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政干部口袋读库读书的学问作者杜成凡出版发行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北大街147 号邮编:710003)印刷西安市建明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开本787mm 1092mm48 开1.75 印张字数41 千字版次2012 年2 月第1 版2012 年2 月第1 次印刷书号ISBN 978 7 224 10088 4定价10.00 元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圬听圬听读书的学问/杜成凡著.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2 0 1 2(党政干部口袋读库)ISBN 978-7-224-10088-4001第一篇大师谈读书/001一、蔡元培谈读书/001二、吴晗谈读书/004三、梁实秋谈读书/006四、培根谈
2、读书/009五、叔本华谈读书/011第二篇读书的意义/015一、读书的意义/015二、为什么读书/020三、读书明德/021四、读书和做人/023五、读书的三重境界/025六、读书“三养”/027第三篇读书的方法/029一、鲁迅的读书方法/029二、名人读书法/032三、读书要领/036002四、读书六勤/039五、读书五善/042第四篇读书的经验/046一、曾国藩的为学观/046二、今天,我们要读什么书/048三、什么书是好书/050四、读永恒的书/052五、读书四境/053六、领导干部的为学之道/055第五篇读书的感悟/059一、读书须求真境界/059二、让家庭多点儿“书卷气”/067三、
3、读好自己这本“书”/068四、读书是一种幸福/071五、以读书为乐/072六、少些应酬,多读些书/075001第一篇大师谈读书一、蔡元培谈读书蔡元培(18681940),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早年为进士,翰林院编修,后又赴德留学。曾任中国教育会会长,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著有 蔡元培选集等。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党政干部口袋读库00260 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为前车之鉴。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
4、据词章两类。我的嗜好,在考据方面,是偏于诂训及哲理的,对于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烦的;在词章上,是偏于散文的,对于骈文及诗词,是不大热心的。然而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并且算学书也读,医学书也读,都没有读通。所以我曾经想编一部说文声系义证,又想编一本 公羊春秋大义,都没有成书,所为文辞,不但骈文诗词,没有一首可存的,就是散文也太平凡了。到了 40 岁以后我始学德文,后来又学法文,我都没有好好儿做那记生字练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剥地看书,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做一回短期的演说。在德国进大学听讲以后,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心理学、美学、美术史、民族学统统去听,那时候这几类的参考书,也就乱
5、读起来了。后来虽勉自收缩,以美学与美术史为主,辅为民族学,然而他类的书终不能割爱,所以想译一本美学,想编一部比较的民族学,也都没有成书。DUSHUDEXUEWEN读书的学问003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动笔。我的读书,本来抱一种利己主义,就是书里面的短处,我不大去搜寻它,我止注意于我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这本来不算坏,但是我的坏处,就是我虽读的时候注意于这几点,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若是有时候想起来,除了德文书检目特详,尚易检寻外,其他的书,几乎不容易寻到了。我国现虽有人编“索引”、“引得”等等,专门的辞典,也逐渐增加,寻检自然较易,但各人有各自的
6、注意点,普通的检目,断不能如自己记别的方便。我尝见胡适之先生有一个时期,出门时常常携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或其他忙里偷闲时翻阅,见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铅笔做记号。我想他回家后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续。我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到新隽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这虽是文学上的把戏,但科学上何尝不可以仿呢?我因从来懒得动笔,所以没有成就。我的读书的短处,我已经经验了许多的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的短处,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动笔,这一定有许多成效。党政干部口袋读库004二、吴晗谈读书吴晗(19091969),史学家。清华大学
7、毕业以后,曾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对明史的研究尤有成就。著 有朱元璋传 、史事与人物等。经常有些青年人,也有些中年人,其中有学生、教师,也有编辑工作者等等,他们提出问题,怎样做才能读好书,作好学术研究工作?特别是当前各个高等学校学生都在奋发读书的气氛中,这个问题也就显得很突出。要具体地谈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学生该读什么书,或者研究什么题目,该读什么书,这是各个教研组和研究导师所应该答复的。这里只能谈一点基本的经验。首先是方法问题。有老话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寻章摘句式的,读得很细心,钻研每一段,以至每一句,甚至为了一个字,有的经师写了多少万字
