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范文.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93181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3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23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范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 解读八: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理念和谐精神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精神支撑,也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尺度。社会的和谐,既有赖于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更有赖于熔铸于民族血脉的文化传承和普遍而深厚的价值认同。?决定?把开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

2、道德标准,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根底。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标准、社会风气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根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反映时代进步潮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

3、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第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稳固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底。一个社会的和谐,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根底、坚强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我国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要在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多样、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条件下,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实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团结和谐,必须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根底。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为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和谐提供有力思想保证。第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取决于开展的协调性。和谐文化内涵着协

4、调开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开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共同进步。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协调开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开展,从而为促进社会和谐打下坚实根底。第三,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的持续过程。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正在呈上升趋势。化解社会矛盾既需要建立有效的调处机制,也需要充分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使和谐成为全社会的根本

5、价值取向,形成人人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局面。这无疑有助于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用宽容理性的态度看待和处理问题,防止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性,从而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推动形成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 根本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决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无论是对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开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

6、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因失去遵循而迷失方向。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才能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根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全

7、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阔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社会和谐,在社会和谐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发奋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开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

8、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根本准那么。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上述四个方面的根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民族发奋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9、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价值选择、社会风气等方方面

10、面,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决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要紧紧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营造浓厚舆论气氛上下功夫,在深入普及上下功夫,在进教材、进课堂上下功夫,在创造良好文化环境上下功夫,努力在全社会叫响“八荣八耻。要充分发挥报刊、播送、电视和互联网等群众传媒的作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

11、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宣传基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正确引导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使“八荣八耻的根本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其次,要注重实践养成,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蔚然成风。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领悟“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践行“八荣八耻的根本要求。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把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作为荣辱观教育的珍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鼓励人们尊荣弃耻、褒荣贬耻、见贤思齐。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那么、率先垂范,带头做“八荣

12、八耻根本要求的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引领社会风气。第三,要建立长效机制,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任务落到实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实立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集中性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是调节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要用有效的政策措施表扬和鼓励“八荣的行为,批评和制约“八耻的现象。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依法惩戒那些不讲道德的行为,用法律手段引导和标准社会道德生活。要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对人们道德行为的鼓励约束作用,把“八荣八耻的根本要求渗透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标准、学生守那么

13、等具体行为准那么和各项行业管理制度中,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标准,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是推动一个时代开展进步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创造辉煌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发奋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进入新时期,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战胜

14、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国百年来开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新时期。现在,我国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改革开展稳定的艰巨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一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伟大意义,以历史的责任感和现实的紧迫感,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作为和谐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

15、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开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奉献,是摆在当代中国人民面前的荣耀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光芒旗帜,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要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鼓励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加快开展,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鼓励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热情,把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使我们伟大的民族在日趋剧烈的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

16、地。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丰富、不断开展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必须把握历史方位,具有世界眼光,既传承历史文化的精华,又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要十分珍惜和保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发扬“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同时,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深刻变化,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充实、丰富和开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中华儿女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力量、有条件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作出自己的奉献。每一个人都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把个人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化作励志图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