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目录中国古代科技文物文物考古年代的判定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大发现 傅斯年与殷墟发现“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 全国孔庙知多少 秦始皇陵探秘 古俑:历史的见证 古代早期封建地主的“地下庄园”天下多少武侯祠 山西历史文物 华夏古塔妙用多 中国的金字塔 我国最古的灯塔 中国大佛集“最”“千佛”胜迹知多少 石像生的由来 昭陵六骏的命运“石狮大使”遍五洲 四座“三绝碑”历史上的无字碑 驮古碑者不是龟 十三经刻石碑 长江“水下碑林”现存最古老的刻石 汉画像石:石头的生命 全国最大的石刻标语 衮雪摩崖与魏武精神 石笔奇观 世界上最早的飞鸟化石 缯书,得而复失的国宝 古瓷铭文及其史料价值 举世瞩目的三星堆文
2、物 法门寺文物中的“世界之最”莫高窟被盗的四幕悲剧 万件珍贵文物回归记 三峡工程与考古发现 青铜镶嵌工艺 古代青铜器名称和用途 孔府商周青铜“十供”铜奔马之谜 中山铜像知多少 中国“古钟之王”中华玉文化 和氏璧与传国玺 玉中精英:和田玉 梅花玉 广东绿 缠丝玛瑙 别具一格的淄博文石 景纹石 漫话“如意”鼻烟壶 陶器 文物鉴定知识陶器 文物鉴定知识瓷器 文物鉴定知识玉器与玉文化 紫砂茗壶 薄胎瓷 古代名窑 微雕 泥人张彩塑 撕纸作品 高密风筝 宫灯 走马灯 三锦四绣 傣族织锦 刺绣 发绣 烟台抽纱 蜡染的风采 故宫里的金质“七珍”“八宝”书书书中国古代科技文物暗花龙纹宣纸清(公元 年)。纵 厘米
3、,横 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宣纸是中国著名的书画纸。唐代已有生产。明清宣纸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掺入定量的楮皮与稻草制浆抄造而成,是皮纸的一种。白雀元年施胶纸后秦(公元 年)。长 厘米,宽 厘米。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纸表面涂布了一层淀粉糊,是迄今所发现的世界最早的表面施胶纸。这种加工纸结构紧密、表面平滑,可塑性、抗湿性、不透水性都较好。有利于书写、绘画。残写经纸北凉(公元 年)。纵 厘米,横 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公元世纪以后纸写本书籍和经卷大量增多。此纸白度增加,表面比较平滑,结构较紧密,纤维束较少,有帘纹,纸质较细薄。质量明显提高。浑仪浑仪是古代测定天体位置
4、的坐标仪器,自汉代以来历朝都有制造。本件原为北宋水运仪象台的一部分。仪座为十字水平,仪体分三层:外层为“六合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和经纬度;中层为“三辰仪”,测定一年四季和日月星宿的位置;里层为“四游仪”,设有望筒以便窥测目标。原仪为铜体。石刻天文图碑南宋淳祐七年(公元 年)刻。原碑高 厘米,宽 厘米,碑额题:“天文图”三字。现存于苏州石刻博物馆。此图系依据北宋天象观测资料刻成。星图外圈直径约 厘米,星图本身直径约 厘米。整个图上共刻绘恒星 颗,还刻有赤道、黄道、二十八宿区线以及银河的界线。纸地图西汉(公元前 公元年)。最大残长厘米。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号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此地图用纸是目前世
5、界上最早的纸。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大麻,是西汉早期麻纸。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火药炼丹活动对火药的发明起着重要的作用。炼丹术所用原料种类很多,其中有硫黄、雄磺、雌黄、硝石等。三黄与硝石炼制,稍不慎即迅猛燃烧、爆炸,炼丹家发现了这种现象。著书并引为警戒。东汉魏伯阳在 参同契 中有所记述。突火枪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 年),宋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 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 步(约 米)。这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水浮指南针北宋(公元 年)。口径 厘
