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击疫情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体会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学习心得体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阔医务工作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一线抗疫群英谱】“医护人员是我们的亲人“和你们相处很愉快,我的病好得较快感谢你们!患者用湖北话说。“回家注意身体,记得多喝水,好好吃饭。A13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东北口音叮嘱。出院,交接,话别,医患之间的对话,如同亲人一般。这位72岁的患者迈出病房,终于迎来了出院的日子,经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雷神山医疗队6天的治疗,他成为雷神山医院A13病区首位出院的
2、患者。医护人员给老大爷送上鲜花,簇拥着送到车前,翻开车门,老大爷扭头又说:“谢谢你们!A13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医护人员,将他送往住地,反复叮嘱他出院后的本卷须知。温暖举动的背后,是这群医务工作者秉持弘道笃行、精诚大医的精神。这是一种坚决,正如该医疗队的总指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院长徐英辉所说:“山河无恙,人人皆安!在雷神山医院,这支团队接管的四个病区161张床位,均已接收患者。救治,并不容易,医护人员随时面临惊心动魄的战斗。2月17日大雨,仅开诊5个小时的雷神山医院A4病区,就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一名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严重呼吸困难。值守的医护人员拼尽全力,紧张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立即给予
3、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然后转往ICU接受进一步救治。那时已是夜里10点,在转往ICU的路上,几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医护人员,弯着身子,抬着病床蹚着没过脚踝的水坑,前面拉着,后面推着,在雷神山的深夜里奔跑,拼尽全力,为病人和时间赛跑。他们为何如此拼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一位医生说:“在雷神山,一切陌生面孔都亲如家人。几天前,在雷神山医院A8病区,这支团队的医护人员发现,第二天就是79岁的陈大叔生日。他刚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楚。生日,在特殊时刻,对病人的意义显得格外厚重。病区医护人员悄悄地为他安排着,一定要给他更多希望。医生李楠网购了一个草莓蛋糕,队员们在纸上亲笔写下了祝福,共同在隔离病房为老人过
4、一个简单温馨的“特别生日。“你们给我过生日,不是亲人,胜过亲人,我非常感谢。看着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医护人员,老人有些冲动,带着颤声说,“这个生日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在心中了,我一定配合医务人员,好好治疗,谢谢你们。医护人员们齐声说:“祝大爷早日康复。之后,大家一边唱起生日歌,一边鼓掌打着节拍。这一刻,对陈大爷来说,即使亲友不在身边,他也并不孤独,因为辽宁医护人员的热情,让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在雷神山医院工作,什么事让医护人员最开心经过医疗队一夜的努力,一位患者血氧从85%回到了98%。当患者露出笑容说“原来能自己吃饭就是幸福时,深深地触动了A13病区医生刘卓:“原来人的幸福,并不复杂。疫情之
5、下,更懂珍惜,患者对我们这些来自辽宁大连的白衣战士的信任,是最开心的事。这样的信任,让他们之间充满温暖。大医一院雷神山医疗队A13病区护士刘波,没几天就熟悉了本地方言。“你呀,现在恢复得蛮好,要多听医生的话,多喝水。这带着“海蛎子味的武汉话,熨帖着病人,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暖意。“没有人喜欢做重复的工作,但我们还是会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做。该医疗团队B1病区护士李薇坦言,当他们身着白色战袍,他们就是患者的守护者,而患者就是他们守护的亲人。口罩后面是怎样的面孔防护服下是怎样的身躯在雷神山,患者根本不清楚这些,但他们很清楚这些医护人员已亲如家人。诚如一位患者所说:“医护人员是我们的亲人,也是英雄。【一线抗
6、疫群英谱】再穿防护服在一张拍摄于2023年的老照片里,一个小男孩穿着一身宽大的白色防护服,戴着医用口罩、帽子,把护目镜压到额头上,露出了一双天真的眼睛。转眼间,17年过去,照片里的小男孩长大了,也像他父亲一样成了一名医生。“那时我还小,很好奇,就穿上我爸抗击非典时穿过的防护服,拍了这张照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光杰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医务人员,父亲当年是抗击“非典模范,他驰援武汉,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尽管母亲对他有些不舍,但也和父亲一样全力支持他。1月26日大年初二,王光杰从北京赶赴武汉,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支援。当时,院区还在改造,人手
7、、医疗设备等非常缺乏,王光杰所在的20人医疗团队的到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院区医务人员的压力,让治疗工作快速进入了正轨。王光杰介绍,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些药物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支持治疗,比方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道方面的病症时,会对其进行氧疗,或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一些患者感染后,可能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等临床现象,这段时期对于患者而言是比拟困难的,如果能挺过去,病情就会逐渐好转,给患者相应的支持,就是帮他们挺过这个时期。经过艰苦努力,湖北武汉的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也在取得积极成效。王光杰告诉记者,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大量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很多
8、病区承受的压力都比以前小了很多。“现在医疗条件更好了,收治时间也大大缩短,我们能够更早地对病人进行治疗,而且病人对疫情的恐惧也在减少,很多病人都很乐观,积极地配合治疗,效果还是比拟好的。他说。几天前,病区里的一位患者康复出院,对值班的王光杰和其他医护人员表示感谢,躺在旁边床位上的一位患者老奶奶听到后感同身受,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之前我口渴了,就把送给我的一碗梨汤喝了,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送给我的啊,我问的时候你们都不成认老奶奶哭着对他们说。这位老奶奶住院前身体状况不太好,已经几天没吃好饭了。住进病区后,她很快被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动了。“奶奶,这些吃的都是给您的,您放心就行了,好好休息
