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关于元宵节的抒情散文随笔6篇(篇一)闽南的元宵节看着竟似比别处热闹些,虽还未到正月十五,已是花灯满街了,处处提醒着要团团圆 圆才能圆满的人生意境,令我不自觉有些想家了。 元宵节在闽北是一向要舞龙灯的。而记忆最深的是九三年那年,竟是组了一个浩大的灯队,有龙 的,有狮的,有鲤鱼跃龙门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有黛玉葬花等等人物繁杂的灯,要一路从市街舞将过 来。母亲早得了消息,要拉我看去。 那一年大约是人生中最困顿的时光。平白受了莫名的谣言却又因为根本不解人世炎凉,很背了些奇 怪的罪名,自己不由的意冷心灰,连见人都不愿,又因为元宵的次日就要回学校,更觉得痛苦,又说不 出来,心里伤感十分,只是下了
2、决心任母亲怎样说也不肯去。然而母亲发了火,痛骂我如此没有长进,不过小小一个挫折就窝囊成了这样,人生路不过伊始,有 什么苦难不要尝的?不见人原是不能,既如此,为什么不能昂首挺胸?错了便改了,又有什么好藏头缩 尾?花灯满街,人更满街。我们便就近站在黄土坡上看着。灯儿红红绿绿地来了又去了,我并不曾记得真切,只是拚命用力扯着母亲的手。不知不觉间眼泪流 了一脸,被风一吹,又冰又疼。母亲也不理我,只是看灯。好久才说,明日你去了,父母不能在身边, 自己小心吧。我点头,满眼的花灯影影幢幢闪烁着照亮了黑暗,我不敢抬头看母亲,却想得出母亲脸上 被灯照映出的光芒。又是花灯满街。困苦成昨,然而灯却还是当日的灯,一串串
3、照亮着路,让我恍惚里见得母亲的脸。(篇二)正月十五点灯盏 鞭炮声声,锣鼓阵阵,又是一年元宵节。弹指一挥间,我来到陕西乾县近 20年了,但老家宁夏隆德县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勾起我绵绵不绝的思乡情怀。亲情 乡情总是和着美酒,飘进我记忆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家乡的元宵节既有多姿多彩 的马社火表演,又闹花灯,彩树红灯醉山河,流光溢彩舞东风,但我却对一项特殊 的活动点灯盏情有独钟。说起点灯盏,就得先说说做灯盏。各位看官,不要以为这灯盏是玻璃瓶做 的煤油灯,也不要以为是点汽油的马灯。而是用玉米面、糜子面或者荞麦面做的面 灯盏,因而灯盏又叫面灯。记忆中,每年正月十四,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用糜子面跟麦面搅拌在一 起
4、,和好面,等下午面醒好了做灯盏。妈妈是个心灵手巧的人,柔软的面团,总会 在妈妈的擀压搓揉中,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形象逼真的灯盏。动物啦,人物啦,花卉 啦,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母亲像捏糖人的艺人,神情认真而专注。孩子们羡慕 不已,于是我们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做自己喜欢的灯盏,可是做出来的作品有点 “照猫画虎,看着“老婆婆做成了“孙悟空,“小鸟做成了“老鼠,惹 得大家哈哈大笑,小小的厨房里总会洋溢着快乐和童趣。然后母亲把做好的灯盏放 到笼屉上蒸约三十分钟。等出笼以后,灯盏就初步完工了。出笼后的灯盏,无疑是 一道亮丽的风景,小巧玲珑,紫青透亮。可是,灯盏暂时是不允许吃的。点灯盏是我小时候最向往的事。正月
5、十五下午开始坐灯试灯,先把灯盏排 成行,或整齐地排列在盘子里,然后将新棉花缠在一寸长的麦杆上制成灯芯,继而 将其插在面灯中心凹下去的地方,最后舀上一勺胡麻油沿灯芯灌下,此时,点灯前 的准备工作就完成了。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都要点灯盏。点灯过程是最快乐的。这个时候,一家 人围坐在一起,场面温馨而美好。大人一边屏气凝神地专心点灯,小孩子们围在跟 前,仔细挑选自己喜爱的面灯。面灯全部点亮后,大人将其用一个大盘子盛上,端 到院子中间祭天祭祖,然后在家中所有屋子放置。院内院外的神龛、牌位、水缸、 粮囤、灶台前、客厅的方桌上;面柜上、窗台上,甚至牛圈里,家里的每个角落里到 处都会摆上灯盏。把狗灯放在门口象征
6、着平安,把鱼灯放在水缸里象征着年年有 余,把金蟾灯放进屋里象征着招财,把鸡灯放在鸡棚边,祝愿母鸡不生病,多下 蛋这些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在新一年里的美好愿景。最后才为家庭成员每人分上 一盏,即便是有人出门在外,也会为其点亮一盏。关了电灯,站在村后的小山上望 去,整个村庄淹没在星星点点的灯海中。家家满院生辉,灯火通明,油香扑鼻,它 象征着家家到处油(有),来年生活一定六畜平安,五谷丰收。那灯光温婉柔和,闪闪烁烁,如梦似幻。就像郭沫假设天上的街市描绘的那样:远远的街灯明了,好 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似点着无数的街灯。正是:星是灯,灯是 星,星和灯分不清。孩子们总会给家里每个人指定灯盏,看