6、米、高厘米,足径 厘米。是北宋四种指南针之一。将几段灯草横穿在带磁性的钢针上,放在盛水的瓷碗中,灯草连同磁针浮于水面,磁针即指示南北。这种指南针实用性强,最先应用于航海导航。模型是王振铎先生据 梦溪笔谈、本草衍义 的记载设计复原的。司南汉(公元前 公元 年)。盘 厘米 厘米,勺长 厘米,口径 厘米。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圆外盘面分层次铸有十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标示二十四个方位。磁勺是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中心圆内,勺头为,勺尾为,静止时,因地磁作用,勺尾指向南方。此模型是王振铎先生据 论衡 等司南书记载并参照出土汉代地盘研究复制。司南是指南针的雏形。有很好的
7、指南性能。历史发展到北宋时期,沈括 梦溪笔谈书中首次记载了指南针,它是用人工充磁的。指南针的针比司南的勺柄细得多,在指南的方位确定上就更精确了。再以后经水罗经发展为罗盘,方位的刻度弈逐渐精密,并用于海上船只的导航。印刷术被誉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代的印刷术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两类。雕版印刷术先行出现,活字印刷术是在探求改进雕版印刷术的过程中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大约在世纪上半叶的唐代初期问世。直至本世纪初期,雕版印刷一直是中国文献和图籍的主要印刷方式。在这 多年的历程中,雕版印刷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雕版的材料除了木板外,又有石板、铜板;印刷除单色外,又有彩色套印
8、;印刷品则从初期的单页图文、小型书籍,进而发展到大型类书的印制。五代时期刻印 九经 等儒家典籍 册,花费时间 年。宋代刻印 大藏经 历时 年,刻板 万块。明清时期集佛、道二教典籍所刻印的 道藏、续道藏 亦是工程浩大的雕版印刷壮举。雕版印刷存在着刻板费工费时,用后雕版收藏不便的缺陷,因此人们探索着印刷术的新途径。北宋庆历年间(年),民间发明家毕昇终于首创泥活字,成功地进行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的方法是:用粘土刻字,每字印,制成大小划的薄字印,然后用火烧烤使它陶化,即成坚硬的泥活字。刻字时,同一字刻几个印,常用字则多刻,最多者达 余印,以备排版中遇到相同的字时应用。字印指音韵分门别类,贮放在木格里。
9、排版时,先依照稿本拣出所需要的字,整齐地排在一块四周有框、中间放有松香、蜡、纸灰等混合药剂的铁板上;当活字排满一版就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再用一块平板从上面压平,使板上的字面平整。待药剂冷却凝固后,活字就平整地固定在板上,成为版型。人们可以像雕版印刷那样,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进行印刷。印刷完毕后,再把字板烘热,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从铁板上脱落活字印刷下来,供人们下次再用。活字印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其他一些优点。如发现错字可随时更换,不必像雕版那样要从头开始,也不会产生雕版的虫蛀、变形及保管困难的问题。只要有了一套活字,便什么书都可印,大大节省了写刻雕版的费用,
10、又缩短了出书时间。这种既经济又简便的印刷方法,是毕昇在世界印刷史上树立的一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元初,科学家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并改进行了活字印刷术。把每行字夹住,排满后再用木屑塞紧,省去了毕昇固定和取下字印之不便。为了减轻排字工人来回寻找单字的劳动,提高排字效率,王帧还匠心独运地发明了一种“转轮排字盘”。他把木活字按韵编号排列在两架木制的大转盘里,一架用来放选出的可用字,另一架放普通常用的字。排字工人只要坐着推动转盘,“左右俱可推转摘字”。在中国古代活字印刷中,除泥活字、木活字外,还有锡、铜、铅等金属活字以及瓷活字,但大量应用的是木活字。年,清政府组织刻成 余枚枣木活字,先后印行 武英殿聚珍
11、板丛书 种,共 多卷,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活字印刷活动。印刷术在世纪和世纪时即传入朝鲜、日本,世纪左右传至阿拉伯和埃及,大约在 世纪时传入欧洲。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它使文化的记录、保存、传播以至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文物考古年代的判定文物考古年代的判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需要各方面的专门知识、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目前,主要 采 用 以 下 几 种方法:地层学方法时代早的地层在下面,晚的地层在上面,据此判定各地层的早晚关系,然后再以地层包含遗物的特征判定各层的绝对年代(即距今多少年)。类型学方法将遗物或遗迹按型式排比,把用途、制法相同的归成一类,按型式的差异程度
