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制内,学会这一招,让你见了领导再也不紧张体制内,学会这一招,让你见了领导再也不紧张 工作完成了,需要去找领导审阅 内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去 倒不是怕自己干的不行,主要是见了领导,心里发慌 敲门进到静悄悄的办公室,站在领导的桌子前面,等了一两分钟没有回复 领导还在继续手里的工作,站着等着吧 接着威严的语气,带来了几个不算是客气的词语嗯,给我吧 看着眼前坐着的这个人,在拿着自己的工作一页一页的翻看着 感觉这个时候心跳都在加速,手心在冒汗,腿在不自主的打晃 如果能够顺利签字完成,而且什么也没问,那就再好不过了 至于说能够得到一句称赞,那是从来没有去想过的 如果现场问几句具体的情况,能够解答出来还好说
2、 就怕解答不出来 甚至于居然出现了十分简单的错误 哎领导的压迫力,真是够强的 紧张的我不行 (熟悉不?有画面了不?) 新入职的小伙伴,很多都会有上面这种经历。 不想去领导那,又不得不去那。 还没进去门,就开始手心冒汗,敲门的时候,手抖发颤,站在门里面,更是心脏砰砰跳的不行。 更害怕的是,因为刚上班工作不熟悉,不够仔细认真,哪怕是自己再三检查了,总是有那种小尾巴一样的错误在那甩着。 自己检查,就是看不见,刚刚放到了领导那,自己一眼就看出来了你说这气人不。 这样循环往复,越害怕,越不敢去,越出错,反而越害怕,陷入了一个怪圈走不出来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样,一想到去领导办公室就紧
3、张的不行 其实啊,咱把原因分析透彻了,也就想明白了,自然也就不紧张了。 为什么怕见领导? 怕挨训、怕犯错、怕被问、怕这怕那怕好多原因。 但是这些都还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到我们的内心。 这其实是内心一种不由自主的自我否定在作祟 是一种因为职务、年龄、上下级关系、工作经验等等方面,在现在的时间节点,存在着差距,进而导致的自我的贬低。 到这里,我们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根儿了,也就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思路,套用“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的师说中的语句就是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领导的能力是天生的吗? 韩愈在师说中就给出了答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往前推二十年,谁不是毛头小子或者
4、小丫头一个,社会经验不足,工作能力不强,业务知识不熟悉,大家都一个样儿。 咱所紧张的眼前的这个人,二十年前,可能站在那里更加的紧张,比咱们现在都差远了。 为什么领导能够对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呢? 韩愈在师说中同样给出了答案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比我年长,多学了、多干了、多经历几年,也就比我了解掌握的更多; 比我年轻,但是人家专心钻研某一业务,深入其中,干成了半个专家,自然比我知道的更多。 而我们呢,作为新人,自然也有我们要强于领导的地方,不信咱拿出来学校的课本,看看谁会的多? 但是工作以后嘛,还是得看工作以后。 咱初入职场,和一个摸
5、爬滚打多少年,走上领导岗位的人相比,咱现在玩的这些,真的都是人家以前玩过的、玩剩下的。 这些所谓的“差距”,本质上是“时间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区别而已。 以后站在领导桌子前面,心里还是紧张的时候,换个思路: 想一想坐在你眼前的这个人,年轻的时候,也会因为去他的领导那里汇报而紧张,说不定还会手心冒汗、呼吸加速、心跳加快、两腿打颤 还是新兵时候的样子,也是毛毛躁躁经常挨训。 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比咱多出生几年、多干了几年、多研究了几年嘛,同样的时间给咱们,还真不一定干的差。 这样想一想,心里也就放松下来了。 主要是那种因为暂时的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差别,而导致的自我否定减少了。 心里没那么自我贬低了,觉得眼前的“他”也不过如此了,距离感、陌生感减少了,自然也就没那么紧张了。 最理想的感觉,是在尊敬领导的同时,能够在心里把自己和领导,放在一个比较对等的位置上去交流。 这是一个辩证统一 既要尊重尊敬领导,又要找到对等沟通对话的位置。 这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经历才能够把握好中间的“度”,也是我们需要慢慢学习的地方。 在一开始,在紧张的时候,别忘了这个办法: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多想一想“他们”,年轻时候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