7、谁的灯花大,说明谁今 年就有好福气。这不仅是一种千百年来的风俗,也是人们对未来一年美好生活的憧 憬。人们还要点起自己的属相豆面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各自的灯燃烧,谁 的灯燃烧的时间最长,就象征着谁能成为老寿星。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人们,大都 会给孩子点上一盏,一方面给孩子祈福,另一方面逗孩子开心。伴着柔美的灯光, 人们渐渐进入甜美的梦乡。一般正月十五点的灯盏要亮一整夜。第一次倒满的清油 燃尽,父母半夜还要再添上油,继续点燃至第二天油尽灯枯才收灯。孩子们争抢着 品尝被灯火烤过的灯盏,红红亮亮,外干里脆,香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也是正 月里大鱼大肉后的一道粗食甜品。我已经很多年没点过灯盏了,几回
8、回梦见自己回到了童年,梦里手捧一盏 可爱的面灯,在故土村庄里徜徉。那浓浓的乡情,淡淡的乡愁,儿时的快乐,像一 盏永远不灭的面灯,长长久久地亮在我的心里。(篇三)每年的正月十五,如果时间允许我都喜欢回老家过,因为在我的老家闹元宵才是正月里的重头戏,从正月十三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张灯结彩,大红灯笼从顶楼一直一溜烟地挂到一楼,门外的走廊上挂满了一盏盏精雕细琢的大木雕灯(要知道我老家可是有名的木雕之乡啊),到了夜晚这些灯全部被点得贼亮堂,光这些就足以把节日的喜庆渲染的一览无余,更不用说还有那些闪烁的彩灯也不偷闲来凑热闹了上面的这些还都不算什么,在我们老家闹元宵最热闹、最让人尽兴的就数那迎龙灯。龙灯在我的
9、家乡意味着神圣、节庆、桔祥,会给大家带来好运,所以每次迎龙灯前,有把稻草窝成一个团点燃,准备去迎龙灯的人从火上跨过驱除邪气,以自己神圣干净的躯体去迎龙灯的习俗。龙灯的头和尾都是用蔑等原料扎成龙的样子,然后用白纸糊上,彩绘上龙的花纹,把龙头、龙尾打扮的非常的高大威猛、栩栩如生,与传说中的龙一样。龙身是由每家每户的板凳灯组成,每桥板凳灯上扎两个非常漂亮的花灯,上面还点缀着美丽的插花呢;当然板凳灯也有很简洁,简洁的就只有两个清一色的灯笼组成,但是即便是清一色的灯笼组成,当灯亮起来时在那夜色中也是非常亮人眼的。当夜幕降临时,在锣鼓的喧天声中,在烟花爆竹的嘭啪声中,在大人孩子的喧笑声中,龙灯缓缓起舞了龙
10、灯所到之处,人们都蜂拥相迎,眼中到处是烟花所闪过的美丽、那些腾空而起的的烟花把夜空装扮的异常缤纷妖娆;耳中到处是鞭炮的劈啪声、锣鼓的喧天声、人们的欢笑声;鼻中所嗅到都是“硝烟味,空气中到处传递着人们的幸福、兴奋、开心龙灯就在人们这样的期盼中开始表演了,在那笔直的街道上开始了“拉灯,“拉灯就是龙尾想要当“老大,不愿意跟着龙头走,所以倒转过来往回跑,迫使龙头往回倒,等龙头反映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当然不愿意放弃做老大的时机啦,就会使出所有的劲继续往前跑,这样一来拉锯战就展开了,哪边的人力量大,哪边的人跑得快,龙就往哪边游动,随着龙灯来来回回的游动,锣鼓鞭炮在边上不停的凑热闹,龙灯越拉得欢,鞭炮也越放得
11、欢,锣鼓也敲得越急、就象战场上的战鼓在擂动,人们也笑得更欢、哄也起得更带劲有些时候由于人们使出的力量不均衡,龙灯中间可能被拉断了,而两边的人们还在往各自的方向飞奔,等到龙头发现自己的尾巴不见了时,龙头只有放下架子在锣鼓唢呐声中回头寻找自己的尾巴归队,这个时候龙尾就象一只斗赢了的公鸡似的,神气地等着龙头用鞭炮和锣鼓唢呐去赔礼抱歉一直到迎龙灯的人们跑累了,龙灯才缓缓的继续前行,远远望去那蜿蜒的龙灯真的就像是一条游动中的龙,随时准备腾空舞起。龙灯的精彩不仅仅“拉灯,更精彩的还有“偷灯和“赛高。当龙灯到了比拟宽广的操场上时,龙尾就悄悄的把龙头围在了操场的最中央,而龙头发现被包围时当然是想突围了,所以就
12、试图着左冲右突想冲出重重包围圈,这就是“偷灯。正当这条龙灯在这边突围时,恰缝来了另外一条灯,这个时候“内战就暂时被搁置在一边了,两条龙之间就展开了“竞美比赛,当两条龙的龙头迎面相聚时,迎龙头的人们就尽量把自己的灯高举,比赛谁的龙姿态更高昂,这就是“赛高。由于我们是在镇上,过元宵时几乎每个村都有龙灯,所以经常是好几条龙在同一个操场上“短兵相接,记得最多的时候是九条龙在一个地盘上盘旋争夺,那一个个高昂的龙头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那么多绚丽的灯把那黑夜几乎折腾成白昼了,整个操场就只看见一片旋转的灯光那灯旋转着旋转着,把人们所有的欢乐、把整个元宵都带进了那旋转而开心的世界,把人们带进了灯的五彩缤纷,
