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8篇.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31202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年《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3年《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3年《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3年《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23年《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8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8篇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1)哲学始于思想以前,我总认为哲学很深奥,很遥远,甚至认为我一定接触不到哲学。然而,我读了中国哲学简史后,不得不惊叹,冯友兰先生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虽然对我而言,读这本书有些吃力,但冯友兰先生并没有使用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了许多文浅意深的语言进行论述,还是深深吸引了我。读完这本书,我改变了我的想法,哲学离我并不远,哲学,始于思想。在书中,冯友兰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要有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人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对人生进行思考之前,我们要对思想进行思想。这句话我认为是哲学的根本。人要能认清自己,认清自己能够思考什么,什么才是自己的思想范

2、畴,在自己的思想范畴之内进行不断地思考,深层次的思考也就能变成反思;自己思考,反思自己,这也许就是哲学的本质吧。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与冯友兰先生所说是相通的,一切的哲学都是建立在“认识你自己之上的。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哲学才能使我们提升心灵的境界,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哲学,即智慧之学,人的智慧来自于人的思考。无论多么伟大的学者、哲学家,他们的智慧源泉都来自于他们那善于思考的大脑,从思考中得到真理,真理的诞生也就是哲学的出现,对他们而言,哲学,无处不在。“就我而言,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人只要还没有死,他就还是在人生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人生进行反思,至于系统

3、反思的人就更少了。这段话依然来自中国哲学简史,它足够验证“哲学是始于思考的。“反思无非就是思想的思想,即深层次的思考,而“系统的反思是聚反思、总结于一体,就像优秀的学者、哲学家,他们不但善于思考,还善于总结,总结的产物就是“真理,就像我上面提到的“真理的诞生,它就是关于思考的总结。所以做一个会“系统反思的人,哲学就会离你很近。哲学,始于问题。(2)中国哲学简史,一本需要挑战读的书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就对这本书没有产生好感,而老师也说这本书是要“啃读的,然而这样的书完全不对我的口味。改变是从某些同学的摘录开始的,或许只是对其中的局部内容开始感兴趣,也没有想把这本书的每个字都研究透,但我还是有了一些不

4、多的感想。OK,那么我们开讲。首先是儒家的一些我看到的东西:积极入世。“积极入世倡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个人健康人格,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人生最高道德标准,从而打造了整个民族的强健精神支柱和充满浩然正气的民族性格,完整地构建了全民族的道德体系,加上儒家“德治爱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仍渗透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一直是中华民族在人文理想方面的珍贵精神财富。然后是道家的“出世。我对于道家的出世到不是很了解,主要了解它主张的“无为。一开始认为“无为是无所作为,读过书的相关局部后大致了解到,无为是指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

5、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以我的理解,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好属于自己本分的事就够了,也算是简单地实现了“无为的意义。我最欣赏的是:“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出世做人入世做事)我还想说一个比较传奇的人物王守仁。这个人明显是精通哲学的,而且可能是哲学界的一位大佬,他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同时还是心学 的集大成者。“心学的观念就是由他提出。最开始,有人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

6、极大的疑心。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是著名的“守仁格竹。接着就是他的悟道之路。自他被贬后他父亲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明朝那些事)我想表达的是,关于哲学,不能一味的去盲信追求别人所想的观念,真正的悟道还是得通过自己的悟性。(3)哲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古人说,“书中自有颜

7、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我刚看到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时却没有什么感情。书的封面是米白色,上面有金色的“冯友兰作品七字,很普通,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宁静,平淡。书在手里没有什么感觉,就匆匆放进抽屉,直到阅读课时才拿出来,当时记得还是现场拆封面。读这本书的最初感觉是无聊,可以用“好看的想让人睡觉来形容。书里面有一些是引用古文,没有给你注释,让你自己思考,第一次看着差点睡着了,并没有沉浸在书中的海洋里。就像生物老师说的:“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认识,都拼在一起你便不知。哲学也是这道理,因为从来没有读过这本书,感觉很陌生。渐渐地,我进入书的境界中,慢慢的融入在书中,书中有许多的精华,你唯有“啃读才会知道其中的意蕴

8、。读完书才明白“啃读与“悦读不同,读过这本书与没读过这本书是不一样的里面有“哲学的知识,可以丰富思维,增长见识,让人更加智慧。书中有很多历史知识等,读起来也别有一般滋味。哲学就像物理一样,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都以不同形式与时代、社会、政治、人生联系在一起。书中的许多观点令我佩服,就像书中所说的:“哲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是生命的体验。它告诉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新的眼光来认识哲学。在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都有它的理由,我们应顺应自然,明白宇宙的每一事物存在的缘由。要说不喜欢这本书那是不可能的,议论中夹着少许的描写,内容显得并不太枯燥。但因为书中还有许多古文,看不懂,爱恨有加。书中讲述