9、,早日康复。王光杰俯下身子对她说。像这位老奶奶一样,很多患者都会把医务人员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忍不住流下泪来;而这些白衣天使们也会把患者当成至亲,用高超医术和仁心大爱救治他们、照顾他们。王光杰表示,希望今后能有一些新药出来,在临床上取得比拟好的效果,也呼吁康复出院的病人能够自愿捐献血浆,帮助更多病人渡过难关。2月19日,王光杰值完班回到住处时已是凌晨3点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光杰显得有些疲惫。这段时间,他每天值班8小时,因为住的地方离医院比拟远,一般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出发,经常黑白颠倒,但他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等疫情结束,我再回家,多陪陪爸妈。他说。【一线抗疫群英谱】与时间赛跑 我们
10、要救更多的人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广阔医务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全力救治患者,让患者早日康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早上八点半,武汉市第六医院的重症病房一位45岁的危重症患者,由于新冠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导致心率下降,情况十分危急。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们立即投入抢救,三个多小时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武汉市第六医院是第三批定点医院,已经先后收治了近600位重症患者,其中12位收治在ICU的危重症病人不仅年龄大,本身还有各种疾病,查房、抢救、日常治疗,科室人员每天24小时轮转。工作压力大,病人的病情又随时有变化,年轻的医生护士难免情绪焦虑。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国超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当一些危重症病人
11、吃不下饭时,他就自己去为他们上鼻胃管,做肠内营养支持。上鼻胃管要跟病人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感染风险很大。有了朱国超的带头,年轻的医生护士们也调整好了心态。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个多月以来,已有5名患者转出ICU、3名出院。努力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是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重要保障。早上六点半,火神山医院感染六科一病区的护士长王晓靖前往医院接替夜班同事的工作,她要带着护士们做好在“红区的护理工作。每次进入病区前,她都会对护士们的防护措施进行严格检查。在“红区,由于需要戴上厚厚的三层防护手套,给患者扎针有时很难一次成功,这给护士们带来不小的考验。为了减少患者的疼痛,只要王晓靖有时间,护士们就会请她来帮
12、助扎针。在王晓靖和队员们的精心呵护下,越来越多的病人逐渐好转。截止到昨晚(2月18日),火神山医院已经有31名患者治愈出院。【一线抗疫群英谱】让患者尽早得到救治“静压差4帕,再调一下通气阀门“换气次数11次,还不够2月4日晚7点,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监所环境卫生部主任谢曙光带着4名同事,快速检测每一间负压病房的环境指标。这时,当日准备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已经在来医院的路上。“再搞快点!谢曙光说。25分钟后,第一批病房的各项检测指标根本合格,“可以收治患者了! 谢曙光和同事刚走出病房,医护人员立刻就把患者送了进来。由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比拟紧急,谢曙光的检测团队从1月28日开始
13、24小时待命,“过去是场所设施完全准备好了等我们检测,这次是检测团队在现场随时等着场所根本完工,立马进入,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检测。谢曙光说,重症患者等着病房收治,检测工作也要跑赢病毒,患者才能尽早得到救治。“要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确保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安全,诊疗场所的环境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谢曙光说,环境卫生监测者相当于哨兵,是确定诊疗场所正常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环节,必不可少。作为湖北省医院改扩建平面流程设计审核专家,谢曙光还要参与临时性收治医院改建技术文件的编写和审查。他参与的呼吸类临时传染病医院设计导那么关于方舱医院设计和改造的有关技术要求旅馆建筑改造为呼吸道传染病患集中收治临时
14、医院技术要求在5天内相继发布。“这些改造标准都是深夜完成修改审核,次日就发布。谢曙光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发挥作用,觉得很值。目前,谢曙光已带着检测团队先后对湖北省500余台生物安全柜、200余个PCR实验室的运行状态进行了检测,为病毒检测储藏了设施设备条件。他总对同事说:“决战决胜,我们要当好公共卫生安全哨兵。【一线抗疫群英谱】“我把自己交给你们了“医生,听你口音是外地人,你是从哪里来的“我是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过来的。“谢谢你们!我把自己交给你们了。2月9日,在“话疗中,驰援武汉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邓雪蓉,和她收治的第一位病人,紧张的心绪都渐渐消散。“有
15、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抚慰。在还没有抗击病毒特效药的时刻,除了食物和药品,我们每个人还需要勇气和信念。邓雪蓉说。3天前,2月6日下午,快要下班的邓雪蓉收到院里报名驰援武汉的消息,第二天就出发。她拿起 ,打给了在家办公的爱人张勇。听完 的爱人沉默无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她知道丈夫的抉择。“你的工作是医生,你必须得去。此前,她就曾试探性地问过爱人。不到24小时,邓雪蓉就随百余名队友从北京赶到了武汉。就在元宵节当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对口支援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独立病区正式运行。“一天4班,每班6个小时。其实加上工作交接、穿脱防护,将近10个小时,在此期间,根本上不吃不喝。邓雪蓉告诉记者,尽管有着多重不便,但问诊、查体、检查、送样、记录、治疗、监护等,依旧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当班期间不得闲,不当班时也闲不得。邓雪蓉所在的团队,时不时组织不当班的医生召开医疗会。“加强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局部无法相对长时间离开面罩进餐的患者,放置胃管,鼻饲营养液,用营养液泵。对于局部能进食和愿意进食的患者,快减胃肠外营养。“血糖问题需要严格控制,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对于有糖尿病史和激素治疗的患者,查糖化血红蛋白。另外,目前需要调整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详细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