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鸭病防治.ppt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3453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6.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鸭病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鸭病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鸭病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鸭病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鸭病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鸭病防治.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鸭主要疫病的防治 刘思当教授刘思当教授 小小 鹅鹅 瘟瘟 番鸭细小病毒病番鸭细小病毒病 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 鸭鸭 瘟瘟 鸭鸭 流流 感感 鹅和番鸭鹅和番鸭I型副粘病毒病型副粘病毒病 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浆膜炎 禽大肠杆菌病禽大肠杆菌病 禽巴氏杆菌病禽巴氏杆菌病 曲曲 霉霉 菌菌 病病 参考免疫程序参考免疫程序 结束结束 鸭病各论鸭病各论 一、小鹅瘟(GP)本病1956年首次发现于我国,1961年分离到病毒。我省在七十年代即有本病流行的记载。病原 GPV仅有一种血清型 无血凝性 小 鹅 瘟 病毒 存 在 于病 鹅 的 肠道、肝、脾、血 液和 脑 组 织中,抵 抗力较强。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

2、侵害420日龄的雏鹅和雏番鸭。近年来,l月龄以上鹅发病的病例增多。病雏鹅以及带毒种鹅是本病的传染源。自然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带毒种蛋可垂直传播,被污染的孵坊及用具、饲料、场地、运输工具等都可使本病传播蔓延。本病的流行呈一定的周期性,在大流行的年份,患病雏鹅的死亡率高达95以上。症状 潜伏期35天。7日龄内雏鹅感染常突然死亡。较大的鹅和番鸭发病后 1.精神萎顿,缩头蹲伏,离群独处,步行艰难,食欲废绝。2.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水样的混有气泡的稀粪。3.鼻分泌液增多,病鹅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4.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曲,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一般病禽的日龄越大,病程越长,症状越轻,死亡率也较低

3、。病鹅站立不稳,喜卧 病鹅站立不稳,两腿乱划 病变 1.泄殖腔扩张,附近羽毛被稀粪污染。口腔和鼻腔中有棕褐色液体流出。2.心脏变圆,心肌松弛,晦暗苍白;3.肝肿大,脾脏和胰腺充血,有灰白色坏死点。3.特征性病变是空肠和回肠的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肠黏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渗出物形成栓子,肠管极度膨大,状如香肠。诊断 初步诊断 流行病学+症状+病变 确诊 病毒分离鉴定 免疫荧光、中和试验、琼扩、ELISA 防治 1.种蛋和孵化器具要严格清洗消毒,刚孵出的雏鹅不要与新收进的鹅蛋或成年鹅接触,以防传染。2.疫苗预防接种:种鹅和种番鸭在产蛋前半个月可用弱毒疫苗或强毒(须严格控制)接种,我国已研

4、制成小鹅瘟弱毒冻干疫苗和小鹅瘟鸭胚化GD弱毒疫苗等,可供免疫接种。3.高免血清治疗:每只雏鹅或雏番鸭皮下注射0.5毫升,或注射全血08毫升,对发病初期的病鹅有良好治疗效果。返回返回 二.番鸭细小病毒病(“三周病”)(MDP)病原 番鸭细小病毒,抵抗力极强。流行特点 只感染雏番鸭引起发病,主要侵害25周龄的雏番鸭,多发生于3周龄。鹅、半番鸭、鸭有抵抗力。死鸭和康复鸭是主要传染源,粪便排毒,蛋壳污染-孵房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雏番鸭群一旦感染,迅速传遍全群,发病率50以上,致死率30以上,严重危害了番鸭的饲养。本病1988年后在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番鸭群中广泛流行,其后随番鸭苗的流通不断扩散到其它

5、省。症状 1.精神、食欲下降,饮水增加,消瘦;2.腿软、厌走;3.粪便稀薄呈黄白或黄绿色,含有气泡,肛周羽毛污染;4.呼吸困难,喙端发绀;5.流泪和鼻涕;6.死前有神经症状,倒卧一侧,双腿呈划水状。耐过鸭则生长发育受阻,羽毛脱落,成为僵鸭而失去饲养价值。张口呼吸张口呼吸 肛周稀便污染肛周稀便污染 病变 1.死鸭喙发紫,口鼻内有粘液流出,肛周污染稀粪。2.心脏变圆,心肌松弛;肝、脾、肾稍肿,胆囊充盈。3.胰腺肿大,有针尖大坏死灶。4.整个肠段(12指肠和直肠)粘膜卡他性及出血性炎症,充血、出血。特征性病变是回、盲肠段内容物干涸,为坏死的肠粘膜及其分泌物所包裹形成灰黄或灰白色的栓塞物,结构与香肠相

