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进典型事迹汇编(第二辑)先进典型事迹汇编(第二辑) 目录 1让患者自信笑出来 记解放军总医院百岁军医、口腔医学专家周继林 在解放军总医院,有这样一位口腔大医,她曾救治了大量口腔颌 面受伤的最可爱的人,让志愿军战士们可以重新吃饭、说话、露 出自信的微笑她是周继林,著名口腔医学专家,我国口腔颌面缺 损修复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她长期从事口腔颌面修复学医疗、保健、 教学、科研工作,对志愿军伤员颌面战伤造成的上颌骨大型缺损修复 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口腔医学界的重视。 深冬时节,记者来到北京西郊,走进解放军总医院金沟河干休所, 走近这位为无数人找回自信笑容的百岁军医。 忠诚一生 我在旧社会
2、毫无建树,新社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1949 年 5 月 28 日清晨,上海。32 岁的著名口腔科专家周继林像 往常一样推开窗户,眼前的景象把她和丈夫洪民惊呆了:高楼广厦下, 马路边躺着一排排解放军官兵,除了站岗放哨的,战士们一个个枕着 背包,抱着枪支,进入激战后的熟睡之中。上海初夏的黎明,凉气潮 气袭人,解放军战士宁可受凉,也不肯打扰任何一户温暖的人家。周 继林夫妇的心,被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冲击着:如此爱民的军队,古 今罕见;如此严明的军纪,世间鲜有。1949 年初,有人动员周继林 去台湾国防医学院,并许诺种种好处,夫妇俩明确表示要留在大陆。 此时此刻,他们更加确信选择是正确的,对党的铁心追随
3、也从这次从 未有过的冲击开始,延续了一生、一个世纪。 周继林的学生、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刘洪臣说,老师时常表 达对党的深情: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在旧社会毫无建树;新社 会在党的领导下,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成绩的取得依靠领导的支持、 友科的协助及全科同志共同努力。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 了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周继林夫妇对口腔医学事业的忠诚与热忱传递给了下一代:女儿、 长子、次子、女婿、儿媳都从事口腔医学专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口 腔世家。小儿子洪浩每次遇到不懂的业务问题,就回家探讨,他们 总是耐心解答,成了我们家的饭后甜点。洪浩笑着说。长子洪演 对母亲创办的走廊大学记忆犹新:那时有
4、来自全国各地的牙科 医生和技师到北京求教,母亲就带着他们一起观摩医治患者的过程, 大家伙就站在走廊里讨论专业技能 医者仁心 对这位伤员随诊观察长达 42 年,先后进行增填修补手术 50 多次 按照现代医学分类,口腔医学的治疗范围包括牙齿、口腔与颌面 等,这些范围又各有许多分支。以颌为例,有口腔上颌与下颌及其骨 头和肌肉组织;而颌面,通常涉及到鼻、耳、眼等器官,其治疗和修 复过程复杂而精细。周继林老师主攻口腔颌面修复,洪民老师主攻 口腔颌面外科;两人互相支持配合,让无数患者自信地笑出来 口腔科主任郭斌对前辈无限崇敬。 朝鲜战争开始后,大量志愿军伤员被送回国内治疗。1954 年, 周继林和洪民奉命
5、加入由全国外科各专科骨干专家组成的全国抗美 援朝晚期战伤治疗研究组,负责口腔颌面伤伤员的治疗。周继林来 到后方医院,志愿军中口腔颌面伤伤员的数量之多、伤情之严重和复 杂,远远超出她的想象。火线上的官兵,身体各部位或多或少有些遮 挡保护,但面部却是暴露在外,使受伤几率大增。有的战士下颌骨被 炮弹炸成粉碎性骨折,嘴巴合不拢,说话吃饭都困难;有的鼻子或耳 朵被炸没了;最让人痛心的,是部分伤员的眼睛被炸瞎了 有个叫刘恩林的志愿军战士受伤后,天天忍受着身体与心灵的双 重痛苦,一度产生轻生念头,他对周继林说:周医生,炸伤的耳朵 和眼睛还能复原吗?你们别费心了,别给国家添负担了。周继林感 到揪心的痛,她拍拍
6、小刘的肩膀安慰说:小刘同志,你是保家卫国 的英雄,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让你减轻痛苦,恢复容貌。经过反 复研讨和精心准备,洪民的高超手术为他而展开,周继林的精细修复 为他而实施。第一次解开头上的绷带,小刘惊喜地说不出话来:炸伤 的耳朵复原了,赝复耳跟真的一样!第二次拆除绷带,赝复眼球栩栩 如生,外翻的眼眶也基本恢复原状了。出院后的刘恩林,娶妻生子, 幸福地生活着;此后几十年里,他常来北京看望救命姐姐周继林。 一位被炮弹击伤上颌骨的志愿军战士,被许多专家诊断无救治可 能。周继林经过多方探索,利用颧颊沟成形术成功修复伤员上颌 骨,让伤员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口腔科主任医师步荣发竖起大拇指: 周老对这位
7、伤员的随诊观察长达 42 年,先后进行增填修补手术 50 多次,真是对病人极端负责。 类似的手术和修复太多太多,类似的奇迹和惊喜太多太多,类似 的感恩和感动太多太多 战伤治疗研究组的诊治任务结束后,由周继林等人总结撰写的 面颌部战伤 204 例病案分析和治疗经验总结,被国内外口腔医学 工作者反复参考和援引,至今对颌面伤依然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口 腔科主任医师胡敏告诉记者。 青山夕照 病人千里迢迢来找我们看病,绝不能让病人失望 上世纪 90 年代初,周继林主动向医院申请,将自己的专家号改 为普通号,还带动洪民一起这么做,最大限度地方便更多患者看病, 被患者称颂为不挂专家号的名专家。 1996 年时
