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全县全民健身基本情况调研报告2022年全县全民健身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为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月份以来,市局调研组对我县全民健身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前往固定调研点位府前广场进行实地调研,随机访问普通群众,听取不同年龄人群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我县全民健身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对全民健身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体育活动,全民健身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力推进*县全民健身青少年体智能拓展训练馆及游泳馆项目建设;目前,全县建设社会足球场地*块;健身步道*公里;自行车道
2、*公里;社区健身中心*个;新建改建体育运动公园*个;完成*-*年*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器材维修更换。 (二)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方兴未艾。今年以来,全县开展*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次,*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次,*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次。举行了“相约春天吴坡行 全民健身促振兴”“线上+线下添景城杯”全县干部职工健步走活动,全县共有*个单位、*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健步走活动的举办,在全县掀起全民健身的新高潮,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运动健身的队伍中来。举行了“大唐杯”全民健身羽毛球比赛、苏阳合瑞杯“千村百镇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樱桃杯”羽毛球比赛、*-*省群众足球乙级联赛(渭南*赛区)、“庆
3、七一喜迎二十大”操舞展演等大型活动。组织开展了关于举办纪念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周年武术展演活动,活动中,健身气功、太极拳、太极剑、柔力球、功夫扇、棍术、拳术、散打及跆拳道的品势表演,充分展示了中老年朋友意气风发、健康快乐和武术少年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武术精神,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让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体育健身运动里来,掀起*全民健身新热潮,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县体育中心的倡导下,每天十点做第九套广播体操,领导带头,职工参与,主动健身,树立“健康第一、全民健身”的体育意识。同时,为进一步推
4、广普及第九套广播体操,全面提升我县干部职工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建设绿色活力富裕明朗新*,营造“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精神文明风尚。*月*日至*日,在*体育馆举办了*县*年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全县各镇(街道)、各部门、各单位的*余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仍需加强。部分乡镇、街道在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定,引导群众参与健身、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方面不到位;挖掘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够;一些体育协会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全民健身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一些新建小
5、区没有预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设施。社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小,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护。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群众使用。 (三)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受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民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健身设施的匮乏和分布不均,在客观上限制了农民健身。 (四)部分经营性的健身场所经营不规范。一些经营性健身场所收费较高、环境差,条件难以达标。 三、建议 (一)加强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宣传和指导。全民健身运动对于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调节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民健身是一项多元、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和支
6、持。县政府应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使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县体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指导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活动。新闻媒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宣传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二)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支持全民健身活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的标准要求,在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时,预留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配建公共体育设施,确保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落到实处。加大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列入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积极
7、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农民利用山、水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健身。 (三)实现各类健身场地设施资源全民共享。充分利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提高现有场地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为全民健身服务,缓解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工作、教学和安全的情况下,应向社会开放。要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体育健身辅导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同时要做好健身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四)加强对经营性健身场所的管理力度。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督、管理,严格经营性健身场所的准入制度, 规范收费标准,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使用、维修、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体育指导人员,向消费者提供健身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经营具有危险性的体育健身项目, 还应当配备必要的救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