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资本论》“合理的农业”思想对我国乡村振兴的理论指引_闫远凤.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1238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合理的农业”思想对我国乡村振兴的理论指引_闫远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资本论》“合理的农业”思想对我国乡村振兴的理论指引_闫远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资本论》“合理的农业”思想对我国乡村振兴的理论指引_闫远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本论》“合理的农业”思想对我国乡村振兴的理论指引_闫远凤.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资本论》“合理的农业”思想对我国乡村振兴的理论指引_闫远凤.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资本论》“合理的农业”思想对我国乡村振兴的理论指引_闫远凤.pdf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资本论“合理的农业”思想对我国乡村振兴的理论指引闫远凤(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收稿日期:2022 07 25作者简介:闫远凤,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摘要:马克思在 资本论 第三卷中阐述其地租理论时,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在土地私有制和资本逐利驱动下造成的农业凋敝、生态退化、地力枯竭与浪费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对“不合理的农业”批判中,马克思建构了关于“合理的农业”的系统性、原则性构想,特别是他关于合理利用地力、农业扩大再生产、发挥科技中介作用、农业生态安全等思想具有深刻批判性、强大的

2、系统性和全面的超越性等理论特质。党的十九大为乡村振兴擘画了美好蓝图,脱贫攻坚的胜利将乡村振兴推向了全面实施,“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展新卷、结硕果的关键期,马克思在 资本论 所论及的“合理的农业”思想,对于我国目前在实践层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而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资本论;地租理论;合理的农业;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2674(2023)02 038 08马克思在 资本论 第三卷中,用大量篇幅分析考察了土地所有权在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下的经济形式,即地租的概念、历史、性质及表现形式。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农业劳动者被剥夺土

3、地并从属于一个为利润而经营农业的资本家,在农业从属于资本后,一方面人类取得了推动农业社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巨大成果,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农业“直接生产者的完全贫困化”1 697和农业凋敝、生态退化、地力枯竭与浪费等严重后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让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权获得地租收入,使得土地这个人类实实在在共同的永久的财产成为个别人攫取剩余价值、积累私人财富的手段,而大土地所有制在农村破坏劳动力,按工业方式经营的大农业“直接地滥用和破坏土地的自然力因为产业制度在农村也使劳动者精力衰竭,而工业和商业则为农业提供使土地贫瘠的各种手段”1 919,并最终使土地私有制成为农业合理发展的限制和

4、障碍。正是在 资本论 中,马克思将唯物史观运用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中,从而将他毕生的两大伟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完美地结合起来,真正从理论高度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资本论 对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批判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它深刻地指向了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所导致的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和资本对农业雇佣工人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并指出这种对抗性的农业生产关系不能实现农业的合理经营,并从根本上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制度同合理的农业相矛盾,或者说,合理的农业同资本主义制度不相容(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合理的农业所需要的,要么是自食其

5、力的小农的手,要么是联合起来的83生产者的控制”1 137。一、资本论 关于“合理的农业”的思想阐释虽然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并没有直接论证什么是“合理的农业”,但是他对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农业”的批判中蕴含着关于“合理的农业”全部的、系统性的构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批判中建构的基本理论逻辑的重要体现。正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批判是从“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经济现象开始的,他对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批判也始于“地租”这个围绕土地所有权而产生的现实物质利益关系的核心。马克思通过对地租的本质、历史、构成等进行深入论证后得出结论,地租反映了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大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农业雇佣工

6、人之间真实的经济关系,其本质是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由农业资本家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表现为超额利润)的剩余价值。正是从对地租抽丝剥茧的考察中,马克思发现农业和制造业一样,都完全地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资本对剩余价值的攫取在农业这一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不仅极力榨取和掠夺土地的自然生产率和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还最终损害了社会再生产的平衡。因为从全社会使用价值的平衡来说,农业必须提供足够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农产品数量;而从社会总价值的平衡来说,社会总劳动如果不能按照合理的比例分配到农业生产中,无论社会对农业的投入是过多还是过少,最终都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总体失调。(一)“合理的农业”应该建立在

7、土地公有制基础上资本论 第三卷“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一章中从地租理论出发引入对土地私有制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揭示的基本原理是,土地私有制导致绝对地租的存在,而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导致级差地租的存在。因土地私有权垄断而产生的地租虽然从未参与创造价值的过程,却具有不断增大的权力,将剩余价值中越来越大的部分转化为地租,从而使得地租成为“合理的农业”发展的障碍。因为,不交地租“就不能对从前未耕种或未出租的土地投入任何新的资本”1 862,这就要求农产品的价格必须上涨到一定程度才能确保土地除了生产价格外还能支付地租,所以“农产品总是按垄断价格出售”1 862,而“农产品的价值超过它们的生产价格而形

8、成的余额只是因为有土地所有权的垄断”1 863。马克思从小土地所有制和大土地所有制两方面进行考察后认为,“一切土地私有权对农业生产和对土地本身的合理经营、维护和改良所设置的这种限制和障碍只是展开的形式不同罢了”1 918,也就是说小土地所有制是孤立劳动,财富和再生产缺乏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不具有现代农业合理耕作的可能性;而大土地所有制按工业方式经营农业则更多地滥用和破坏劳动力和土地的自然力,这种产业制度在农村使劳动者精力衰竭并加剧了土地贫瘠。在这一论证逻辑下得出的结论必然是,只有在实现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土地才真正为全体劳动者所共同占有,才能够有效避免私人资本在农

