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棠湖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这说明商朝后期A. 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B. 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 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D. 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答案】D【解析】“听从商王意见”“为你们向上天祈求”说明当时商王已经孕育王权至上思想,D正确;此理论具有迷信色彩,A错误;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B错误;民主平等显然不符合古代政治特点,C错误。2.史记儒林传记述了当时的学术源流:“言诗于鲁则申培
2、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结果B. 西汉政府政策调整的结果C. 齐鲁之地经济最为发达D. 百家争鸣历史格局的遗留【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对五经理解,不同地区的学者各成一派,这反映了当时受到百家争鸣格局的影响,故D项正确;西汉政策调整是独尊儒术,而材料反映的是各成一家之言, B项错误;秦朝是打压儒学思想,A错误;C材料并未提及齐鲁地区的学说最受欢迎,况且经济繁荣与文化繁荣不存在必然联系。3.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
3、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A. 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B. 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C. 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D. 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答案】D【解析】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具有法律的地位,说明当时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D正确;该措施有利于封建国家的收税,A错误;材料中编户齐民有利于控制百姓,B错误;C中消除明显用词绝对。排除。4.明代文人徐渭说:“乾之健也,天之命也,人心之惺然而觉,油然而生,而不能自己者也。非有思虑以启之,非有作为以助之
4、.则亦莫非自然也今夫目之能视,自然也,视而至于察秋毫之末,亦自然也。”由此可见徐渭A. 反叛儒家伦理道德B. 恪守陆王心学的主张C. 强调人的自然本性D. 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权【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今夫目之能视,自然也,视而至于察秋毫之末,亦自然也”来看,徐渭是强调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人的本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刻意追求,也不能刻意压抑。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态度,排除A项;陆王心学主张理在心中,与材料探讨的人的本性不同,排除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5.鸦片战争后,中国茶、丝、棉花和大豆等商品的出口量有了较大增长。洋货进口也不断增加,深入农村的主要是洋纱、洋铁、
5、洋油和洋针等少数品种,所排挤的是土铁、土钢、制蜡、榨油等传统手工业的商品。这反映出A. 中国逐渐融人世界市场B. 自然经济对列强侵略的抵制作用趋于消失C. 民众生活方式发生巨变D. 外来经济侵略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中国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商品化程度提高;日益成为西方国家商品销售市场,反映出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故答案为A项。B、C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也不能反映,排除;D项符合史实,但外来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近代化,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排除。6.1926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指出,目前“最主要的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
6、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怖而日渐向右”,这“是被破裂般联合战线及国共两党关系之主要原因”。这一判断A. 符合国民革命形势的实际B. 是党内右倾思想的具体表现C. 最终导致国共关系的破裂D. 对国民革命的失败有所反思【答案】B【解析】汉口特别会议认为民众运动向“左”,并且认为是民众运动带来国民政府态度上的变化,这是当时党内不敢斗争、放弃革命领导权的右倾思想的表现,故答案为B项。这一判断是错误的,排除A项;导致国共关系破裂的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时间来看,当时国民革命尚未失败,排除D项。7.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
7、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A. 顺应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B. 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C. 核心思想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表达了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答案】A【解析】材料“抗战建国纲领要求全国抗战力量坚持抗战”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故A正确;抗战建国纲领没有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错误;抗战建国纲领核心思想是坚持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进行抗战,不是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错误;国民党的真实意图不是民主建国,故D错误。故选A。8.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
8、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时期主题词“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赶英超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2001-2005)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 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B. 中共治国方略总是比较合理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D. 对改革开放的坚持【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
9、的变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共治国方略总是比较合理”说法过于绝对,例如二五时期大跃进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故B错误,符合题意;从“一五”到“十一五”计划,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从“六五”到“十一五”计划,体现了对改革开放的坚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内容,注意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与各个时代的经济建设的特点,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的角度理解,即可从逆向思维入手,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9.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这主要体现了罗马
10、法A. 完整法律体系至此最终确立B. 已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痕迹C. 以维护平民的利益为出发点D. 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答案】D【解析】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范围不断扩大,民族矛盾和社会纠纷日益复杂,故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这体现了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故D正确;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并不能说明完整法律体系至此最终确立,故A错误;罗马法并未完全摒弃习惯法痕迹,故B错误;罗马法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故C错误。故选D。10.在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人和农民大都未受过正规教育,生活水平也相对低下,但是工业建设和国防科技却取得了辉煌成就。这说明苏联A. 抓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机遇B.
11、重国家的利益而轻视人民的利益C. 计划体制更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D. 实行了高积累低消费的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材料“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人和农民生活水平也相对低下,但是工业建设和国防科技却取得了辉煌成就”说明当时苏联采取了高积累低消费的经济政策,造成了工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故D项正确,C项排除;A项是苏联经济取得成就的外部因素,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轻视人们的利益”。11.下图是一幅名为欧盟福利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A.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 “福利国家”使欧盟每况愈下C. 发挥福利制度的正面效用D. “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答案】D【解析】从图片信息
12、看出,欧盟福利沉重的包袱加大了欧盟压力,结合所学,福利国家制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造成国家财政开支巨大,故D正确;A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B表述不准确,福利国家制度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有加重财政负担的消极作用,B错误;图片反映的是福利制度的负面效用,C错误。12.为反对学院派独霸艺坛,也为争取艺术独立,一群美国画家在20世纪初走到了一起,他们以真挚、热情的态度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被评论家称为“传播丑陋的人”,被嘲讽为“垃圾箱画派”。从艺术风格上,他们应属于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现代主义D. 理性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
13、“垃圾箱画派”将城市生活阴暗面描绘出来,暴露出“丑陋”的一面,其有批判现实的功能。他们追求画出“真实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垃圾箱画派”的作品所反映出的是一个真实的美国,故答案为B项。浪漫主义注重表现人的感情,现代主义强调表现画家自身感受,理性主义注重规则、推理,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
14、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氨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
15、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每项,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3)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解析】(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再结合不少农作物是我国先民首先培育和栽种的,可以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