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李晓峰教授主编、我院陕西文学研究所诸多学者共同撰著的 陕西当代女性文学论一书即将付梓出版。翻阅着这部沉甸甸的书稿,我由衷地为陕西文学研究所推出又一部研究力作深感高兴。陕西文学研究所在我们宝鸡文理学院众多研究所中属于比较年轻的一个研究机构。然而,这里却聚集着一批多年来一直关注、研究陕西文学乃至陕西地域文化的中青年学者和教师,他们每个人都已经有了为数不少的研究成果,其中不少论著已在省内外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陕西文学研究所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该研究所成立后,能够迅速启动,对研究课题统一规划,集中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和学术交流,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在这样一个新搭建的平台上,研究所的同仁们在搞好繁重
2、的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研究课题,以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潜心研究,完成了这部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专著。这种执著,这种努力,是值得赞佩的。在中国当代文学格局中,陕西地域文学以其厚重、1博大的特色而闻名于世。今天,研究中国文学,不能不关注陕西地域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园地中,陕西地域文学是一朵奇葩。因为在陕西这片传统文明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黄土地上,出现了以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路遥、贾平凹、陈忠实、高建群、杨争光、红柯、叶广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蜚声中外的实力派作家,因而中国文学的宝库中也就增添了 创业史、保卫延安、新结识的伙伴、柴达木手记、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最后一个匈奴、西去的骑手、采
3、桑子等光耀文学史册的艺术篇章。多年来,陕西作家和作品在国内国际屡屡获得大奖,陕西作家们的文学创作,构成了中国文坛一道壮观而靓丽的风景。也正因此,陕西就有了“文学大省”、“文学重镇”之美誉。陕西文学既是陕西的,又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陕西文学不但景象壮阔,同时又更显神秘。陕西何以能出现如此众多的文学大家?陕西文学与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有无渊源关系?陕西文学的特色何在?长期以来,这些问题都是关注、热爱陕西文学的人们所期盼了解的,作为身处陕西的文学研究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给出自己的理解与回答。研究陕西地域文学,我们学院既具有地缘优势,又有人才优势,还有我们长期与陕西当代作家建立起来的良好的互动
4、关系,这些条件可谓得天独厚。近年来,我们已经陆续邀请了著名作家贾平凹、陈忠实、赵熙、孙见喜等来院讲学和开展学术交流。我们也邀请了全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曾繁仁,现代2文学研究家钱理群、张梦阳,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肖云儒、李建军、李继凯、李西建、李浩、段建军等来学院进行学术指导和交流,借以推动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中文系本科学生中毕业论文以陕西文学研究做选题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师生中一种研究陕西文学的学术氛围已基本形成。相信我院的陕西地域文学研究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陕西文学研究所的积极推动下,会用不断推出的新成果来逐渐掀开陕西地域文学神秘面纱的一角。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学术实力和生命活力的体现。
5、作为地方高校,我们的科研如何定位,这应该是我院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曾在 发展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地方高校拥有研究地方问题的天然优势,从地方特有资源出发,研究开发地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科学文化遗产和特有资源,丰富我国的科学文化宝库,把地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出去,是地方高校科研的基本任务。”近年来,我们学院的科学研究正是以此来作为科研定位,并且已经初见成效。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与获批,陕西文学研究所的成立,就是立足陕西历史文化和陕西的文学现状而作出的科研战略选择。目前,我院的陕西文学研究已经出现了
