常所见的,就包括速冻蔬菜、汽车用安全带、饮料的纸质包装、鼠标指针以及心电图记录仪、用于治疗肿瘤的伽马刀等等,这些都是瑞典人的创造。而其他诸如高压直流电缆、防滑机车、高压发电机等工业创造就更多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瑞典还是全世界使用生物能源比例最高的国家。瑞典进行生物能源研究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瑞典60%以上的供热已使用生物能源,其中瑞典开发研制的一种经过植物基因培养、由速生柳树加工而成的高热能颗粒燃料,使用率已超过50%。而在利用生物能源替代传统石油燃料方面,瑞典也走在世界的前列。2023年9月,瑞典生物气体公司研制的沼气动力火车搭载54名乘客,进行了首次
7、旅行并获得成功,连续行驶了600公里。此外,瑞典现在已有近千量生物气体燃料公交车和上万辆双燃料使用汽油或生物燃料轿车。一口气讲了这么多,布里特似乎仍是意犹未尽。他告诉记者,在100多年前,瑞典还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当时差不多有近1/4的瑞典人背井离乡,要移民到其他国家谋生。而就自然条件来说,瑞典国土面积狭小,更没有丰富的石油或矿产资源,加之偏居世界一隅、人口较少等缘故,所以,无论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或是商业等,都不适合于瑞典的国情。为此,瑞典人较早就意识到,只有走科技强国的道路,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他还举例子说,像包装果汁用的纸盒子这一项创造,每年就能为瑞典的利乐集团带来70亿欧元左右
8、的收入,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听了布里特的介绍,记者想起了早前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尼尔森教授所说的,“瑞典的科技创新遍布身边的小事。例如瑞典企业生产的锅,在锅把的设计上采用了最新的隔热材料,无论锅身的温度多高,锅把却绝不会烫手;还有瑞典生产的椅子,虽然看着样式简单,却是按照人体结构设计的。所以,瑞典制造能够流行世界,根本原因也是产品的科技含量。无论是布里特、尼尔森还是约翰森,他们讲述的其实是一个道理,那就是科技创造财富。布里特说,从国家角度的来讲,瑞典的高福利是依靠国家雄厚的财力为支撑的,想积累如此多的财富,没有科技是不行的;而从个人开展的角度而言,由于瑞典的各个企业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所以一个瑞典人
9、如果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水平,想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科学知识才是创造财富的根本,更是国家开展的动力。根底教育:让孩子热爱学习科技会创造财富毋庸置疑,那么科学知识又是通过怎样的学习得来的呢?为了答复记者的疑问,布里特首先带着记者走访了他的儿子小肯特就读的昆斯凯普学校。昆斯凯普学校是瑞典最大的中学之一。该校成立于1999年,在短短7年的时间里,它便已拥有23个校区,7000多名12岁至18岁的学生,成为瑞典中学教育领域内的“航空母舰。14岁的小肯特便在昆斯凯普学校的尼雪平校区就读。尼雪平校区的校长克里斯特林达尔自信地向记者说,昆斯凯普学校追求的不仅是规模,还有教学的质量,在瑞典
10、甚至整个北欧范围内比拟,他们的学校都是第一流的。让林达尔如此自信的理由,便是该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在瑞典中学的各项评比中,无论是根底知识还是实践能力,昆斯凯普学校的学生总是会名列前茅。而该校很多毕业生在升入大学后,往往也是学校里的佼佼者。还有的学生,甚至在中学阶段便已有了自己的科研成果。那么,学校教育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林达尔并没有直接答复记者的问题,却首先为记者翻开了一个文件,里面记录着该校学生的课程表。记者惊异的发现,该校每名学生的课程表竟然都是不同的。原来,昆斯凯普学校把每门课程按难易程度划分出35个等级,学生从一入学开始,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在不同的等级班听
11、课,而学生如果能通过更高等级的水平考试,那么在学期的任何时候,他们还可以跳级。例如一名叫苏珊娜的二年级学生,在她的课程表里,瑞典语是第17级,而英语却从上学期的19级一下子升到了26级。林达尔对记者解释说,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在很小的时候便树立起“竞争意识,因为对学生来讲,不断地升级甚至跳级,会使他们觉得很“荣耀,这样也就激发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二是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使真正有能力的学生不必受教学安排的约束,自主地学习知识。为了使记者能亲身感受这种教学方式,林达尔还引领记者来到了课堂。在一间教室里,第30级物理班的学生正在学习有关光学的知识。负责授课的佩尔松老师对记者说,课堂上
