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关工作,“能说”比“能写”重要!机关工作,“能说”比“能写”重要! 之前,看宫斗剧,各大嫔妃之间唇枪舌剑,非要在话锋上较个高低,占一些口头上的便宜,才心安理得,就觉得特别无聊。 心想这帮人简直是吃饱了撑得,心胸狭隘,爱慕虚荣,有这功夫,干点什么实实在在的事儿不好?但随着机关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渐渐发现,很大程度上,口舌之争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事,“能说”比“能写”重要! 一、集体学习竟然变成了朗诵比赛 这几年,党建工作越抓越紧,其中一个显著表现就是党员学习越来越多。就拿党小组学习来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 在党小组调整之前,我觉得一切还好。每次学习都是按部就班,每人读一段指定书目,然后谈一下心得体
2、会。但党小组调整之后,我发现情况不妙。 不妙在什么地方呢?党小组组长一般都是由年轻同志担任,年轻同志就涉及到相互竞争,乃至将来的提拔晋升。调整后的党小组组长明显把小组学习当成了他的练兵场,每次学习那就是他的个人表演,从头至尾,就听他一个人在那念来念去,即使口吐白沫也在所不辞。 好在轮流坐庄,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党小组组长换成了另外的年轻同志。新组长上任,第一次组织学习,想继续上演专治统治。没成想,拼命地念到一半,就被领导截了胡,说,你歇歇,我来念吧。至此,我确信,之前组长的专治统治是领导默许的。至此,组内的学习活动,正式转入了一片混乱的厮杀新时期。 具体如何厮杀呢?就是谁念哪一部分,提前不明确
3、,上来就是一个人先念,一旦此人卡壳,或者其他人觉得他念得够久了,就张嘴开始发声打断,实现无缝对接。 于是就有了彼此有竞争关系人员的相互打断和大家集中精力找时机发声的热烈生动的局面。至于那些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习惯于猫着的人,那就自生自灭吧。谁让你不积极主动呢?于是一次风平浪静的学习俨然变成了一场朗诵比赛。 至于接下来谈心得体会,那更是一片混战,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你一言我一语,没人给你长篇大论的机会。那些等着让人逼着赶着发言的人,就等着吧。 二、一个人说话,其他人听着 其实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上任组长即使口吐白沫也要说个没完呢?为什么新组长也想口吐白沫呢?为什么好端端的
4、学习非要变成朗诵比赛呢?大家把心思用在学习内容的思考上不好么? 很明显,其背后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大家都想提前占有那张走上领导岗位的船票。 我们都知道,机关工作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开会。开会的本质就是所有人的正面交锋,而最主要的交锋的武器不是别的,是我们这张嘴,是我们这张嘴说的话。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开会不说话的人,没有存在感的人,不会有好的发展。因为你都没有武器,那能打胜仗么?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领导说,如果一件事大家有异议,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开会表决。因为有些人只会私底下折腾,一旦拉开架势正面交锋,立马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连个屁都不放。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很明显的决定,还是要
5、兴师动众,耗费时间精力,把大家叫到一起,讨论来讨论去。因为只有通过开会这种正面交锋的形式,才能够把那个很明显的决定合法化。一旦开会通过,即使你心里再不满意,那也得接受。因为开会时,你在场,你已经同意了。你同意了,就要照办。 所以说,开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导手段。那么,开会时,谁最有发言权呢?谁讲得最多呢?那就是领导。 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再简单的问题,到最后领导都要长篇大论一番,其他人只有闷头听着、好好做笔记的份儿。 我们不难发现,每次开会,每个人讲话的长短是与他的职位相对应的。级别越高的领导,讲的时间越长,级别越低的领导,讲的时间越短。你在那个位置,即使是重复的废话也要慷慨激昂地讲上两句。你没
6、在那个位置,即使你有再多的话想说,也轮不到你说。 然而,事物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就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领导因为是领导,所以可以多说。反过来也成立。因为你经常多说,说得多了,也就成了领导。 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领导,通过开会时的表现就能判断。很难想象一个开会时不说话、或话说不好的人,能够在走上领导岗位的一刹那就把话说好;能够在走上领导岗位的一刹那,大家就愿意听他说话。我们也很难否定,一个开会时经常多说的人,走上领导岗位时,大家能不愿意听他说。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次学习竟然变成了朗诵比赛。所以,能说很重要。至于你说得好不好,那不重要,哪怕是正确的废话也没关系,只要你在说。 至于你满肚子墨水,锦绣
7、文章,那不重要。如果你不说,或肚子里有,说不出来,那正好是给领导写讲话的好材料。 三、日常的每一次表现都像是在面试 想到这,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宫斗剧中的美女嫔妃们要逞口舌之强了。因为这关系到她们的荣华富贵啊。一次败下阵来没关系,两次败下阵来没关系,次数多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变了,别人从气场上、心理上就把她至于自己之下了,久而久之,彼此之间的实际地位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的。 想到这,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有些人嘴不饶人、铁齿铜牙了。我有个大学同学是班干部,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有次聊天,他甚为得意地说,领导表扬他了。表扬什么了呢? 他说他们领导和另外一个同事说,你看小张,你跟他说什么,都说不倒
8、他,他都能给你怼回来。 我当时甚为不解,觉得领导评判人的标准真怪,这算哪门子表扬呢?现在看来,还是领导眼光独到、一针见血啊。 如此看来,其实不光开会,日常工作中我们与领导同事的每一次交锋,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发展啊。 同事之间的一次讨论、一次辩论,向领导的一次汇报、一次反馈,一次当众的发言,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如此看来,这又何尝不是一次又一次的面试呢? 所以,我们首先要高度重视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交锋,全副武装地投入到其中去。切勿觉得这是无关大碍的小事,听之任之,不管不顾。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这样一次又一次交锋的特点。那就是感性大于理性。不要斤斤计较于逻辑是否严密,描述是否准确。其重点不在这里。因为话语的交锋只在瞬间,重要的是瞬间给人的一种感觉。至于是否有漏洞,那另当别论。话语之间,重点考验的是反应的灵敏程度,而不是看问题的深度。 换言之,在没有进行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如果你一味地追求全面合理,那就必然要影响到反应的灵敏程度,进而支支吾吾、磕磕巴巴。这时,即使你说得在理,那也会给人不在理之感。 反之,如果你反应快速肯定,即使说得有漏洞,听的人一下子也抓不住,给他的感觉也是你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