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评广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黄迎富(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徐州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带给人们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思维模式方面的巨变有目共睹。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在思想认知和行为模式上更是全新的一代人。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成长发展和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事实上早在 年,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针对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了“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时至今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
2、治教育仍然是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新时代的学者和教师对此也一直孜孜以求,由李阎编著、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 一书,正是基于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总结而形成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该书虽成书于 年,却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它尝试回答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公民”以及“怎样培养合格的公民”等问题,对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和策略的研究与实践颇具指导性和启示性。具体而言,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众所周知,技术是把“双刃剑”,持有它的人如果心智不成熟,就容易伤人伤己。该书通过对
3、当下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出:互联网在拓宽大学生看世界的视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实现师生高频互动的同时,也给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消解甚至颠覆。这对于成长为一个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公民极为不利。对此,作者认为,提升大学生的公民素养,引导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应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因此,高校应主动开展以网络舆情管理、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素养教育为载体的系统探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效应,从而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网络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观念等积极品质。)个性自由与社会担当的冲突。这是一个需要公民具有社会
4、责任感的时代,但也是一个重视个人价值、崇尚个性自由的时代。互联网大大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链接的可能性,却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个体与社会之间联系的逐渐减弱。在对大学生公民素质现状的分析之中,该书也指出:当青年学生沉迷于网络、满足于网络中虚拟的个人成就感时,其进取心和创新意识就会减弱,助长自私自利的心理,从而放弃自身的社会价值取向,逃避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显然,这对于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是极为不利的,也是一个成长于新时代、奋进于新征程的公民所不应有的状态。对此,作者基于对青年学生公民素质现状、青年学生心理特点和高等教育规律的综合考虑,提出了“宜疏不宜堵”的主张。其中特别强调,应以尊重青年学
5、生主体地位、尊重高等教育规律为基本出发点,紧紧把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厘清“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特性,开展个性化、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和网络育人工作的形式途径,以实现青年学生从被动接受向积极适应乃至主动参与的新时代的公民教育。)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素养。该书指出,在提升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教师也应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工作能力的不断进步,以应对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各种挑战,从而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首先,教师需要深刻把握“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特点,并在育人实践中有意识地内化并提升,以使自己拥有与时俱进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管理能力。其次
6、,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平台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如利用集理论讲述、实践拓展、线上互动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反馈平台,运用大数据的动态解构功能、分析归纳功能和整合优化功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再者,教师应保持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敏感度,保持对“互联网”教学基本功的持续精进,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的自我革新,从而能够以精深的教学技巧和深厚的理论素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魅力。)保持育人工作的迭代更新。“互联网”时代,首先应贯彻互联网的思维。该书在对具体教育对策的实施步骤和目标任务的阐述之中,反复强调,要结合各高校育人工作实际,着眼于现实工作的需要加以统筹安排,要有阶段性的实施和评估,不断调整、修正、充实、完善。同时,不能忽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创新、建设网络育人系统工程的基础性作用,应持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学校各部门实际的技术运用能力和网络工作水平,从而保证“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和持续更新。作者简介:黄迎富(),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 基金项目: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