12、使用的很多实验器材,都是学生们根据课外学习到的知识自己制作出来的,一些器材甚至比课本中介绍的要先进得多。而在这个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今年还不满13岁。这名叫利德曼的小男孩,一入学便进入到第20级物理班学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跳级到了这个班。佩尔松半开玩笑地说,记住这个名字,或许未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就是他。不过,昆斯凯普学校的老师也没有单独“邀功,看到小肯特的父亲布里特,林达尔校长说,家长也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原来,昆斯凯普学校几乎从不给学生留作业,但给家长布置的“任务却不少。布里特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有新闻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冥王星“开除出了太阳系行星的行列,于是学校就给每位学生家长写信
13、,希望他们能带着孩子参观天文馆,让学生们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布里特就利用周末,陪同小肯特到了天文馆,他和那里的解说员一起,向小肯特形象地讲述了太阳系的构成、行星的定义,以及冥王星为什么不再是太阳系行星的理由。后来,学校组织天文知识的讨论,有过亲身经历的小肯特在讨论中表现不俗,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结果,小肯特现在的理想就是要当个天文学家。而学校也对小肯特的想法给予了支持。现在,昆斯凯普学校已成立了一个“天文爱好者小组,小肯特还当了“官,成为这个小组的组长。学校和家长如此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些对学生过于“放纵呢?听到记者的疑问,布里特和林达尔都笑了起来。布里特说,作为家长,他和小肯特之间有一个
14、协议,就是到肯特18岁的时候,肯特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这在瑞典已经几乎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几乎在每个家庭的父母与子女之间都有这样的协议。所以,他很早就非常注重培养小肯特的独立意识,而自主学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局部,只有这样,才能在小肯特长大之后,可以“不待扬鞭自奋蹄,在竞争剧烈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时机。林达尔校长那么告诉记者,在瑞典,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不需要升学考试的,而在中学之前,是能根本保证学生可以顺利毕业的,只有到大学时,学校才会采取“宽进严出的方法,通过每年的专业测试,淘汰一定数量的学生令其重修。但大学的淘汰并不是最残酷的,如果到社会中因失去了竞争力而被淘汰,那才是最悲惨的事情。所以,在
15、根底教育阶段,学校和家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林达尔还说,在瑞典语中,“昆斯凯普是知识的意思,学校给学生的,不仅仅有丰富的知识,更在培养他们学习的热情。因为在这个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时代,让他们热爱学习,要比简单地教会他们知识更加重要。瑞典中学生对互联网的密切接触大学阶段:企业帮助学生“实战采访了昆斯凯普学校,使记者丝毫不疑心在如此的根底教育体制下,瑞典少年们被激发出的学习热情。但“热情又如何转变为“知识呢?于是记者提出,要到布里特曾经就读的,也是瑞典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斯德哥尔摩大学去看一看。斯德哥尔摩大学建校于19世纪70年代,最初只开设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1904年开始授予学位
16、,又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先后建立了法律和人文科学学院,1960年成为国立大学,四年后又增加了社会科学学院。从此,该校学生人数陡增,学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斯德哥尔摩大学共有3.4万名在校生,教师人数为1900人,其中教授有200人。该校现有法律、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四个学院,共80个系,开设近800门课程。许多杰出的教师和研究者都曾在这所大学工作过,例如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雷尼乌斯、著名的俄罗斯数学家蛙耶斯基,后者还是欧洲首位有教授职称的妇女。20年前,布里特就是在这所学校内读书,他告诉记者,在瑞典很多政府部门、企业中,都有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校友。不过布里特说,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育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学校相比,并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可在高校科研、以及学术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