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0 2 3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Journal of Bengbu UniversityJan.2 0 2 3Vol.12,No.1六安市茶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预测收稿日期:2022 08 12*通讯联系人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20A0395);皖西学院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WXSK202037);安徽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9jyxm0350)。作者简介:刘晓婉(1989 ),女,安徽六安人,讲师。E mail:491039129 qq com刘晓婉*,李晓然,岳芹(皖西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安徽六安237000)摘要:分析了六安市茶产业集群的
2、发展状况,运用指数平滑法对茶产业集聚效应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进而探讨了六安市茶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针对茶产业集群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为开展大别山区茶产业集群向专业化、集中化趋势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关键词:乡村振兴;茶产业集群;指数平滑法;六安市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1 0072 06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Lu an Tea Industry ClusterLIU Xiao-wan*,LI Xiao-ran,YUE Qin(School of Finance and Mathematics
3、,West Anhui University,Lu an,237000,Anhui)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 industry cluster in Lu an City was analyzed in this study,and the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ea industry agglomeration effect was predicted by using exponential smoothingmethod,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tea industry com
4、petitiveness were discussed,the solutions to theproblems faced by the tea industry cluster were proposed,and thu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n the trendof specialization and centralization of tea industrial cluster in Dabie Mountains was providedKey words:ural evitalization;tea industry cluster;expo
5、nential smoothing method;Lu an City茶产业是六安市重要的特色产业,截至 2021 年底,全市茶叶种植面积 78.78 万亩,茶叶产量 3.78万吨,综合产值 151 亿元,位居全省前列。近几年,六安茶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拉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集中程度从侧面反映了六安茶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发展茶产业集群成为六安市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各茶叶产区的集中度测算成为迫切需要。目前,国内学者主要通过测量集中系数和区位熵等指标来研究茶产业的集聚效应。例如,宋燕平、王延荣等人利用区位熵和产业地理集中度,对安徽茶叶产业的集聚进行了测量和分析1。本文将采用指数平滑法预
6、测六安市茶叶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并尝试提出提升六安市茶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大别山区茶产业集群专业化、集中化趋势发展提供参考。1茶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茶产业 基 地 条 件。目 前,六 安 市 茶 园 面 积78.78 万亩,累计建立六安瓜片高标准茶园面积28.1 万亩。全市已建成六安瓜片“双替代”示范面积 17 万亩,生产六安瓜片的茶园完成“三品”认证已达 43.4 万亩。交通条件。六安至安庆铁路是皖西南重要的城际通道,也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江、京港高速铁路的重要联络线。水利设施条件。六安市有七大河流,包括淠河、史河、杭埠河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治淮工程的大规模开展,六安市相继建成
7、龙河口、白莲崖、梅山等DOI:10.13900/ki.jbc.2023.01.012水库,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淠史杭人工灌溉区。2茶产业集群发展现状2 1品种多得益于优越的气候环境,六安市茶叶资源丰富,品类众多(见表 1)。茶叶种类涵盖绿茶、红茶、黄茶、黑茶四大茶类,多样性在全国名茶产区都较为罕见。除金寨红茶、霍山红茶,六安市还有金寨翠眉、六安篮茶等多个地方名茶。2 2规模大全市茶叶种植面积 73.8 万亩,茶叶产量 3.3 万吨(其中春茶、名优茶、绿茶、红茶、黄茶、黑茶分别为 1.505 万吨、1.365 万吨、2.49 万吨、0.036 万吨、0.762 万吨、0.01 万吨)。
8、全市有 1 家茶企在“新三板”上市,有10 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65 家市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见表 2)。现有约 50 万人从事茶叶种植、约 8 万人从事茶叶加工、约 5 万人从事茶叶销售。表 12019 年各品种茶叶生产产量万吨地区干毛茶总产量名优茶绿茶红茶黄茶黑茶六安市3 2981 3652 490 0360 7620 01舒城县0 320 130 30 0200金寨县0 950 410 660 010 280霍山县1 0080 1550 5750 0060 4270金安区0 070 030 0400 030裕安区0 950 640 91500 0250 01表 2龙头茶企、茶叶专业
9、合作社数量个地区龙头企业合计国家级省级市级茶叶专业合作社合计国家级省级市级六安市940106530781854舒城县290281451515金寨县260422601618霍山县170215752316金安区500515100裕安区170215123452 3品质优自古以来,六安茶叶因其优良品质为人所称赞。六安瓜片以其独特的品质获得中国“十大名茶”“国际先进水平”“第十二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特别金奖”等荣誉称号,六安茶叶品质优良的特点一次次地被展现在公众面前(见表 3)。表 3高品质茶叶生产情况地区高标准茶园总面积新增面积亩效益单产水平三品认证/万亩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万亩/万亩/元亩1/公