8、的研究论文。其缺点是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对所读书的主要观点、思DUSHUDEXUEWEN读书的学问005想却忽略了。另一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这种人读书抓住了书里的主要东西,吸收了并丰富、提高了自己,但是不去作寻章摘句的工作。明朝人曾经对这两种方法做了很好的譬喻,说前一种人拥有一层子散钱,却缺少一根绳子把钱拴起来。后一种呢,恰好相反,只有一根绳子,缺少拴的钱。用现代的话说,这根绳子就是一条红线。这两种方法都有所偏,正确的方法是把两种统一起来,对个别的关键性的章节、词句要深入钻研,同时也必须领会书的大意,也就是主要的观点、立场,既要有数量极多的钱,也要有一条色彩鲜明
9、的绳子。在学习理论的时候,还必须联系实际,才能学得深,学得透。其次是先后问题,先读什么,后读什么。是先读基础的书呢,还是先读专业的书呢?例如学习中国历史,是先学好中国通史,还是先学断代史或专门史呢?有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走了冤枉路,把先后次序颠倒了,不善于读书。其实道理极简单,要修一所房子,不打好基础,这房子怎么盖昵?你能把高楼大厦建筑在沙滩上吗?以此,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书,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钻研,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更广。“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话是有道理的。有党政干部口袋读库006的书必须多读,特别是学习古典
10、文学,那些范文最好是能够读到可以背诵的程度。除了多读之外,还得多抄,把重点、关键性的词句抄下来,时时翻阅,这样便可以记得牢靠,成为自己的东西了。多读多抄,这个二多是必须保证的。第三是工具问题,认识了字并不等于完全了解这个那个名词的具体意义,有些专门术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意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容易理解的。解决的方法是善于利用工具书,也以学习历史作例,不懂得使用 辞源、历史人名辞典、历史地名辞典、历史地图、历史年表和历史目录学,在研究历史科学的康庄大道上,也还是寸步难行的。要多读书,用功读书,但是还得善于读书。三、梁实秋谈读书梁实秋(19031987),本名梁治华,字实秋。原籍浙江杭县,生
11、于北京。他左手写散文,右手写评论,著作等身,成就非凡。主要作品有 雅舍小品、清华八年 、秋室杂忆 、槐园梦忆、梁实秋散文(四集)。DUSHUDEXUEWEN读书的学问007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 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抄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
12、无以复加。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 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 1600 余种,分为 55 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二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个人的兴趣和需要。党政干部口袋
13、读库008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地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地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14、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例如,艺术家DUSHUDEXUEWEN读书的学问009就另有一种修为。“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偕往,至蓬莱山,留
15、伯牙宿,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洞崩拆之声,山林浥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成,成连刺船迎之面返。伯牙之琴,遂妙天下。”这一段记载,写音乐家之被自然改变气质,虽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禅宗教外别传。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顿悟即能明心见性。这究竟是生有异禀的人之超绝的成就。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书,本身就是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四、培根谈读书培根(15611626),英
16、国哲学家与政治家。他的哲学思想充分反映在其著作学术的进展和 新工具之中。党政干部口袋读库010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退隐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那些有实际经验而没有学识的人,也许能够一一实行或判断某些事物的细枝末节,但对于事业的一般指导、筹划与处理,还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胜任。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读书便是迟滞,过分用学问自炫便是矫揉造作,而全凭学理判断一切,则是书呆子的癖好。学问能美化人性,经验又能充实学问。天生的植物需要人工修剪,人类的本性也需要学问诱导,而学问本身又必须以经验来规范,否则便太迂阔了。机巧的人轻视学问,浅薄的人惊服学问,聪明的人却能利用学问。因为学问本身并不曾把它的用途教给人,至于如何去应用它,那是在学问之外、超越学问之上、由观察而获得的一种聪明呢!读书不是为了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找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慢咽,慢慢消化。也就是说,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必须全部精读。有些书不必去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