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一 部 分夯实基础 追求卓越八 项 要 点校训:知行合一办学目标:建成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成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人才培养规格:应用开发型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知行合一 双核协同(主要特色)办学理念:三为本 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治学原则:国际性视野与地方性需求相结合,工程应用与学术研究相统一办学战略:双合作 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与国内外名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办学政治保障:“三促三带”以党建为先导,促进学科、质量、队伍建设;以党风为引领,带动教风、学风、校风提升3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追求卓越我们的憧憬与实践宁波工程学院高教所 梦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
2、远。要办好一所大学,不能没有激情与梦想。回顾宁波工程学院(含宁波高专)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以顽强的斗志和不竭的激情,去追寻一个又一个梦想的过程。今天的宁波工程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工科为主,文、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年,作为联邦德国合作建设的四所高专之一,我们致力于办全国最好的高专。建校初期,高专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在 亩杂草丛生的土地上艰苦创业,实现了当年筹建、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奇迹。年内教学大楼、实验楼、图书馆拔地而起,全日制在校生 多人。年创业期()创造了被德国亚琛应用技术大学前校长斯特利尔博士称为的“高专速度”。随后的 年改革期(),我们以原国家教委示范专业为龙
3、头深化教学改革,于 年创建为全国示范性高专。年,我们开始艰难的升本之路,年跨越期()三次冲击升本,终于在 年圆梦,一举从最优秀的专科院校升格为最年轻的本科院校。此时的宁波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宁工”),面临专业建设强,而学科建设弱;应用型特色明显,而创新性不足;教师双师素质强,而学术水平弱的现实。与此同时,中国高等教育正经历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建设的重大转型,这就意味着,我们将面临内部结构调整和外部环境巨变的双重压力,我们将面对既要发展规模又要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追求卓越首当夯实基础。宁工人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开始了专科到本科的“化蝶”之变。专科到本科的变化,始于人们教学观念的转
4、变,年升本后我们随即开展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奠定了本科教学的认识基础。同年,校训校标通过海选确定,“知行合一”成为新校训。本科之于专科,学术要求差异悬殊,学术水平弱成为我们最突出的短板,强化科研必不可少。年召开的科技工作会议,提出了科研工作新目标,科研新政也随之制定出台。教学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年我们进行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和召开了教学工作大会,夯实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开始进行规范的本科教学管理。同年出台的枟五年发展计划及中长期规划枠开始了本科院校发展的谋篇5夯实基础 追求卓越布局,我们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的办学理念,着力开拓一条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之路。年召开了师资工作大会,将师
5、资队伍建设作为战略重点,提出建设一支“崇尚师德、精通教学、善于创新”的师资队伍。同年,我们开始着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维护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建立与本科教学相适应的教学工作体系。年在五届二次教代会上,我们确立了“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的实质性转变。同年提出“双合作”办学战略,以开放办学和借力提升来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年我院枟 年发展规划枠出炉,进一步明确了学院总体定位,提出实施六大策略以实现学院宏伟蓝图。全院师生攻坚克难,完成了风华校区建设的一期工程和翠柏校区的改造工程,教学基本建设实现教学仪器设备生均万元、馆藏图书生均
6、百册的目标,阔步迈入了万人高校的行列。升本之后的 年黄金发展期(),学院的发展过程,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恢弘画卷,发展脉络逐步清晰,发展蓝图逐渐明朗。升本之后,我们面临三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大学?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追求卓越的发展目标?要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大学理念的指引。大学理念是大学愿景的指导原则,它是对大学的精神、使命、宗旨、价值观的概括性论述。校训是大学理念的核心和灵魂。追忆往昔,我们曾以“团结、创新、讲实、求精”为校训铸造了专科历史的辉煌;展望今朝,我们又以何种理念作为引领,实现追求卓越的本科办学目标?一所大学的校训,往往是学校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治学精
7、神和办学传统的理性抽象。经过全院师生广泛参与和热烈讨论,凝聚中国千年哲学智慧的“知行合一”最后成为校训首选。“知”与“行”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对著名命题。我院确立“知行合一”的校训,就是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我院求真务实的办学传统。“知”用来称谓主观对客观的认识,“行”则用来称谓主观见诸客观的行动,“知”既指知识理论,又指追求真理;“行”既指实践行为,又指勇于探索。新形势下的“知行合一”,早已超越了五百年前王阳明时代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统一,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哲学思想。“知行合一”不仅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包含了勇求真知、勇于实践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校训鼓舞着广大师生不断追求真理
8、、实践真理,激励着我们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大学?这是我们要回答的第一个根本问题。“任何时期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我院有着优良的工程教育办学传统,作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宁波市全额拨款的普通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是我们的重要使命。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改变“千校一面”的发展状况,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地方高校办学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综合以上6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追求卓越思考,我们要办的大学是“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成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创办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大学来自数代宁工人追求卓越的梦想。“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国内知名
9、”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特色是指“优中更优”,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品牌。服务地方是我们特色的来源之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果我们做到了特色鲜明和服务地方,那么国内知名就会水到渠成。第二个根本问题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与人才培养定位有密切的联系。教育部领导曾经指出,新建本科院校的关键是要解决好科学定位问题,应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我们将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为应用开发型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即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现代工程师培养思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开发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应用