9、了许多哲学,儒家、道家、法家不止国内的,还有国外的,甚至贯穿整个世界。真是太奇妙了!哲学是什么一切源泉来自哲学,这本书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谈论的东西。例如:“人没有私欲,他的内心像一面明镜。这句话警醒我们:把自己的内心磨砺得像明镜一般,时刻提醒自己不犯错误,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被心中的贪婪所迷惑。书中精华太多,多得我们都不知从何处说起;哲学的应用范围太广,大到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简直无所不包,是天地间最大的学问,值得我们一生去追寻!(4)反思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冯友兰先生说过,他对哲学的理解便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人假设是活着,那必定会思考,而这种思考就是反思。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哲学家,之所以被

10、称为哲学家,是因为他们都对他们的人生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对自己一生的教育教学、人生探索进行反思,最终才有了论语这本儒家经典。道家老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就某件事,他就要把自己放在成就事情的对面;如果他想保持任何事情,就要成认在事情之中已经有了它自身的对立面。这是老子对为人处世中总结的道理。反思是促进思想的原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颁令以儒学为国家正统之学。而儒学也吸收了不少其他各家的思想。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是因为他对儒学进行了思考,所以儒学才得到了大的弘扬。反思亦是成功的果实。牛顿会发现万有引力,那是因为他思考了为什么苹果会砸中他,而不是飞上天。假设

11、是没有思考,又怎会成功人生亦如此,没有反思的人生是无色的,就如阴雨的天空,没有太阳的照耀变得灰蒙蒙的,没有亮丽的荣耀。可见,反思对于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从出生起一直到死亡的那一秒,我们的大脑都是在思考的。尽管细微,但它却证明了我们的生命存在!书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才能归入潜默。都说沉默是金,而在成为“金之前,必定会不沉默,甚是疯狂。在光鲜艳丽的成功背后,必定要尝尽苦难,历尽黑暗,这样才能最终抵达成功,拥抱光明。冯友兰先生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也有思考,而我在赏析这句话的时候,也有思考。这足以说明,人们说每一句话,写每一个字都是会思考,反思的。总而言之,反思必定会是人生中

12、最重要的!反思,养性(5)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中国哲学简史写道: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哲学家说到“宇宙时,所指的是一切存在的整体,相当于中国哲学家惠施所说的“大一,给它一个定义,乃是:“至大无外。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在宇宙之中。当一个人对宇宙进行思索时,他就是在反思。古希腊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认识你自己。这句话被称为“哲学的源头,因为想要认识自身并不容易,而想要认识自己,我们就要不断地对人生进行反思,并且把自己的思想系统的表述出来。其实,有关人生的学说、宇宙的学说以及知识的学说,都在这样的思考中产生。有的哲学家认为,在思考前,必须先对思索进行思索。我认为,这个样子就会陷入了一

13、个恶性循环,只有一个一个问题思考,解决,才能继续思考。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写道:其实,我们用来思考的器官只有一个,如果我们疑心自己对人生和宇宙思考的能力,我们也同样有理由疑心自己对思索进行思索的能力。人无论是自己思索或是与别人谈论,都是在人生之中。我们对宇宙进行思索或与人谈论它,都是在其中进行反思。禅师像寻常人那样生活,做寻常人做事情,经过从迷到悟的过程,他已把肉体的性情放下,而进入禅定的境界。而在此之后,他还要离开禅定的境界,重返世俗人间。这就是修身养性,禅师其实也是烦人,只不过他们的境界已经不是寻常人可比的,因为他现在的所作所为虽然和别人一样,但他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滞着。新的儒家强调修养须下功夫

14、。虽说人的最终目标是无所用心,但为到达无所用心,还是要用很大气力的。内圣外王,是一个人想成为的最高境界。对自身修身养性,在外可以独当一面,冷静且完美的处理事务,而这种地步,也就是圣人了。一位圣人,就要有包容天下的胸怀,而一个人只为一己私利,不顾他人,就是小人。这就是圣人与小人的差距。做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像腌萝卜,要一点一点的入味,读书也一样,慢慢品味,理解深层含义。人性本善本恶(6)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确切的说,就是,人的本质是什么向来是中国哲学简史中争论最剧烈的问题之一。据孟子说,他那个时候,关于人性的学说,除了他自己以外,还另有三种学说。第一种是说人性既不善

15、又不恶。第二种是说人性即可善又可恶(这意思似乎是说人性内有善恶两种成分),第三种是说有些人的人性善,有些人的人性恶。孟子说人性善,他的意思并不是说,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孔子,就是圣人。他的学说,与上述第二种学说的一个方面有某些相似之处,也就是说认为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他确实成认,也还有些其他成分,本身无所谓善恶,假设不适当控制,就会通向恶。这些成分,他认为就是人与其他动物共有的成分。这些成分代表着人的生命的“动物方面,严格的说,不应当是“人性局部。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学说。这与孟子的性善学说直接相反。从外表上看。似乎荀子低估了人,可是实际上恰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他的总观点是,但凡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刚好相反,可是他也同意:人人能够成为圣人。照荀子所说,人不仅生来毫无善端,相反的倒是具有实际的恶端。在性恶篇中,荀子试图证明,人生来就有求利求生的欲望。但是他也肯定,除了恶端,人同时还有智能,可以使人向善。在我看来,“性善说与“性恶说二者从本质来说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因为他们对“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