8、,周老已年近八旬,本可以光荣退休、颐养天年的 她,却依然像在职时一样,每天照常出诊、查房,即使节假日也很少 休息,无论风霜雨雪,从未耽误过出诊。口腔科副主任储冰峰是周 继林的第一个博士后,有时天气不好,周继林腿脚也不方便,大家就 劝她不要出诊了,可她却认真地说:病人千里迢迢来找我们看病, 绝不能让病人失望。颞颌关节的病症需要依据片子诊治,周老每次 都耐心地在办公室等病人把片子拍回来,什么时候给病人看完病,什 么时候再去吃饭,从来没有固定饭点。 现 88 岁的石磊老人曾是周继林的患者,当时 52 岁的石磊来就医 时,一颗牙齿都没有,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被周继林医治好后, 20 多年来一直跟着周
9、老治疗。记者采访石磊时,老人说:我的年龄 和周医生加起来 188 岁啦!我信任咱们总医院的口腔科,刘洪臣主任 前几年又给我换上了种植牙,现在牙口好着呢,吃嘛嘛香! 口腔门诊的副主任技师侯康林细心地发现,周继林每次都会为老 年患者制作两副牙:一副吃饭用;一副讲话用。周老会分别考虑不 同场合对牙齿实用和美观的要求,老年人都非常满意。 回望 60 年前,总医院口腔科连一张病床都没有,到今天拥有 40 多位高级职称人才、80 张床位、130 多张口腔诊疗台。连来自西 方国家的患者都感慨,这儿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远比他们本国的好, 费用也比本国便宜。这都是恩师周继林和洪民两位专家教授打下雄厚 基础的结果
10、。刘洪臣抚今追昔,感触颇深 1995 年在纪念从医 55 周年之际,周继林曾写下这样的感言:如 今我俩已届暮年,喜见人才辈出,学有创新,且接力已有后来人,感 到无限欣慰。青山夕照,当更显光彩。最后,引杜甫诗一首以共勉: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摧。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 开。 2农民工的贴心人 记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 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陈家顺 农民工说他是自己的贴心人,用工企业称他是招录员工的红娘, 驻地相关部门把他当做劳务合作的桥梁,县委政府评价他是本地 优秀干部的表率。他就是陈家顺。 陈家顺勤奋工作、真情服务的先进事迹,赢得了广大服务对象的 好评和
11、社会各界的赞誉,被新闻舆论界誉为卧底局长、养猪局长、 潜伏局长、招工局长。 劳务站长的大作为 针对全县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农民群众普遍存在的怕外出上当受 骗、怕找不到合适工作、怕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沾益县于 2007 年 3 月在本县务工人员较集中的浙江省义乌市建立了云南省首 个县级驻外省劳务工作站。陈家顺被组织上物色选派到义乌任工作站 站长。 一上任,由于工作开局良好,影响带动了全市的劳务输出工作, 2008 年,市政府在该站加挂了曲靖市驻义乌劳务工作站的牌子。在 他的努力下,曲靖市和沾益县驻义乌劳务工作站逐步成为全市、全县 向省外输出劳动力的桥头堡。至 2012 年 2 月底,该劳务工作
12、站累计 直接宣传发动和输出安臵曲靖籍民工 8000 多人到浙江和江苏省务工, 间接带动输出农民工 1.2 万余人,累计调解与民工有关的各类纠纷 1000 余起,协调企业垫付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用 7 万余元; 成功协调解决劳资纠纷 57 起,为民工挽回损失 56 万余元;化解集体 辞职或罢工事件 20 余起;帮助民工购买往返车票 6500 人次。 卧底局长的民工情 为深入了解掌握相关企业的真实情况,他以民工的身份卧底 进企业打工。他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民工生活,与民工促膝 谈心,端正他们的思想;与企业反复沟通协调,尽可能满足民工们的 正当合理要求。他先后深入 5 家用工企业,以民工的
13、身份应聘到企业 卧底等各种方式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 700 余家各类企 业,累计向曲靖市和沾益县有关部门提供了 210 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 企业用工信息。 他选择了需求不同性质岗位人员,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年龄、 性别要求都不高的一个饰品企业去打工。尽管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 隔三岔五还得想方设法请求更换岗位进行体验,但他还是咬牙坚持干 了一个月。后来他再次到另外一个小型饰品企业打工 1 个月,了解到 这个企业工作环境较好以后,才介绍家乡民工进去工作,大家都很满 意。 陈家顺听说江苏扬州的劳动执法情况和企业工作环境都很好,就 亲自跑到了扬州宝亿制鞋厂去打工。在 1 个月的卧底工作中, 他尝试
14、了成品、包装、拉线头等各个岗位的工作,充分证实了厂家招 工时宣传的工作待遇的真实性后,从家乡组织了 80 多名农民到宝亿 制鞋厂打工。现在,曲靖市有 350 多人在该厂工作,每人月均工资在 1800 元以上。 三心赢得各方赞誉 让务工人员安心,让务工人员家人放心,让用工单位称心,这是 他为自己和工作站提出的工作原则与要求。 务工人员病了、住院费凑不齐了、创业遇上困难了、没有伙食费 了、孩子没人带为难了,只要有事找到陈家顺,他总是热心给予帮助, 从不推辞。 每次新带领一批农民工外出,他的叮嘱都让乡亲们感动。每一次 外出前,他都协调县卫生、公安部门对大家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禁毒宣 传教育。 陈家顺的工作改变了很多农民群众的命运。徐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