10、开发”的概念来源于技术链和工程链。在“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技术服务、技能操作”的技术链中,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处于中间位置,以技术应用为主,辅之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合称为应用开发型人才。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营销、管理和咨询”的工程链中,我们培养的是从事生产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检测和营销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师。大学不是培养单纯的劳动者,而是培养完整的人。现代工程师应该德才兼备,既要有社会主义信念、社会责任感、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也要有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工程意识,还要有到一线艰苦创业的献身精神。我们培养的人才也不局限于现代工程师,而是一个完整的人才群体。我们开设的经济管理、人文外语等
11、专业,也可以培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社会精英。与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的是“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知行合一”既是我们的校训,也是人才培养的指导理念,“双核协同”是培养途径和方法,是指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技能协调发展,这一培养途径和方法也是我院的主要特色之一。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传授,使学生建立专业理论构架;通过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再经过核心课程与核心技能之间的相互渗透、协同发展,使学生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在“知行合一、双核协同”总模式的统领下,各专业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分模式,实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当前,长三角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亦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现
12、代工程师,我们回归工程,是主动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由于我们的不懈追求,我院近期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首批试点高校。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追求卓越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如何才能办成高水平大学?现代大学的特点,在于“有大师、有大业、有大度、有大雅”。“有大师”是指7夯实基础 追求卓越有一支师德高尚、造诣精深、诲人不倦的教师队伍;“有大业”是指有校舍充足、设施先进、资源丰富的教学基本条件;“有大度”是指有海纳百川、学术自由的大学涵养;“有大雅”是指有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校园文化。高水平大学是办学理念先进的大学,是教学基本条件优越的大学,是师资队伍优秀的大学,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优异的
13、大学,是有一批优秀教学科研成果的大学,是有一批高层次朋友和合作伙伴的大学。怎样才能办成高水平大学?我们认为,“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是办成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是具有普适性的高校发展规律。质量立校,是指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高校永恒的主题。要卓有成效地实施“质量立校”,我们就要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建设为保障,构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效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积极性、充满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以确保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年我院制
14、定出台了“教学质量工程”,具体内容有:建设“三重”重点专业、重点课程、重点实验室,培养“两优”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度规范、联动机制和运行体系,从教学质量生成、保障、管理、监督、评估、反馈与改进等六个方面实现了对本科教学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目前,我院本科教学工作框架正在逐步完善,本科专业布局基本完成。在我们的努力之下,形成了一批全省有影响力的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和重点实验室,拥有了一批具有知名度的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人才强校,是指将人才资源
15、作为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把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升本以来,我们围绕引进、培养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立健全了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引凤筑巢,建立灵活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年 月开始实施“聚英 工程”,计划在 年内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 名。目前,已有来自美、英、德、法、意、日等 个不同国家的留学人员来校工作。德才并举,建立人事相宜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年 月启动了“育英 工程”,旨在 年前培养优秀教师 名,加强优秀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的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拓宽党政管理人才队伍、师资队伍、后勤服务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促进三支
16、队伍素质的共同提高。分层分类,建立和谐稳定的人才发展机制。我们将人才发展机制与8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追求卓越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并举,开展了“五个一批”工作,即凝练一批重点学科方向,培育一批科研团队,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批精品应用项目,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优化资源,建立各尽其长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既规范合理又多样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优化岗位结构,强化竞争意识,实现任务、职务与岗位管理的和谐统一。规范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保障机制。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以上举措优化了人才发展软环境,使人才工作焕然一新,三支队伍总量不断增加,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建设总体上了一个新台阶。服务兴校,是指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院的发展战略和历史使命,以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来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高学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要实施服务兴校,转变服务理念是前提,提高服务能力是关键。我们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服务地方的历史,我们要继续秉承“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立足宁波、辐射长三角,为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