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文材料:“放水养鱼”旨在助企业保民生 “放水养鱼”旨在助企业保民生 “放水养鱼”并非“大水漫灌”,必须根据政策意图精准实施,确保政策真正落到企业和民生,促进做好“六稳”“六保”。今年出台的一系列宏观政策,从单项看规模明显大于以往,合并起来更是力度空前。政策制定和资金使用,必须强化精准性、提质增效,要通过政策的实施有效拉动市场、稳定增长,着力稳企业保就业,真正惠及企业和百姓 今年全国两会明确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宏观政策措施,这些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受到高度关注。扩大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万亿元级”政策措施出手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充分体现了“放水养鱼”之策,以此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
2、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放水养鱼”并非“大水漫灌”,必须根据政策意图精准实施,确保政策真正落到企业和民生,促进做好“六稳”“六保”。 疫情发生后,我国及时出台减税降费、再贷款再贴现、增加流动性等多方面措施,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此次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力度空前的宏观政策:赤字率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3.76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加大宏观政策力度的“组合拳”。 为什么要“放水养鱼”?从全球范围看,疫情发生后,由于对经济冲击巨大,甚至造成一
3、定程度的“停摆”,不少国家都采取了相关应对措施,特别是一些主要经济体采取了规模较大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可以看出,加大宏观政策力度成为对冲疫情影响的普遍选择。 目前,疫情冲击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就业压力加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常规政策显然难以应对,需要以特殊政策应对特殊形势,中央明确“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特别是在帮助企业应对冲击方面,需要从资金输血和减轻负担两端给予有力扶持,才能让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得以生存、发展,渡过难关。 “放水养鱼”政策力度如何把握?“水”从哪里来,要有多大“水”,这些都需要科
4、学、合理安排。今年出台的一系列宏观政策,从单项看规模明显大于以往,合并起来更是力度空前,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有效保障就业和民生,稳住上亿市场主体。 同时,政策安排必须考虑风险防控问题,比如赤字率的确定,既需要满足弥补收支缺口的需要,也要严格控制债务风险。面对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宏观政策安排还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赤字率按照3.6%以上安排,这里“以上”就考虑了应对全球和国内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需要。 “放水养鱼”如何让市场主体和民生真正受益?数万亿元资金规模已明确,钱往哪里去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果资金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和民生领域,则不仅不能助力“六稳”“六保”,还会影响经济
5、健康发展。因此,政策制定和资金使用,必须强化精准性、提质增效,要通过政策的实施有效拉动市场、稳定增长,着力稳企业保就业,真正惠及企业和百姓。此外,资金不能用于乱投资,而是要扩大有效投资,尤其是投向“两新一重”。 在确定资金规模的同时,明确实施程序和要求是一系列宏观政策安排的突出亮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扩大赤字和发行特别国债新增的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这些创新做法,有利于避免资金“空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充分实现政策意图。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当前,要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让力度空前的宏观政策迅速落到企业,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