6、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我们工作的开展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陕西文学的研究一定会大放光彩,开出灿烂的学术之花。陕西当代女性文学论是陕西文学研究所推出的又3一部学术专著,也是研究所同仁们学术结晶的展示。按照计划,研究所还将集中力量陆续推出陕西地域文学研究丛书多卷本,显然,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雄心勃勃的学术研究的计划和工程。我衷心祝愿陕西文学研究所能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阔步向前,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本文作者王志刚博士为宝鸡文理学院院长、教授4表现历史本体论的一部佳作 论长篇小说 青木川的艺术价值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是历史实有论,还是历史虚无论;历史是当代史,还是当代以历史为鉴,这个辩证唯物
7、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在目前中国文坛却出现了分歧。一股新历史主义的思潮在思想界、文学艺术界、学术界泛起。他们认为:历史是由胜利者 占统治地位的权力者书写的。历史是当代史,是为现实政治、经济建设服务的文化史。他们把历史归入一种实用的文本。这种文本的形成取决于叙述者的意图、理解、认识,受制于特定时代 社会权力的支配、影响。他们认为: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不能预测的;人类历史的进程受人类知识增长的影响;人类不可能用合理的或科学的方法来预测人类科学知识的增长;没有一种科学的历史发展理论能作为预测历史的根据。1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波普认为:理论是一种对实在的大胆猜测,是为了对付实在的一种尝试性假设
8、。正是由于这种历史观的影响,一时间,用现实政治观念、生活观念、审美观念、价值观念阐释历史、演绎历史、戏说历史、杜撰历史、漫话历史、抹煞历史、歪曲历史的行径和作品大行其道。历史本体论认为:历史是自然发展史和人类生存发展史的有机统一;是以人与自然相对和谐总体运行的进步程度来衡量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现象;是在生活资料和产品分配方式的支配下人类生存方式的本体呈现,其中包括“我活着”这一体己现象的最后实在。历史本体论丝毫不脱离每一个“我活着”。如果离开了每个“我活着”,又还有什么人类学历史“本体”之可言。所以,所谓“历史本体”或“人类学历史本体”并不是某种抽象物体,不是程式、观念、绝对精神、意识形态等等,
9、它只是每个活生生的人(个体)的日常生活本身。但这活生生的个体的人总是生存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群体之中,总是“活在世上”,“与他人同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关系、历史关系中看人是如何地活着,才有意义,才符合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叶广芩的长篇小说 青木川(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 1 月版)站在历史本体论的立场上,以一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胸怀和气度,对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走过的艰辛历程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强调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有其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基本规律。2一历史本体论尊重历史,尊重人类社会走过的艰辛历程,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在承认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讨论历史,总结历史,借
10、鉴历史,叶广芩正是这样。她以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 50 多年来的历史真实为基础,以纪实的笔触、几分幽默和调侃的情调,描绘了一幅当代人的心态图。青木川,历史上有一个武装乡绅叫魏辅唐,他曾入伙打劫,后来自己拉了一支武装力量,成立民团,接受县府征调,抗匪保民,结交绿林,培植党羽,密切联系官府,扩大势力范围。他以供给团防开支为由占据了青木川的文昌宫、田龙寺及广坪的柴山等,获取了利益。他利用青木川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山上山下种了大片的罂粟,一时间成为三省最大的大烟毒品交易中心。官府来此查烟禁烟,由于魏辅唐武装实力的强大和他的狡黠应变,几次未果。魏辅唐通过贩卖鸦片积累了丰厚的资金,然后去四川买