6、似。继发感染还会出现腹水、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等病变。十二指肠粘膜出血十二指肠粘膜出血 胰腺坏死 诊断 初步诊断 确诊 病毒分离鉴定(MDPV与GPV存在共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 免疫荧光 乳胶凝集抑制试验 防治 防治措施与小鹅瘟相似。用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免疫雏番鸭,l周左右产生免疫力,应注意母源抗体会干扰疫苗免疫效果。发病后可用番鸭细小病毒或小鹅瘟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治疗,每羽0.51.0毫升,效果良好。返回返回 三.鸭病毒性肝炎(DVH)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本病1945年最先在美国发现,并首次用鸡胚分离到病毒。我省鸭肝炎病例首次报道于1994

7、年。病原 DHV目前分为l、2、3型。我国仅见1型鸭肝炎的报道。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被污染的育雏室内至少能存活10周。流行病学 主要危害3周龄雏鸭,成年鸭感染后不显任何症状。病死鸭为主要传染源。成年感染鸭、鼠类、野生水禽可成为传染源。本病主要经消化、呼吸道传播,不经蛋传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饲养管理不善、鸭舍潮湿拥挤、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症状 本病潜伏期通常为l4天。病鸭精神萎顿,食欲废绝,离群独处,眼半闭呈昏迷状态。病鸭出现典型神经症状,全身抽搐,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头仰向背部,两腿阵发性向后蹬踢,呈角弓反张姿势,故称“背脖病”,死亡很快。病变 肝肿大,质脆

8、,棕黄色,表面见有出血斑点,胆囊充盈。肾肿胀与充血。脾有时肿大。鸭病毒性肝炎 病鸭发病急,全身抽搐,表现角弓反张 鸭病毒性肝炎 肝肿大,表面布满小出血点,肝脆弱 肝脏黄染出血 肾脏出血肾脏出血 防治 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防止从疫区引进雏鸭,加强人员进出、车辆往来、用具和垫草的消毒卫生。种鸭免疫:种鸭于开产前注射灭活苗0.5ml,并每半年免疫一次,或弱毒疫苗每3个月免疫1次,可使雏鸭出壳后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弱毒疫苗的免疫:无母源抗体雏鸭1日龄免疫后,可在1周后产生坚强免疫力,目前许多肉鸭场采用此免疫方法。鸭群发病的初期,可应用免疫血清或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匀浆治疗,每羽注射

9、0.51.0毫升,常可获得良好效果。返回返回 四.鸭瘟(鸭病毒性肠炎,DVE)(DP)鸭瘟,是鸭和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923年荷兰已有鸭瘟流行,我国1957年首次报道本病。病原 DPV是一种疱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热、干燥、日光和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流行病学 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鸭均易感。我国有鹅群流行本病的报道。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带毒野生水禽及污染水域也可成为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5天。1.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渴欲增加。2.两脚无力,伏地不能行走,不愿下水。3.排出绿色或灰绿色稀

10、粪,泄殖腔充血、出血、水肿。4.流泪和眼脸肿胀、眼睑粘连,鼻腔分泌物增多。5.呼吸困难,呼吸时发出鼻塞音。6.病鸭常见有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后期体温下降,衰竭而死,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头肿、眼睛潮红 病变 鸭瘟是一种以血管壁损伤为主的急性败血性疾病。1.体表皮肤有许多散在出血斑;2.眼睑常粘连一起,下眼睑结膜出血或干酪样物覆盖。3.部分头颈肿胀的病例,皮下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4.食道粘膜有纵行排列的小出血斑点或灰黄色假膜覆盖,假膜易剥离,剥离后食道粘膜留有溃疡斑痕,这种病变具有特征性。有些病例腺胃与食道膨大部的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5.泄殖腔粘膜表现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

11、坏死结痂,不易剥离,粘膜上有出血斑点和水肿,这种病变也具有特征性、具有诊断意义。6.肠粘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为严重。7.产蛋母鸭卵巢滤泡增大有出血点和出血斑,有时卵泡破裂,引起腹膜炎。8.肝脏不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出血点,这种病变具有诊断意义。9.雏鸭感染鸭瘟病毒时,法氏囊呈深红色,表面有针尖状的坏死灶,囊腔充满白色的凝固性渗出物。肠粘膜有溃疡和坏死 鸭 瘟 1233556566 鸭 瘟 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灰白色坏死灶和出血点 防治 不要从疫区引进鸭,如必须引进时,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检疫,经隔离饲养2周证明健康后,方能与原有鸭群混群饲