13、带进了欢乐的顶峰我们家乡的元宵节不仅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就是山上也会被一盏盏红红的灯所装扮的,那是后代在自家的亲人坟前点亮的灯,那是邀请已逝亲人一起欣赏一起闹元宵的灯,那是思念亲人的灯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元宵节。(篇四)元宵节那天,阳光明媚,带着儿子到超山玩了一趟。十多年没去,发现“十里梅花香雪海成了名副其实。暗香浮动,游人如织。我们登高望远,玩得不亦乐乎,途中还遇到了几位多年不见的好友。只是下山的时候双腿直打颤,心中不免感慨,岁月不饶人。晚上和父母一起在外面吃完饭,我已经累的不行了,赶紧回家休息。儿子却嚷嚷着还要去看灯会。“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14、欧阳修所描写的元宵夜和如今没多大区别,今年的灯会和往年也差不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热闹是孩子们的事,与我无关。只是一觉醒来,雨恨云愁,天空完全没了白天的灿烂。或许欧阳修经历的也是这样的情景,才有“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的感触吧。元宵节一过,年味也就没了,生活又回到原有的轨道。上班的正常上班,上学的也开始上学了,而我依旧会晚出晚归,一如既往。忙时会觉得倍加充实,无聊时依然会胡思乱想,日子还是单调与重复。但是,生活却在继续,幸好还可以在这里放飞思绪。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多少往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元宵节过后的日子,在绵绵细雨中开始(篇五)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
15、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十五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按民间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汤圆,寓意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再过几天,又逢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今年因受疫情影响,在我居住的这个西部城市,当地政府通知,取消春节后一起娱乐活动。正月初七第一天上班,单位一改往年常态,既是大会又是小会,一种“乘高铁、“赶飞机的工作节奏,在还沉浸在春节的键盘上按下了暂停键。我知道,今年的元宵节,曾经人海如潮般逛庙会、看花灯、舞狮子、划旱船、走高跷的欢庆场面无缘再见。只有翻开储存的记忆,去观看那年那月的元
16、宵节。我对元宵节最深刻的记忆,来自小时候元宵之夜孩子手中点亮的纸灯笼。那时候,因为物质匮乏,一只折叠的纸灯笼,就是孩子们最为开心的节日礼物。灯笼是纸质折叠的,压下去方便携带收藏,撑开来就是形态各异的灯笼,底座中间有铁片做成的蜡烛托,像一个四瓣小花,放上小蜡烛后,将四个“花瓣竖起,以固定蜡烛,再将灯笼轻轻向上拉开,用一根小竹棍将灯笼上方的细铁丝缠绕挑起,一个氤氲着朦胧光影的灯笼便熠熠生辉起来。那灯笼上好看的图案被灯光一渲染,在地上晃动成魅惑的影子,惹得孩子们兴奋异常。于是,便在街上成群结队地走来走去,炫耀着各自的灯笼,成为元宵节一道独特的景致。元宵节晚上的焰火,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不像现在的烟花种类繁多,印象中最常见的是一种叫“起火的烟花,啸叫着升入空中,绽放出细小的花瓣,假设是成批集中燃放,场面蔚为壮观。在天空绽放的那一刻,耀眼夺目,绚丽多姿,璀璨着节日夜空的同时,在我记忆的天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斑斓。长大后,元宵节的记忆里又多了灯展的影子。那时市内每年都要在人民公园举办花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