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94291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 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概况 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根底,吸纳XX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力量而组建,202223年1月获得国家科技部的立项批准,202223年2023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实验室的建设方案。葛修润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谢和平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夏庭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研究内容 实验室定位于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应用根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国家重大根底工程建设、资源开采和石油、天然气、核废物地下储存(处置)以及co2地中隔离的战略需求和岩

2、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前沿,围绕“重大岩土工程根底设施建设与环境协调以及“能源及废弃物地下储存与环境平安两大重大战略性研题和“复杂环境下岩土介质力学性状及其在工程作用下的演化机制长期科学方案,开展岩土体力学特性及岩土工程的平安预测与调控方法和技术研究,揭示多场、多相及复杂环境条件下岩土体的力学特性的演变特征,解决国家重大根底工程建设、资源开采以及石油、天然气、核废物地下储存及co2地中隔离中的平安、经济和环境协调问题。 2、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州)概况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

3、术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202223年5月获准启动建设,隶属于工程科学学科领域。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实验室主任为缪协兴教授。研究内容 实验室围绕研究与解决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重大根底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这一总体目的,以(1)深部岩体力学与围岩控制理论、(2)深部土力学特性及其与地下工程结构相互作用、(3)深厚表土人工冻结理论与工程应用根底以及(4)深部复杂地质环境与工程效应等四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构成以深部为研究背景;以深部复杂地质环境、岩土体、冻土体为研究对象;以高围压、高水压、高气压、开挖卸荷、动力为荷载特征;以深部地质环境精细探测、深部岩土体与结构稳定、深

4、部岩体热效应及利用为学术研究目标;从宏观(环境、构造)到中观(破碎、节理、裂隙、界面),到细观(结构、颗粒、水),再到多相(固、液、气)、多场(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的系统的具有深部、地下特色的研究体系。 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概况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成都理工大学,实验室是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点根底上建立的国家专业实验室。 4、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概况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由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于198

5、9年开始筹建。1990年9月,对外开放。1992年,通过国家验收,是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工程研究与应用单位。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一支高素质的科研、技术队伍,是我国冻土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中心,在国际冻土学术界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程国栋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王思敬院士。研究领域 实验室学术方向为研究土、岩等介质冻融过程及相关的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特性、机理和模式,及其在解决工程、环境与资源问题上的应用。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 (1)根底研究:冻融土、岩的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活动层过程;未冻水动力学;质、热、力耦合过程;寒区化学、生物作用; (2)寒区工程与环境问题

6、研究:寒区环境工程地质评价和预测;工程结构与冻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监测与调控;冻害防治措施及寒区建筑材料;寒区岩土工程稳定性及可靠性;冷能综合利用;寒区资源探索; (3)测试与低温应用技术。室内及现场试验测试技术,人工冻结(融化)应用理论体系和技术。 二、部属重点实验室 1、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武汉)概况 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是水利部首批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是在长江科学院岩基研究所、土工研究所、爆破与振动研究所根底上,于2023年优化整合而成。 本重点实验室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及工程爆破专业具有五十多年的研究历史,承担完成了三峡、南水北调、丹江口

7、、葛洲坝、隔河岩、水布垭、构皮滩、彭水、乌东德、锦屏、溪洛渡、瀑布沟、白鹤滩、向家坝等20230多个大中型工程中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和工程爆破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工程20230余项。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主编和参编国家与行业标准20余部,出版专著20余部。研究方向 本重点实验室业务范围是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行业中的岩土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拥有岩石力学性质与本构关系、工程岩体力学特性、地应力与工程物探、岩土工程数值仿真、工程岩体加固、土的工程特性、地基与根底处理、渗流与地下水环境、环境岩土工程、工程爆破与平安防护、水工结构振动与工

8、程抗震、岩土工程平安监测、岩土工程物理模拟等学科。 2、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概况 202223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该重点实验室集中表达了同济岩土学科在国内的突出地位、应用根底研究和理论创新能力以及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研究方向涵盖:软土渐进破坏理论与变形控制、环境土工学与多场耦合效应、复杂环境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平安控制理论以及数字岩土与地下工程及防灾减灾理论。 本重点实验是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地下结构)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直接依托的学科涵盖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地基根底工程、城市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以及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研究方向研究

9、工作在岩土流变理论、损伤与渐进性破坏理论、节理岩体破坏力学、饱和多孔介质土动力学、地面沉降控制理论、动态施工反响方法、岩土力学数值新方法、岩土工程智能化及信息化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技术等多个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积极与上海及全国各地重大土建工程相结合。主要的研究方向分为以下几个: (1)土体渐进破坏理论与软土工程变形控制(2)土体宏细观理论与软土工程动力灾变(3)非饱和土多场耦合理论与工程地质灾害控制(4)地下工程平安理论与风险控制(5)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防灾及数字化 3、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概况 202223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成立

10、了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陈祖煜院士。实验室主任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云敏。研究领域 实验室开展了软弱土和环境岩土工程相关领域一系列关键问题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在软弱土多场相互作用与环境土工、软粘土工程学与地基处理、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土和结构相互作用与近海岩土工程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5、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概况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2223年批准立项,202223年6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实验室建设方案书现场论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体静

11、动力学特性与本构理论、现代高土石坝设计理论与方法、堤防与道路工程地基处理、岩土渗流与环境土工和高边坡平安与灾害防治五个研究方向。特别在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及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大型水电工程岩石高边坡工程平安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奉献,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6、长安大学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概述 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是面向国内外开放的从事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的部级专业研究实验室。实验室隶属于国土资源部,依托长安大学,依托单位具有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

12、以中青年为主的研究人员二十余人及专门实验人员2023人。研究方向 从事的研究方向有。工程区域稳定性与重大工程环境效应;地质灾害评价、预测及防治;特殊性岩土体工程特性及其稳定性评价;岩土工程的物理模拟与数值分析;复杂工程地质体的探测、监测技术与地学工程信息技术;岩土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管理与决策。 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岩土技术国土资源部开放研究实验室概述 环境岩土技术开放研究实验室由国土资源部于2022年批准建立,是一个集工程地质、岩土力学、岩土工程、环境科学、机械电子和高新技术等于一体的,以岩土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的理论与技术为研究领域的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绿色设计和综合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岩土工程综合化勘察、优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有害废物地质处置与生态环境恢复的岩土技术方法与理论研究;环境岩土灾害快速评判系统、预测预警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环境岩土灾害治理技术集成系统研究。 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实验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