12、养。严禁健康鸭群到鸭瘟流行区放牧。严格执行鸭场的卫生消毒制度。鸭瘟弱毒疫苗免疫,20日龄首免,4-5月后加强免疫1次。鸭群的免疫时机通常在产蛋前免疫注射一次,间隔612个月再免疫一次。一旦发生鸭瘟时,立即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对鸭群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一般在1周内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返回返回 五.鸭流感(DI)多种家禽都能够自然感染禽流感,包括鸡、火鸡、珠鸡、野鸡、鸽、鸭和鹅等。根据疫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变,各地的病名有差异,如“传染性脑炎”,“脑炎综合症”,“鸭新病”,“新鸭疫”,“类新城疫”,“呼吸减蛋综合症”等。水禽对流感病毒的易流感性并非像以往教科书或资料记载仅为带毒者而不发病。各种日龄和

13、各种品种的鹅、鸭群均具有易感性。鸭的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也可达80以上,成年鸭主要引起严重减蛋,死亡率1060不等。虽然各品种都有易感性,但对纯种番鸭的致病力比其他品种鸭和半番鸭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主要流行季节。在应激因素、饲养环境条件差的鸭场均可引起高发病率和高的死亡率。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的差异很大,在自然情况下,有的毒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可高达100。有的毒株仅引起轻度的产蛋下降,有的毒株则引起呼吸道症状,死亡率很低。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从数小时以至23天,由于鸭、鹅的种类、年龄、性别、有无并发症、病毒株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表现的症状有很大的差异。以20日龄至产蛋初期

14、的青年鸭(鹅)最多见,在发病群出现典型的临床经过。潜伏期很短,约数小时至l2天,发病后24天出现大量死亡,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骤减以致废绝,饮水增加,粪便稀薄呈淡黄绿色,部分鸭出现单侧或双侧眼睛失明,角膜浑浊。番鸭以精神沉郁为主要死前症状,鹅和蛋鸭品种则在濒死期大量出现神经症状。产蛋鸭感染后,数天内,鸭群产蛋量迅速下降,有的鸭群产蛋率由90以上可降至10以下或停蛋。发病期常有仅为正常强的 1214重量的小型蛋、畸形蛋。虽然蛋黄小,但肉眼看不出蛋黄和蛋清的变化。急性死亡的患鸭皮下特别是腹部皮下脂肪有散在性出血点。肝脏肿大,质地较脆,呈淡土黄色,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表面有针头大灰白色坏死点。心脏冠

15、状脂肪有点状出血,心肌有灰白色条状坏死灶。胰腺有灰白色坏死灶。部分病例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出血,在空肠、回肠粘膜有间段性1厘米左右环状带,环状带有的病例呈灰白色、出血性或紫色溃疡带,这种特殊的病变从浆膜面即清楚可见。肾脏肿大,呈花斑状出血。脑膜充血,尤其是小脑。患病产蛋鸭主要病变在卵巢,卵泡膜严重充血、出血,有的卵泡萎缩,蛋白分泌部有凝固的蛋清,个别病例卵泡破裂于腹腔。禽流感 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胰腺白色坏死点 胰腺透明坏死灶 本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抗生素可以控制并发或继发的细菌感染,金刚烷胺对本病毒的复制有干扰或抑制作用。由于本病的流行病学在很多方面(特别是传

16、染的来源)还未搞清楚,因此在防制上只能采用一般的预防措施。要注意有些应激因素(如受冷、鸡群拥挤等)和引进带毒家禽可能激发本病的发生和传播。尚没有可以适宜于所有地区、各种禽种的通用疫苗。应选择在流行的优势毒株,或根据流行区域存在的不同抗原型毒株,研制成多价灭活苗。商品鸭在雏鸭免疫接种4周后进行第二次免疫。留种的种鸭群在产蛋前1530天进行免疫,免疫种鸭群后代的雏鸭,可在15 20日龄进行首免,种鸭免疫后3个月再次进行免疫。返回返回 六.鹅和番鸭I型副粘病毒病 鹅和番鸭I型副粘病毒病是鹅和番鸭群发生一种以胃肠道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日龄与品种的鹅和番鸭均可感染疫病传播速度很快,往往在一周内传染全群,死亡率在20以上,有的高达80。国内已分离鉴定了多株鹅和番鸭I型副粘病毒。鹅与番鸭I型副粘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极为相似,在血清学上难以区分,但鹅和番鸭毒株可引起鸡发病死亡,反之鸡新城疫强毒则不会引起鹅、番鸭发病。鹅和番鸭都可因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等而引起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主要传染途径。病禽和带毒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禽所产的蛋也可能带毒。已知本病毒对鹅、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