11、枪火壮大自己的武装。他手下有团丁千余人,枪 400 多杆,其中不乏先进的洋式枪械。他对辖区管理严格,村民种烟不许抽烟,谁抽烟枪杀谁,对盗窃敲诈勒索者施以酷刑。由于他的苦心经营,青木川地方安宁,商贸繁荣,民国三十一年(1942)的宁强 全县经济调查报告书里记载:“往昔全县迭遭匪患糜烂时,此一区独得保全。市镇、村落均是富庶气象,3田园肥美,甲于西路各处。”实力强大后的魏辅唐开始发展地方商业经济,筹集资金开办“唐世盛”绸缎商店,销售油盐布匹,收购山货土产,客商南来北往,规模宏大。针对本地山区广出牛、羊、马、骡和野兽皮毛,他又开设了名为“辅友社”的手工皮革厂,生产皮革产品,同时经营茶馆、旅店、钱庄,印
12、发小额银票在三省一带流通使用,修建休闲娱乐场所“荣盛魁”,招引四方客商。他又开了“同济堂”中药铺、土榨油房、水磨房店铺摊点鳞次栉比,房屋厅楼精巧别致,买卖商客繁忙交易。他强调严格的诚信经营,不准欺负外地客商,如有纠纷,先处罚本地人。如果在他的管辖区被欺诈劫掠,他会一查到底,严惩不贷。魏辅唐并不满足于单纯的商业繁荣,开始兴修水利、建学校、办剧社、筑路修桥,高薪聘请外地学有专长的老师任教。他资助了三批学生在大都市去读书;他的“辅仁剧社”连续演戏两个多月,慕名而来的观众很多。民国三十八年(1949)秋,魏辅唐接受国民党汉中十八绥靖区司令长官曹日晖的命令,将原有武装扩编为“宁西人民自卫总队”,官兵达千
13、余人,魏辅唐任宁西人民自卫总队总队长。1949 年底,陕西南部全境解放,解放军五十七师一七一团进驻宁强,一营进驻广坪,魏辅唐在我党的宣传教育下,积极友好地缴械投诚。由于当时阶级斗争的复杂性,许多矛盾交织在明暗不清的血腥之中。为了顾全大局,迅速稳定一方政治局势,1952 年 4 月 27 日,宁强县人民法院以反革命恶霸杀人罪判处魏辅唐死刑,处决4地点就在他创办的辅仁中学的操场边。1986 年 4 月,中共陕西省委将原国民党宁西人民自卫总队定为投诚部队。1986 年7 月,宁强县法院撤销1952 年的判决;1986 年12月,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复,同意宁强县法院的复查报告,对魏辅唐按投诚人员看待
14、,属有功之臣。2001 年清明,魏辅唐的儿子魏树楷为其父立碑,记载了其父造福青木川一方的诸多功绩。叶广芩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革命几十年来走过的道路,针对当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融进自己对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统一的理解,在原始封闭的自然村社文化中注入现代开放的工业文明的思考,在疾风暴雨般的阶级斗争历史烟云中透射出人性美的本色,迎着新历史主义的风雨,描写了一个个被赋予社会思考性的人物形象,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画廊增添了一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彩墨。二青木川魏辅唐一案在时隔 34 年后的昭雪平反,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关于党内历史若干问题的决议带来的政治文明的春天。叶广芩的长篇小说 青木川的出版,是一
15、个富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站在历史本体论的立场上,向行进在人类文明道路上的中华民族的忠实进言。一个在当年为开展土地革命,出生入死,浴血奋战,5连自己的未婚妻都贡献给青木川这块土地的老革命,50多年后携自己的女儿为埋葬在青木川的未婚妻扫墓,青木川的老少爷们却不太欢迎他,连谈论的兴趣都没有。有兴趣的倒是被这位老干部当年枪毙了的“反革命”魏辅唐(小说中为魏富堂,下同)。这种大胆、泼辣之笔,一下子就把社会民众的心理、历史的思考推到了时代的最前沿。作品中的主人公冯明,是枪毙魏富堂的执行者,一个对革命赤胆忠心、视死如归的坚强战士。时任解放军三营的教导员,青木川地区土地革命工作的负责人。在此期间,
16、他的未婚妻林岚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时隔 50 多年后,他携女儿冯小羽故地重游,为逝去的未婚妻扫墓。他看到的是山河依旧、人事更替的景象:青木川 50 年来,山路未变,道路依然崎岖不平,“公共汽车一路颠簸,沿着山道大喘气地爬行,沉重缓慢,随时有停顿的可能。”“离休老干部冯明许久没坐过这样破烂肮脏的大轿车了。他奇怪,这样烂脏的车竟然还能载着人响着音乐欢快而肆无忌惮地在山间窄路上飞奔,好像大家的命都很不值钱,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五十年,全国各地、各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却没有多少根本性的变化。被他枪毙和镇压的魏富堂得到平反,他过去镇压的人的后代,现在成为依靠的对象。他的内心充满了疑惑。作品中巧妙地安排了魏富堂的女儿魏金玉也携其子从美国回到青木川,为其父扫墓。她与冯明相见,“两人在说话的时候,冯明的手叉6在腰上,魏金玉的手抱在胸前,两个人的手自始至终也没有碰一下。”这是昔日的政治造成的血案横亘在两个活着的人之间,这是两个富有爱心、孝心、同情心的人在带血的政治呼啸中的尊严的维护;这是个体生命在历史大浪冲击中的尴尬和束手无策。五十年过去,魏金玉在政府为其父平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