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例一、民族、文明与新世界:20世纪前期的中国叙述共收录26篇书评,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人类学评论与北京大学蒙养山人类学社组织的民国著作选读专题读书会,并在修改后陆续发表于中国人类学评论。本书与王铭铭主编的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同属姊妹篇,在整体思路和编辑体例上延续了指南的风格。二、本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文明中的民族”“第二编旧传统与新科学”和“第三编游走、描述与思考”。这三部分内容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从20世纪时代转折中“民族”开始成为社会科学历史叙述的主体开始,困局中求“新”、求“变”的传统经史学及至强调实地研究的“新学科”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无不在中西文化的硬
2、撞中展开自身的书写;这三编的安排试图对由传统史学向社会科学的转变有所体现。三、每一编中的书评按其所评著述的初版年代排序。四、编写队伍为青年一代人类学研究者,其简介附在凡例之后,按笔画排序。五、本书注释采用脚注方式,书末附人名、族名、地名、参考文献和关键词索引,以方便读者查找。六、涉及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和特殊词汇时,采取同一种中文译法,如有其他常用译法,则注明“或译为”。为保持评论文章的相对独立性,某一译词在某篇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都在其后注明其英文原词,同篇文章不再重复标注。七、正文涉及纪年、数量和卷册等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序数用汉字表示。引文部分则按原文。八、标点符号。中文文献书著类、文章类使用书名号()标明:外文文献书著类的标题使用斜体标明,文章类标题使用双引号(“”)标明,标题中的实词首字母大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