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02407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心得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假设干意见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23年2月中央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即中央1号文件)。今年春节过后,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专题研讨班。在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作了重要讲话,他们的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主要任务、目标措施、要把握的重点及切实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等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网文章找文章到网为我们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

2、向,提出了要求。2月28日上午XX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电视 会议,传达了胡锦涛和温家宝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XX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如何推进湖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中国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全国人民广泛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西方舆论对此也十分关注。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及原因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就有9亿农民。 农业是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农村是个容易被人们无视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制约农业农村开展的深层次矛盾

3、尚未得到解决,促进农业稳定开展、农民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社会事业开展和根底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阶段,“三农问题依然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用农民的话说,当年城里人高唱“走进新时代,而我们乡里人却感到很无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时期里,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文件都提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三农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的背景下,中央现在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的农业根底还

4、不稳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了4.8亿吨,但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近3000万吨。中央十分关注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如果粮食平安一旦出了问题,那将会引起全国大乱。而耕地和水资源缺乏的矛盾对农业开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解放初期全国人均耕地2023.7亩,现在只有3.7亩。农业是根底,根底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2.必须认真对待还在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这样的国情决定了要真正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

5、下,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2023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225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2023493元,绝对值差距到达了7283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22倍。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差距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不是缩小了,而是进一步扩大了。改革之初,中国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79年农民人均收入是134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元,绝对差距是22023元,相对差距是12.57。同时,农村的根底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在道路交通、邮电通讯、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生活质量等等方面,与城市相差很远,据专家测算,至少相差1520年。现在全国仍有5万

6、个村不通公路,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自来水,3亿农村人口吃的脏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都非常低,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把一个农业大国逐步改造成一个工业强国,当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所以农村一直是在为工业化和城镇化作奉献。中国现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一些比较漂亮、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它和中国广阔农民所作的奉献是密不可分的。2022年中国的gdp为8.95万亿元,财政收入为1.34万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3万亿元,而2023年,

7、gdp已增加到18.2万亿元。“十五期间,这几项指标都增长1倍以上。国家已经有了较为雄厚的财力来解决农村问题了。今年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这不仅取消了原先336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78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去年中央用于三农的资金是2975亿元。昨天听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今年用于三农的资金是3397亿元,在去年的根底上净增加422亿元,并且提出要加大三个力度,即: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全社会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4.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中国经济要增长,当然要努力地引进外资,积极地扩大国外市场。但是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

8、的大国,因此扩大内需是中国最根本的方针。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由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水平低,购置力缺乏,因此,客观上影响了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零售额,在县以下实现的局部只占总额的32.9%。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如果9亿农民手里有了钱,老百姓就会建楼房、买家电、供子女上学、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对各种市场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5.构建和谐社会,必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开展成果。几十年来,城乡有一道明显的鸿沟,城市居民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险、教育等,农民根本无缘享受,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差异十清楚显。要下大力气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

9、体制和政策限制,赋予农民平等的公民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公平的开展时机,加快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居民地位平等的经济社会体制。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 中央对我国的开展建设目标有4个,即。建设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造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4个目标建设现代化强国是管总的,但都与农村有关。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国的和谐;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用胡锦涛同志的话说,那就是“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开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那么根底强,农民富那么国家盛,农村稳那么国家安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更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开展潮流、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统筹城乡开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开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色,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2.有利于稳固和加强农业的根底地位,加大根底设施建设力度,推

11、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和扩大国内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开展。 4.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开展差距,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不是只强调农村的某一方面的建设,更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村庄建设。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用了五句话的要求,即:生产开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20个字讲到了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开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等问题。把它还说具体一点,就是农村生产力得到开展,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12、得到提高,农村根底设施得到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开展,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向前推进。其主要任务有5条: 1.大力开展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主要的是4个方面:调整结构,开展特色高效农业;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开展非农产业;大力提高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 2.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2023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根底设施主要是道路、农田、水利等,改善人居环境即“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

13、。 3.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开展。普及和稳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开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事业;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评选“五好家庭等活动,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要加强农村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培养四有新型农民。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

14、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仅仅理解为盖房子、搞村庄建设,没有经济实力的话,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可能加重农民负担,甚至加重村级债务;二是即使搞了也维护不了多久。 2.要深化农村改革。要稳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搞好乡镇的综合配套改革。 3.尊重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广阔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韩国“新村运动的精髓就是启发、唤醒和发扬农民自身的智慧、合作精神、自主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展农民自主致富运动。政府在人财物方面予以必要支持,主要是起倡导、扶持、示范、带动作用。 4.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那么。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 5.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胡锦涛同志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根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根本实现了现代化,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到我国开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 第9页 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