9、业上的无限扩张,并切实消除农产品因必须缴纳地租而具有的虚假价值,从而消除农业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并实现对劳动力和地力(自然力)的合理开发和使用。(二)“合理的农业”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断言,“资本一旦合并了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 劳动力和土地,它便获得了一种扩张的能力,这种能力使资本能把它的积累的要素扩展到超出似乎是由它本身的大小所确定的范围,即超出由体现资本存在的、已经生产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数量所确定的范围”2 697。劳动是土地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资本一旦完全控制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后果将超出资本本身的影响范围,从而具有比资本统治工业领域更加彻底的社会后果。资本控制对

10、土地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天然有优劣之分,在逐利本性驱动下的资本使得社会投入到不同土地上的劳动量因为利润不同而具93资本论 “合理的农业”思想对我国乡村振兴的理论指引有差异,这就导致等级高的土地迅速富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并被过度开发利用,而等级低的土地得不到适当的改良和合理利用被荒弃或野蛮对待;二是土地肥力或土地自然力的巨大浪费,马克思认为,“土地肥力的差别所造成的结果是:同量劳动和资本,也就是同一价值,表现在不等量的土地产品上”1 922,923,而土地生产力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土地本身的肥力,另一方面取决于是否在土地上追加改良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人类劳动,如果能及时疏松土壤,提高它的

11、蓄水、保肥能力,适度深耕深松采取措施消除虫害、杂草,很多劣质土地能够逐年提高生产力,但在资本趋利避害追逐眼前利益的影响下,大量土地的肥力不断流失却得不到有机质的及时补充,资本主义农业对土地自然力的棒取和滥用不断加剧;三是农业科技被用于获取超额利润丧失合理性,马克思认为科技在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虽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但却常常是以土壤生态和自然力的破坏为代价的,比如化肥、农药的普遍应用虽然带来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但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生态破坏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人类的农业生产必须以土地为基础,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一国国民的生存和发展大计,因此“合理的农业”必须要建立在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

12、利用的基础上。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劳动力、农业科技都被应用于追逐单纯的超额利润,导致人类无法实现对土地资源长远地、综合地、科学地合理使用。(三)“合理的农业”应有利于农业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建立在农业雇佣工人、产业资本家(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者三个阶级之间并存而又互相对立的基础之上。农业扩大再生产需要发挥劳动力、自然力和资本三者共同的作用,将土地、农作物、环境三种条件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马克思认为,在投入土地的资本中,短期的投资通常由产业资本家投入,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目的偶尔会改良土壤、增加产量,而长期的固定资本投入则由土地

13、所有者投入,但其中的问题在于由于产业资本家的资本投入在土地租期到期后立即转为土地所有者的财产,前者尽量避免在土地上持续投入,而后者则“力图尽可能地缩短租期在签订新租约时,土地所有者把投入土地的资本的利息,加到真正的地租上”1 699,这将立即导致两个结果:地租上涨(土地继续出租时)和土地价值增加(土地出售时)。马克思指出,“这是合理农业的最大障碍之一,因为租地农场主避免进行一切不能期望在自己的租期内完全收回的改良和支出”1 700,而土地所有者却日益富裕,他们不仅对土地改良的意愿和实际行动十分有限,还把租地农民(农业工人或小农)通过自己的劳动投入土地的小额资本剥夺掉,导致“真正的农业工人的工资

14、被压低到它的正常平均水平以下”1 707,这种情况下农业凋敝将不可避免,更谈不上农业扩大再生产。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可知,“合理的农业”应该能持续推动农业扩大再生产,这既需要向土地持续投入资本和活劳动,又需要持续投入科技、新型设备,从而依靠生产要素质量改善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持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全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因为农业生产所提供的“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全部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1 888,也是一切剩余价值生产和资本发展的基础,从而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四)“合理的农业”应确保生态安全马克思在论述其地

15、租理论时多次强调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应确保地力平衡,这是马克思对生态问题较早的、具有前瞻性的重要论述。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对地力的榨取和剥夺的诸多批评可知,马克思反对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和人对自然的单向索取,他主张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索取和回馈能够达成平衡,即人类通过劳动从自然中提取物质财富,同时又将人类生产、生活消费和人体代谢物返还给自然,实现土地自然力(地力)的持续供给。马克思批评“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042023 年第 2 期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3 519,代表了他

16、对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破坏生态的批判。马克思在 资本论 第三卷论述“生产排泄物的利用”时指出,人的自然排泄物和破衣碎布等消费排泄物对农业来说最为重要,但由于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无法根除城乡对立,人体排泄物无法回归土地,土壤肥力得不到有机补偿,这是人与土地之间“无法弥补的裂缝”,比如“在伦敦,450 万人的粪便,就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只好花很多钱用来污染泰晤士河”1 115。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在废物利用方面的巨大浪费不利于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完全无视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的损害绝非“合理的农业”应该追求的目标。二、资本论 中“合理的农业”思想的鲜明特质马克思的 资本论 用无可辩驳的经济事实和剩余价值理论论证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一生璀璨艰辛的学术研究的巅峰巨著。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大视野逐层来考察剩余价值、利润及利润的分割和转化过程的,在这一逻辑下他对资本主义农业生产过程的理论再现必然是资本主义总生产的基础和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其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整体性批判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程商品资本流通的深刻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