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福广东(深圳)广州上海西安北京中 国 出 版 集 团欧阳军主编幸福广东(深圳)民生与社会发展报告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幸福广东(深圳):民生与社会发展报告/欧阳军主编.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9ISBN 978-7-5100-5184-5.幸.欧.社会发展研究报告深圳市.D676.53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2)第 216324 号幸福广东(深圳)民生与社会发展报告责任编辑黄琼出版发行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大江冲 25 号http:/印刷深圳市庆新印刷有限公司规格889mm1194mm1/16印张11.5字数330 千版次2012 年
2、 9 月第 1 版2012 年 9 月第 1 次印刷ISBN:978-7-5100-5184-5/C 0017定价88.00 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目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12011 年深圳市民政工作报告 52011 年深圳市社会组织工作创新报告 11在街道 2011 年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14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长效机制 20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22总结经验拓展思维开创深圳国税事业美好未来 25推行“党员提案制”创新 社区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9创新思路推动文化产业转型促进大发展 32努力建设龙岗和谐教育全面提升公共教育服务公众满意度 35福田区坚持务实创新建设幸福和
3、谐社区 38构建科学规范的幸福指标体系 40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经济的主旋律 44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力打造洁净优美舒适的幸福深圳 49践行科学发展保辖区安全稳定 53奋进的脚步铿锵的足音 56转型发展铸造人文幸福新坪山 61严格把控铸安全监管铁军狠抓党建当创先争优先锋 65抓党建强作风促转型推进民政工作转型 67福永:打造时尚与古典交融海滨新城 69三年培育 510 家文化上市公司 72编织执法“五张网”构筑“三打”大平台 73受“夹板气”也要为居民做实事 75心系百姓平安的“无名英雄”77践行“铁魂”精神建设幸福深圳 79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创建和谐机场 81星河集团综合发力,商业金融互动升级
4、85深圳水务:人水和谐惠民生 88开展“四大服务先锋工程”巴士集团扎实打造品质公交 92深业爱心车队驰骋鹏城 94探索科学发展之道吹响“幸福工程”建设号角 98激流勇进爱心同行 101中国温泉旅游养生文化与市场推广的领军人 105王利国:为建设幸福深圳而辛勤耕耘的名律师 1071幸福广东(深圳)儒商郭连书 111宏达康:国内健康产业界的一匹黑马 116蒋新华:小荷才露尖尖角 120廖燕娜和她的“一壶天”123大爱情怀暖万家 128路军:医术医德传四方诚信服务赢口碑 134踏平坎坷成大道 139灰霾取代吸烟成肺癌头号杀手专家称治理需二十年 144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 151银行业监管:回顾与展望
5、152加快实现深圳银行业战略转型 155银行与小微企业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监管思考 158金融业综合统计试点工作实施情况及建议 161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深圳金融业的机遇与发展策略 165差异化与商业银行科学发展 169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之困 173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1772“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提出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是广东“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对做好全省各项工作
6、具有重要意义。一、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结合实际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根本要求中央提出“十二五”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深刻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新特征的根本要求,对广东尤其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广东省委认为,把握这一主题主线,落实到广东“十二五”发展,核心就是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是因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快速发展,广东已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刻不容缓;与此同时,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容形式更丰富、水准要求更高、权利诉求更强烈,追求体面、
7、尊严和高质量生活已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呼声和价值追求,落实以人为本、增进民生福祉同样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在这发展转型的关键时候,省委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顺应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全省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符合中央关于“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根本要求。抓住这一核心,就突出了广东“十二五”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掌握了推动广东科学发展的主动权。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有机整体。这其中,转型升级是手段,幸福广东是目的,二者统一于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加快转型升级,就是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
8、内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夯实物质基础,保证人民群众有更给力的幸福,更长久的幸福。建设幸福广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乡,改善社会治安,保障人民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从而强化转型升级的目的依归和价值导向,使转型升级成果更好地转化成人民群众福祉。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转型升级增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和公平分配社会财富,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好日子,增强幸福感。可以说,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既体现了中央要求与广东特色的统一,又体
9、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物质发展与人文发展的统一,还体现了发展路径方向与发展价值取向的统一,是一个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的科学发展愿景。需要指出的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固然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要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但也绝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是全省各个地区经过努力都可以实现的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也要防止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现象,就是说要防止先造成了“不幸福”,再去追求“幸福”,而是要把推进发展与增进福祉统一起来,努力实现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幸福,这就是发展的目的所在。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任务落实到开展“十二五”发展工作的各方面和