12、的演变,排出一个系列,这个系列有可能体现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即早晚关系)。不同种类遗物的平行系列越多,互相参照,断代结论也就越可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有些文物有铭文,有的在古代文献有记载,时代很明确。通过这些“已知的”,就可以去判定那些没有铭文、没有文献记载的,但特征相似的文物的年代。自然科学的检测方法如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古地磁断代、钾 氩法断代、树木年轮断代、裂变径迹法断代、氨基酸外消旋法断代、黑曜岩水合法断代、铀系法断代等。它们对判定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遗迹遗物的年代,具有很重大的意义。考古学家说一件文物是什么时代的,看上去有点“玄”,其实都是有一定根据的。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大发
13、现西晋武帝时期汲冢竹书的出土,堪称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考古大发现。它留给后人的,是无穷无尽的遗憾和困惑。咸宁五年(年)十月,有个名叫不准的汲郡(在今河南汲县西)盗墓贼,挖开了郡内的一个战国古冢。冢内有许多珠宝、器物和竹书。不准只对珠宝感兴趣,他拆下竹书,点燃照明,在冢内搜珠寻宝。地方官府闻信赶到,冢内已一塌糊涂。冢主是谁?一说是魏襄王,一说是魏安釐王。安釐王是襄王的曾孙,二人相差约 年。器物仅剩下玉律、钟磬和铜剑。竹书虽然剩下颇多,但其中不少是烬简断札,无法拼接和识读。遗物运到洛阳约在太康元年(年)春天。全部藏于秘书省。当时朝廷设置中书省,专掌“立法”,由皇帝直接领导。中书省下属二个机构,一为著
14、作省,一即秘书省。著作专管编修国史,秘书专管皇帝的图书秘记。武帝重视汲冢竹书,特命中书省的正副首长主持整理。整理工作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拼接统计。每支竹简长尺寸,可刻写 字。若干支竹简用白丝串联成卷,称为篇。经过拼接,共有 篇,余万字。第二步是辨字释文。竹书上刻写的都是古文,当时没几个人能认识。整理组特请专家进行辨释,并全部改写成当时通行的隶书。第三步是分类定名。系统记夏、商、周及晋、魏史的竹书定名为 纪年,共 篇。记先秦诸国卜相妖怪的竹书定名为 琐语,共 篇。记周穆王事迹的竹书定名为 穆天子传,共篇。专记周史的竹书定名为 周书,共 篇。其余竹书分别定名为 周易、国语、名、师春、公孙段、梁丘藏
15、、缴书、图诗、论楚事、周食田法,等等。整理工作在太康二年(年)全部完成。但在此前,竹书的内容已部分披露出来。不少记载与传统观点大相违悖,使当时学术界大吃一惊。譬如人所熟知的尧、舜禅让,竹书却记作尧德渐衰,舜囚尧于平阳,以武力夺取帝位。传统认为夏禹本以贤者伯益为接班人,禹死,伯益谦让,禹子启遂即位,公天下首次变为家天下。然而竹书记作,禹死,伯益欲即位,启不服,杀伯益而自立。整理工作刚告结束,研究工作便全面展开。杜预根据 纪年 补正自己的旧作 春秋经传集解。司马彪根据 纪年 著书驳正谯周的名著 古史考。续咸撰 汲冢古文释 卷。郭璞为 穆天子传 作了注释。然而正当研究工作方兴未艾时,爆发了“八王”和
16、“五胡”之乱,洛阳被夷为平地,汲冢遗物全部化为劫灰。当时尚未发明印刷术,竹书全靠手抄,能否流传久远,全凭“运气”。南北朝兵荒马乱,到了隋唐,汲冢竹书除了前举四种较大部头的外,其余都失传了。纪年 至宋也散失。明代 纪年 复出,曾使学术界大为振奋,然而经清代学者考证,是明人伪造的赝书。尽管如此,学术界仍很珍视,称之为 今本竹书纪年,作为研究考古史的要籍。学者另从古代类书中辑出原本 纪年的佚文,汇集成书,称之为 古本竹书纪年,单独流行。琐语 后来也失传,只有辑本行世。周书 一直以“汲冢周书”之名流传,后来经学者考证,根本不是出之汲冢。汲冢竹书至今保存完好的只有郭注 穆天子传 一书,但经学者考证,也存在后人作伪的成分。郑成功古战船文物 年初,东山岛冬古村民兵群众在冬古湾浅水深约米处挖出了许多文物,有铁战炮、铜铳、地雷、瓷器之类。这事引起全国、省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年 月 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博物馆国家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的有中国历史博物馆、广东省、海南省、山东省及福建省的福州、漳州、东山等 多名水下考古专家、人员组成的“东山冬古湾郑成功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组”,到达东山冬古湾沉船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