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日常生活世界回归.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03729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日常生活世界回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日常生活世界回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日常生活世界回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日常生活世界回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日常生活世界回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日常生活世界回归【摘 要】新时期德育外部环境的种种不利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抵消、瓦解着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对青少年的灌输和引导,造成理想信念教育实效低下的困境。让理想信念教育回归日常生活世界,无疑有助于扭转理想信念教育泛政治化的倾向,有助于早日走出德育实效低下的困境。【关键词】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 共产主义【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23)25-0016-03一 古今中外的理想观概述理想,多么高贵而美好的字眼,它勾起人们无限的憧憬和遐思,从遥远的原始社会伊始,就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不断向前演化。在古希腊,有柏拉图设想的依靠城邦最高统

2、治者“哲学王管理的“理想国;在中国,有历代先贤描绘的“大同世界,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理想作为与现实相对立的概念,是指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它表征在现实中尚未存在但人们普遍向往、追求的社会生活图景。理想是一个群体概念,它属于一个阶级或更大范围的社会群体,甚至是全人类。一个人特有的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目标、愿望不能算作理想。人对理想的追求,本质上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是对现实中物质生活的超越。显然,理想具有超现实性、超功利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等特征。任何思想观念,归根结底都是社会物质生产实践的产物,附属于社会存在。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不例外,它根源于人类改善自身物质生存状态的良好

3、愿望,这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经过充当人类理想代言人的思想家的抽象概括和发挥,理想于是就以理论的形式诞生了。纵观古今中外人类思想史上形形色色的理想观,或明显带有剥削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或又因缺乏科学性而陷入空想。惟有建立在唯物史观根底上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各种人类理想观的合理内核,而且将共产主义置于社会现实的根底上,实现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理想假设要产生对人的影响,必须以个人对理想的信仰为前提,这就需要通过教育使理想内化为教育对象思想深处的信念。而思想观念之所以被人们接受,必然具备两个特征:真理性与价值性。由此观之,共产主义无疑是人类理想观中的典范,而且共产主义

4、理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最高理想。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理想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它是最高理想在当前历史阶段的具体形式。二 理想信念教育回归日常生活世界阵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理想作为理论化的观念体系,需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结构。事实上,由于理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xxx在其“四有新人的概括中深刻地说明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因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

5、么能够成功?在“四有中,理想又处于核心地位,xxx说:“现在中国提出四有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然而,由于高校德育系统内外部的种种因素,对理想信念教育主观上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必然收到良好的效果。许多学者分别从各个角度,对理想信念教育实效低下现象进行了不乏启示的批判。鉴于需要,本文将主要从新时期下社会历史环境的深刻变化导致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全面侵蚀、统治的角度,论述理想信念教育回归日常生活世界阵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有学者从高校德育的实际运作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维度出发把原因归结为外部环境,认为高校德育与环境不相适应,在

6、新的历史形势下,原有的高校德育模式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开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推进,带来了利益主体、利益观念的多元,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带来了思想观念传递的多质多维,科学技术的迅猛开展带来了信息获取过程中既有结构的变换,以及由此导致的德育者信息传递方面权威保障的失落,德育对象利益背景的多元,思想观念的多样及其在思想信息获取方面主体性的增强等等。这种崭新的德育生态,已经抽掉了既有高校德育模式最优化效用发挥的主客观环境,高校德育有效性弱化的根源,正在于传统德育模式在新的德育生态中功能的钝化。社会历史环境的剧烈变革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负面影响尤其突出,具体表现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

7、的盛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群众传播文化以现代传播工具为媒体强烈地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使得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受到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社会思潮的严重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及其带来的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贫富差距以及与之相伴的某些富人在消费时的过度贪图虚荣和享受的不良风气,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种崇富心理和消费至上的价值导向,这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极具吸引力。上述所有的各种外部因素,无一不在广泛的、顽固的抵消、瓦解着理想信念教育对青少年的灌输和引导,造成理想信念教育实效低下的困境。在纷纭复杂的新形势下,德育外部环境的种种不利因素也许会长期存在。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8、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包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强化网络意识,构筑现代化理想信念教育阵地;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创新研究等。然而,要解决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所谓共产主义“可爱而不可信,“可信但不可行的矛盾,除了上述提到的各种理念、方法之外,笔者认为,还必须深入挖掘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个人幸福生活和人生意义的重要价值。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拓展或回归到引导个人追求真正有意义的幸福生活层面上来,让高悬的崇高理想找回现实的支点,从而使得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可爱又可信、“可信又可行的受教育对象欢迎的一种人生教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