10、全过程,通过扎实努力工作,把这一面向未来的美好愿景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可及的幸福生活。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汪洋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广东1幸福广东(深圳)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全局的重大关系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统筹兼顾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一)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有一定发展速度作支撑,问题是追求什么样的速度,怎样去追求速度。很明显,按照科学发展要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能搞多快搞多快,而传统模式下的速度我们绝不能再追求。我们清醒认识到,虽然长期以来广东发展速度快,经济总量大,但创新
11、能力、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的提升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的提升之间确实存在较大落差,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发展的主要矛盾或说矛盾主要方面,是必须更加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这过程中,既要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又要积极消化过去积累的老矛盾老问题,可能一段时间发展速度会慢下来。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 GDP 年均增长 8%以上,低于我省“十一五”预期目标和实际增长速度,目的是要强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导向。从长远看,暂时的“稍慢”是为了将来的“更好”和“更快”。只要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转过来了,即使一段时间速度和总量被赶超,我们还可以东
12、山再起,迎头赶上。否则,欲速不达,最终会因为丧失持续竞争力而永远落伍。当然,就广东不同区域来说,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我们对速度问题并不强求划一。珠三角经济发达,总量相当可观,但传统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其发展宁可速度低一点,也要质量好一点,集中力量促创新、调结构、转方式。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总量小实力弱,在坚持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这条老路的前提下,要加快发展,做大产业规模,做强经济实力。总之,要坚持“好”字优先,“快”在其中,争取又好又快。也就是说,坚持“好”字优先,不是不要“快”,而是要有质量的“快”。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增
13、创广东科学发展新优势。(二)处理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硬实力与软实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硬实力日益强大,软实力长足发展,但我们也清醒看到,软实力不强始终是制约广东进一步发展的软肋。比如,在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方面,广东与国内先进省市区还有相当差距;在法制环境、营商环境等方面,广东与世界发达地区还有更大差距;在改革激情、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方面,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也有明显差距。我们要正视差距,明确方向,切实克服“重硬轻软”倾向,在不断壮大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软实力,大力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优化法治环境、人文
14、环境,强化改革创新精神,以软实力的增强促进硬实力的提升,增创广东综合实力新优势。(三)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的关系经济增长为民生福祉提供物质基础,而增进民生福祉则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自觉。不能认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改善民生是软任务;也不能认为二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抓经济就难以顾民生,搞民生会影响抓经济;更不能认为这些年来民生改善够多了,民生社会事业发展还有相当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问题比较多,人民群众呼声和诉求也比较集中和强烈。还要看到,改善民生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发展过程。过去讲改善民生,主要是吃
15、饱穿暖有住所有钱花,现在则重点是要提高生活质量。而且群众还有积极参与社会,表达利益诉求等新的要求。更要看到,改善民生与经济增长不是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的。改善民生,首先要增加就业、增加收入,这将会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和稳定性,促进形成内外需协同拉动经济增长格局,这恰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同时,改善民生,还要发展文化,健全法制,完善社会管理,这些无疑是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省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其中相当部分集中在民生社会领域,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长治久安也将失去根基。因此
16、,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福祉摆上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围绕增进民生福祉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完善社会保障,增强社会2安全感,建设宜居城乡,维护公平正义,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让人民安居乐业,共建共享幸福广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从根本上夯实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基础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增创广东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优势。(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当今公共治理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对于处在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广东来说,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尤其重要。总的来说,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但也有缺陷。政府可以矫正市场失灵,但也绝非万能。只有适时适度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互补作用,才能有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级政府快手重拳迅速遏制经济下滑势头,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我们千万不要因此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产生“误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也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充分证明,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下去并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