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为官要有一心为民的心性.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09440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为官要有一心为民的心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3年为官要有一心为民的心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为官要有一心为民的心性为官要有一心为民的心性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设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后,他又多次在公开讲话中提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构建法治社会治理体系,需要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去落实、执行。领导干部的执行能力强是一个方面,但心性如果不好,即使制度再完善,也难免会钻空子、谋私利;相反,如果心性好,就会一心为公,加上个人能力较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就会更大。理政先治吏,治吏先治心。领导干部要治心,就有必要用党性约束人性,树立正确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一心为民的为官心性。完善心性

2、,首先要审视人性。心性是建立在人性和外部环境基础之上的,领导干部要完善心性,首先要审视人性。审视人性就要既看到人性中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闭关锁国,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90 页。)社会科技发展缓慢,社会变革不大,其社会原因诸多,皇族和社会上上下下官员人性中的自私、无止境的欲望没有被约束,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明朝皇帝朱元璋压抑人性。他从四处流浪的乞丐和尚,历经无数生死关头,最终开创了明朝。当上皇帝后,用朱熹学说和八股

3、文,把隋唐以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打造成束缚人的工具。当朝之下,老百姓从业为世袭制上一代种地,下一代还是种地,上一辈子当兵下一辈接着当兵以驯化老百姓淳朴、愚昧的心性,像机器一样生活,其目的就是压制人性欲望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及皇权。然而,朱元璋的这种私欲膨胀的做法却根本没法受到制约。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儒学用伦理纲常来约束人,逐渐确立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信条。清王朝面对世界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进步,表现出惊人的麻木与极度的愚昧,妄自尊大,满足现状,囿于传统,反对变革,蔑视科学技术,独尊儒学,禁锢思想,加强集权,使偌大的中国犹如一潭死水。关于人性“善”和“恶”的争论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虽然没有最终的结

4、论,但至少可以揭示人性中存在“善”和“恶”的两面性。审视人性,要在认知人性优点的同时,不可回避人性的弱点,不回避人性中趋利避害、甚至最贪婪的一面。领导干部如何发扬优点、克服人性弱点,如何管控好自己的私欲?用党性约束人性。从中国历史来看,封建社会实行君主制,这种以维护专制统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历史,往往伴随着治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封建帝制,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治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十八大以后,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高压反腐,都凸显出党中央以治吏为突破点推动改革的思路。先治吏再理政,可以改变官场风气,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

5、必要条件。如果吏治混乱、官场腐败,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就会倒退,这在中国历史上屡有应验。如何治吏?就国家而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的关键和基准是实现法制化;就普通党员干部而言,首先要用党性来约束人性,自觉规避人性中的弱点,约束人性中的不良欲望,甚至是恶欲。党性根植于人性,但是又高于人性,党性对人性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党员干部只有用党性来约束自己,才能放下私心、以大局为重,才能放下心中的贪欲。这是因为,党员干部要依靠自己的模范、表率行为引导和带动群众和其他社会组织来实施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以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严发祥认为:共产党的党性特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引领、代表,其为社会先进者

6、所执所遵,与人性仍属不同层面之物。党性有其植根于人性之壤,又是人性之优化、升华的结晶。由此看来,党性是可以规范和约束人性中的弱点的。如何用党性约束人性呢?党员干部可以自觉地将理论学习作为党性教育的基础,把党性分析与体验式教学活动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把观看警示教育录像和教学参观作为党性教育的有力措施,加强管理,将党性教育寓于管理和服务之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扣“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解决“四风”问题,把专项整治作为狠刹“四风”的重中之重,把制度建设作为祛除病根的治本之策。这一过程就是把党性修养作为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过程,就是观心、

7、治心的过程,也是用党性约束人性的过程。培养一心为民的心性。心性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范畴。“心”,指“本心”,“性”,指“本性”。修养心性,不是提升一般的知识、技能,而是强调人内在的修养,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品德等多方面。用党性来约束人性的学习过程,是完善心性的过程,也是修养心性的过程。心性一旦形成,是比较稳定的,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党员干部也是人,有七情六欲,拥有普通人所具有的人之天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通过学习,用党性规范和约束人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修养心性,就会形成以一心为民为核心的心性,就会以大局为重,就会以人民利益为重,就会遇到各种诱惑不动摇。由此,在大是大非面前,才能最终克服自我无限膨胀的欲望,实现好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才能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沿着审视人性,用党性约束人性心性修养路线,党员干部就可以逐渐形成一心为民的为官心性,就能更好地在构建法治社会治理体系的过程中,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系武汉市黄陂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