10、斤亩1总面积六安28 110 91647555 23553 440 31521 78513 4舒城30 510000507 26 50 60 1金寨60 280007525 415100 4霍山18 60 2440060 9418 418 410 12金安区0 510 013500350 2000 2裕安区00002 20 4151 08510 72 4品牌亮2018 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六安茶谷评为“全国六安瓜片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2020年,“六安瓜片”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经六安市委市政府多年的扶持和培育,全市现有中国茶叶类驰名商标 3 个,安徽省著名商标 37 个,形成了抱
11、儿钟秀、徽六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品牌(见表 4)。37刘晓婉等六安市茶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预测表 4优势特色茶产业集群省级以上著名商标一览表商标名称商标级别企业名称产品类型注册时间一笑堂中国驰名商标安徽一笑堂茶业有限公司茶叶2015霍山黄芽中国驰名商标霍山县茶叶产业协会茶叶2002舒绿园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舒绿茶业有限公司茶叶2007舒城小兰花安徽省著名商标舒城县茶叶产业协会茶叶2008清茗安徽省著名商标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茶及附属品2014冷水村著名商标六安市冷水村有机茶厂茶叶2012笑春堂著名商标六安市笑春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叶20103茶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3 1发展目标、功能划分
12、及格局分布模糊不清目前六安市茶叶企业发展目标不明确,茶叶制成品同质化严重,各类产品性能、外观相互模仿,逐渐趋同,企业分布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分散程度较高,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分布存在不均衡的问题,茶企业的空间分布与资源分布不协调,交易市场、仓储物流园区分布较为集中,服务辐射范围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集群发展水平低。同时,六安市茶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茶产品区域性生产过剩,大量劳动力聚集于茶叶的种植与采摘,第二产业吸收劳动力的速度有限,产品更新周期长,服务于茶产品宣传与销售的人员过少,发展缓慢,六安市茶叶产业结构尚需优化。3 2品牌影响力有限六安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体影响力不够,大量资金被投入于产品生产
13、,产品宣传力度小,六安茶企知名度较低。我国茶叶分为六大类,数量高达上千种,其中,武夷山大红袍、西湖龙井、信阳毛峰和安溪铁观音等产品占据了市场的主体地位。六安瓜片虽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但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有限,以六安瓜片带动六安地区茶产业整体发展尚未发挥很好的效果。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等区域公用品牌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企业品牌虽然很多,但对外知名度不响,提升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刻不容缓。茶叶品牌培育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3 3 3加工工艺落后、加工能力不足目前,六安市茶叶企业仍然以低水平同质化加工为主,产品品种单一,以加工制作春茶和低端的茶叶产品为主要业务,加工工艺落后,对夏茶、秋茶资源的
14、开发利用严重不足,未投入相应资金与劳动力以维持速溶茶、茶饮料、茶食品等茶叶衍生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致使茶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经济效益差,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从企业的整个深加工链条来看,产品的加工深度和广度不够,链条过短、过窄,仍需延长相关产业链,实现产品深加工,招聘新型企业管理、创新人才,加大技术投入,以发展企业文化为重要抓手,以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4。3 4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六安市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与大型茶叶集团较少,缺乏年产值 5 亿以上的龙头企业,虽然个别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主动引领的意识,但各茶企仍以独立经营为主,企业间交流合作程度低,生产标准不尽一致,规模化生产程度有待提升,霍
15、山黄芽、六安瓜片等名茶的整体形象和茶产业的长远发展受到深刻影响5。同时,六安市中大型茶叶企业与茶农间的利益关联甚微,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不完善,还未形成良好的“种植 生产 销售”的产销一体化模式,中大型茶叶企业对农户增收能力的带动作用有限。3 5市场营销理念陈旧六安市茶企市场营销理念陈旧,仍以传统的线下销售为主,且门店经营成本高,受人流量、交通等因素影响大,主要聚集在六安市区以及下辖乡镇,高达 70%的线下门店分布于省内市场,只有少部分门店进入至全国市场,区域分布差异大。同时,六安市茶产业缺失互联网、自媒体平台等新型营销模式的引入,线上营销渠道尚不畅通,产业链并不完善,农村茶
16、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走出去”瓶颈,省外市场竞争力弱,开发新型茶产业营销模式迫在眉睫。3 6要素保障有待加强随着大别山区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六安市各县乡政府财政部门均设立茶产业专项资金,以助力47蚌埠学院学报2023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总第 67 期)图 1集聚效应与集群发展脉络图六安市茶产业进一步发展,但目前茶园保险覆盖范围仍然太小,茶园受天气、害虫等外来侵害问题亟待解决,茶农利益保障不足;茶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电力系统、排水灌溉网络以及道路交通网络有待进一步提升,设备机械化标准化管理存在难度;缺少茶叶产业开发人才投入,劳动力被大量投入到生产阶段,方式单一,效率低下,产学研合作力度不够,科技人才力量薄弱。4基于指数平滑法对六安产业集聚效应的预测通过分析发现,六安市产业集群发展存在不足,但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产业的集聚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集群程度的发展趋势,因此,针对茶产业集群所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对策,本文将运用相关性分析对集聚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见图1)。4 1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一般指“皮尔逊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即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一对一的分析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