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玉文化研究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玉文化研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文科合作攻关工程,其宗旨就是要寻找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脉络、源头。玉文化发端、传承,一直到今天没有中断。玉帛之路考察是恢复中国话语的努力尝试。【关键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玉文化;玉帛之路;丝绸之路 首先介绍玉帛之路系列考察的缘起。2023年我们在中国社科院完成一个重大工程叫“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文明探源工程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文科合作攻关工程,其宗旨就是要寻找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脉络、源头。在此之前,上个世纪最后一年结项的重大攻关工程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它要答复:我们中国在世界几大文明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王
2、朝历史究竟有多少年?这应该是文科投资最多的、学科参与人最多的大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结项后,商周两代以后的,因为有文字记载加上甲骨文金文资料,根本弄清了。夏代及其以前的,因为没有文字记录,还是十分朦胧。结项时的暂时估计是公元前2070年夏朝开始,那么其他的空白点很多。工程在海内外引起的讨论、争议也较大。所以在新世纪又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源的目的就是要从科学、实证方面把中华文明的来源的年表搞清楚。一开始,主要是考古学家,包括天文学家、化学家们参与。并没有文史哲方面的参与,我们自己申报加盟。理由是,文明之源5000年也好,4000年也好,那个时候的人都是虔诚的信仰者,其天文、地理观念都跟神话
3、有关。于是就申报了这么一个补充性的工程,让神话学视角参与进来。研究的目的就是突破甲骨文以来的汉字记载之局限性,找出华夏真正深远的源流。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甲骨文以前没有文字,怎么研究华夏文明的源头呢?现在看来,出土的这些遗址,、文物有很多是有图像的,还有玉雕神像之类。其中,都有神话和信仰的内容。于是就把研究中华文明探源的新材料视野,大概按照玉文化提供的符号物做出一个年表,其结果是:甲骨文汉字延续到现在3000多年。玉文化发端、传承一直到今天没有中断,是8000年(图1)。我们在结项报告中指出,把玉文化8000年的根本脉络找出来,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具体的、细部的、空间传播的问题。主要问题就是
4、,5000年以前的东亚玉器生产,都是就地取材的,用各种各样的地方玉料。距今40003000年以前,进入文明国家时,用玉料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靠西部输送边来的玉料资源了。相对而言,中原的玉文化起步比拟晚,北方的红山、南方的良渚,都在5000年以前玉器体系已经很兴旺了。那个时候中原根本上没有玉,后来,5000年以后,中原开始兴起玉文化以后,也是受到玉料的限制,没有玉石料的话,这个玉文化开展不起来。一般的生产方式是退而求其次,人家是玉璧玉琮,我拿一块石材,做成石璧或者石琮。就笔者上个月刚完成的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看到在陕西泾河、渭河交汇的地方正在开掘的仰韶文化遗址叫杨官寨,距今5300年。那个
5、时候玉很少,开掘出的就是一个大石璧(图2)。那个时代,北方的红山文化、南方良渚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已经全是大量用玉了,但中原没有玉料,只能用石料替代。什么时候开始规模性地生产玉礼器呢?到距今4000多年前,就是齐家文化至四坝文化这个时候,玉料开始源源不断地向中原运输。所以中原的玉文化的崛起要晚一个节拍,大概到了齐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代才开始兴盛。关于齐家文化用玉的材料,我们第四次考察专门围绕着马衔山玉矿;第二次考察路过了玉门,去瓜州;第五次考察目标就是马鬃山玉矿,当时没有从玉门这边走,是从内蒙古的额济纳直接过去的(如今这一线即将开通京新高速路),然后从酒泉这边回来,等于把玉门绕过去了。这些系列考察逐
6、渐摸清楚5000年西玉东输过程的一个眉目:就是过去只知道新疆和田出玉,要把好玉往中原运送,当然要走河西走廊,玉门关、玉门县、玉石障是必经之路,所以跟玉有关的系列地名大多是由此而来的。但是汉代以前的情况没有文献记载,大致也没有多少人关注和研究。现在我们唯一倚重的两个先秦文献:一是山海经;二是穆天子传。穆天子传讲的是西周第五代的天子西行考察,一直走到昆仑山。过去认为是好旅游,到西边会西王母去了,现在看来就是寻找玉源和运输和田玉去了。这样一来,玉石之路的年代至少比所谓“丝绸之路早10002000年。周穆王西游是大约距今3000年的事,但是具体走什么路线,争议很多。现在看,当时人相信黄河的源头出自昆仑
7、山,所以周穆王是先到河套地区顺着黄河向西去走。我们根据这些线索提出了一个理论:西玉东输与华夏文明的形成。就是在金属(如青铜、金、银等)没有登场以前,华夏史前最高的礼器都是玉做的,国家文明建立之前,玉礼延续和扩散传播的时间有几千年时间。这个时间非常长,它跟宗教信仰有关。为什么后来的中原统治者盯住了西域最好的玉,其他的地方玉都不用,主要是和田玉发挥了后来居上的替代作用。原因就是玉文化开展中对优质材料的筛选提炼。在和田玉登场之前,玉文化已经铺垫了几千年。就这一局部史前玉文化,我们原来提出的驱动因素是玉石神话,即认为玉代表天神和正能量,玉器中承载着神意和天命。随后又认为,玉石神话背后一定还有信仰。这就
8、等于找到了玉文化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传播驱动力,以及华夏文明催生的重要精神因素。从文明探源的视角看,国家还没有出现,其相当于国教的东西先有了。为什么从北边兴安岭,南边一直到珠江流域,4000年前,全是被玉礼器之类的东西覆盖了?没有这个玉石神话信仰,不会生产、不会使用这个东西。玉料稀有,加工困难,又大又硬的。所以从理论创新的意义上,我们找出先于汉字的一套玉礼器的符号。重点要调研的就是西玉东输的具体路线,这十几次跑下来,是以河西走廊和齐家文化分布为重心所在。希望弄清楚的是,史前时代,没有文字的时候,玉文化怎么传播的。玉文化最便捷的一个特征就是,一个地方产的玉跟另一个地方产的玉是不同的,有明显的物理
9、特征可以辨识。玉门博物馆一进大门摆的那些大件玉山子,一看就是祁连玉,严格意义上说那叫蛇纹石或其他类石头。真正的好玉,即透闪石玉,集中储藏在新疆。为什么从且末、假设羌到和田到墨玉县再到叶城,再过去喀什的塔什库尔干县,全是最优质透闪石玉的出产地,大概有1500公里的大山脉,全是优质玉石资源区。祁连山现在看来是蛇纹石,或者叫奇石比拟多,古代人不用这个,古代人全用透闪石的玉,因为古代人对玉的鉴别和筛选,通过卞和的故事、和氏璧的故事,根本上就可以看出来。就是帝王、最高统治者一定是拿着最好的玉。那时的人分辨玉的能力比拟高,当时也没有什么仪器,没有什么检测,全是靠经验和肉眼。由此我们认为西玉东输促成华夏文明的诞生,还提出了一个观点:玉文化先统一中国。秦始皇时,靠武力征服,秦军能打,往哪里打?秦国是甘肃陇东起家的,只往东边打,要消灭六国、统一天下,但秦国的城墙就在陇西那个地方,陇西,连兰州都不到,更不要说咱们河西走廊,秦人那么能打,没有打到河西来。为什么这边他们打过来?因为他们主要是往东边打,需要统一的是六国,而不是西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