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调节联系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就,但相对于经济增长的要求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正如温家宝总理(202223)1指出,“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问题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占比远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平均水平;不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的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开展也不可持续。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是资金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有序转移的过程,金融系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配置功能是金融系统的核心功能,信贷活动又是资金配置功能的具体表达,因此,在银行主导型国家,银行信贷与产业结构之间必然存在一定联系。银行信贷规模与银行信贷
2、结构是银行信贷资金运行的两种根本形态,本文仅从规模的视角来实证检验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 二、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分析(1952-1978)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这里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指标是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用cy1、cy2、cy3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解释变量银行信贷规模(bank)指标用全部贷款余额比gdp来衡量,样本区间取自1952-1978年的数据来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图1反映了我国1952-1978年27间银行信贷规模、可以看出,1952-1960年信贷规模上升迅速,
3、在此期间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一直保持增长态势。1961-1965年信贷规模有较大幅度下降,可能是在此期间发生的自然灾害导致经济下滑,从而贷款方案也相应下降。从1966年开始到1978年,整个信贷规模增长缓慢,这与此间的“文化大革命导致经济增长缓慢有很大关系。图2反映了1952-1978年27年间三次产业的变化,总的判断是此间的三次产业波动幅度大,其中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波动幅度最为明显。在1952-1960年期间,第一产业的比例急剧下降,而第二产业的比例迅速上升,第三产业的比例变化不大。1960-1968年期间,第一产业比例急剧上升,第二产业比例急剧下降,第三产业比例有所下降。1969-1978年
4、间,第一产业的比例又快速下降,而第二产业的比例又快速上升,第三产业的比例几乎没有变化。此间主要是国家为国防需要,大力开展“三线工业,工业生产开展较快。 (二)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检验(1952-1978) 1.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运用eviews5.0.对bank、cy1、cy2、cy3、进行平稳性检验。在adf检验中,最优滞后期选取的标准本文采用:保证残差项不相关的前提下,同时采用aic准那么,作为最正确时滞的标准,检验的结果见表1。上述4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的,即是i(1)的。因此,对这些非平稳的经济变量不能采用普通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而应采用协
5、整方法进行检验分析。 2.johansen协整检验 本文中采用johansen完全信息最大似然估计法,使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5.0得到表2的协整检验结果。表2的检验结果说明1952-1978年,银行信贷规模与三次产业变动之间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的方案经济体制,经济货币化、经济金融化的程度低,银行体系对经济开展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由非金融因素推动的:如:劳动投入、政府投资等。 三、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检验(1979-202223) (一)变量选择与样本数据说明 这里的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指标是指
6、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用cy1、cy2、cy3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解释变量银行信贷规模指标(bank),用全部贷款余额比gdp来衡量。样本区间取自1979-202223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2223)、中国金融年鉴(1991-202223)。1978年12月开始,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经过30年的开展,取得巨大成就。图3反映了我国1979-202223年30年间银行信贷规模的变化情况,与改革开放前我国信贷规模大起大落的变化不同的是,在此期间我国银行信贷规模总体保持增长的态势。图4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三次产
7、业的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从1979年的31X8226;3%下降到202223年的11X8226;3%;第二产业的比例变化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大体维持在40%-50%之间;第三产业的比例从1979年的21X8226;6%上升为202223年40X8226;1%。 (二)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检验(1979-202223) 1.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方法同上,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表3中的4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的,即是i(1)的。因此,对这些非平稳的经济变量不能采用普通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而应采用协整方法进行检验分析。表4的检验结果说明银行信贷规模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
8、第三产业之间都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将协整关系处理成数学表达式,由前面的协整检验的结论可知,银行信贷规模与三次产业变动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granger因果关系,方向怎样,需要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表6、表7,可以看出在2023%的显著水平下,银行信贷规模变化是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变动的原因;而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变动不是银行信贷规模变化的原因;对此的解释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金融制度是以供给领先型为主导的金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资金保障。银行信贷规模变化不是第三产业变动的原因,第三产业变动是银
9、行信贷规模变化的原因,对此的解释是:第三产业中的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又属于效劳行业,缺少固定资产等适合抵押贷款的标的,信贷规模的增长并没有根本缓解这些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可见,信贷规模的增长并没有支持第三产业的开展;然而,改革开放30年来,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幅度将近20%,如此大比例的提高说明第三产业中的企业融资需求巨大(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又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开展相对滞后,这种巨大的融资需求必然会转向对银行体系,从而引发信贷规模的扩大。 四、结论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低,我国银行信贷规模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没有长期协整关系,可见,银行信贷规模的变化在此期间没有支持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后,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支持了我国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开展,而没有支持第三产业的开展。从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规律来看,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是第三产业的比例不断上升,因此,未来我国通过信贷资金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重点要优化信贷资金配置的结构,引导经济资源流向第三产业。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