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大教研”点赞(序言)为“大教研”点赞(序言)一、书名让教育与研究同行一主标题。意即表明:教育的发展,是在研究中发展;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种研究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发展史,是一部研究的发展史。由此可见,教育发展靠研究,学校发展靠研究,教师发展也靠研究。也由此多么希望,“教育与研究同行”成为一种教育新常态。无数实践也证明:研究,已成为教育人的教育人生;研究,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旋律。诚然,我们并没有否定当前的教育没有“研究”,只是缺乏一种教育与研究的合理的相处关系,而使二者之间尚未成为一种可能性与必然性。如果教育与研究同行了,那么教育随着研究就会自然成为动态发展的,创造性的,也是
2、走向真实的、理想的、美好的。教育改革创新,不可能离开研究。“让教育与研究同行”这一命题,既有“教育”与“研究”的同行,也有二者的同在、同构、同步、同质。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这叫互利共赢,互促相长。办有研究的教育,是有思想的人对教育未来的期待。把研究作为你成全学生、成就教育、成功人生的重要武器。再不要拒绝研究,再不要“谈研色变”。如果你真要走出困惑,走出平庸,那你就要走进研究,让你的教育与研究同行。“教育与研究同行”,那二者同行的关系是什么?为此,我们构建出一种新的关系式,称之为“教育+研究”。为什么叫“教育+研究”?有位名人说:教育即研究。事实表明,教育本身的确具有其研究特性,研究也需要教育也才
3、成其为可能,所以二者之间有同行的共同条件和基础。2让教育与研究同行只有将教育与研究形成如此“教育+研究”的关系式,才不会让二者之间的同行变得像当前这样随意、散乱,或者可有可无,或者可宽可窄,也才会使教育必然成为“有研究的教育”,教师也就自然成为“研究型教师”,学校也就发展为“研究型学校”。“大教研”新探副标题。当“教育”与“研究”一旦“同行”,就会行出一种“教育+研究”的关系式,而这种“教育+研究”的关系式,又会产生一种平台,那就是“大教研”。“大教研”,则由“大教研观”及其“大教研”机制、“大教研”活动等组成。为什么要提“大教研”新探?主要是:第一,目前做“教研”者居多,成果也不少,但对“大
4、教研”尤其是“大教研观”研究的关注和研究的甚少,故曰“新探”。第二,多年的教研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如多而不精,浅而不深,浮而不实,小而不大,近而不远,等等。一般是随意性、功利性、重复性和碎片化,小打小闹的小作坊现象严重,教研的“形”大了但“神”不大,也就是教研的内涵发展反而小了,教研在“研”了但并非“新”探。只有通过“新探”而“探新”,以求得“再”认识“新”思想,使“教育研究”获得新生。第三,当下,“教研”因“教育”自身在变,也呈现了许多变化,如新内容、新问题、新现象,这无疑使教研扩大了新领域、新空间,于是就有了“大教研”,就有了“新探”。第四,过去那些短、平、快、浅、小的“教研”,被事实证明,
5、难以产生研究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深刻性,如果通过对“大教研”的“新探”,可以推出“大教研观”,形成一种“再认识”(即经过研究过程而产生的新认知、新看法),最终让“教育研究”走向“教育研究论”的研究,于是也需要一种基于“大教研观”和关于“大教研”的新探。大教研既是一种新理念,也是一种大教研的操作机制,以及全纳型教研行为,最终将迎来高质量的“大教研时代”。大教研,在于教研的整合与系统,主要是指针对当下教研中的虚无、低质和碎片化,以“规模化、专业化、个性化、综合化、创新化”等,大力体现或呈现一种跨科教研、跨界教研、跨地区教研、跨组织教研、跨层级教研、跨模式教研、跨时空教研和跨媒体教研的“跨式”教研。总之,大教研,主要有以下双重含义:既是形容词意义上的“大”,即教研内涵之大;又是动词意义上的“大”,即“使之大”,让教研变大,让教研发挥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说:“大教研,不只是因为数字大,状态大,而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