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当代艺术_李倍雷赫云著.pdf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35244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239 大小:140.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艺术_李倍雷赫云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9页
中国当代艺术_李倍雷赫云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9页
中国当代艺术_李倍雷赫云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9页
中国当代艺术_李倍雷赫云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9页
中国当代艺术_李倍雷赫云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9页
中国当代艺术_李倍雷赫云著.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39页
亲,该文档总共2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装质?有?题,?与?系?换?话:0539-2925659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国当代艺术:图像 观念 风格?李倍雷,赫云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12(中国艺术学研究书系?陈池瑜主编)?978-7-5701-0410-9?.?中?.?李?赫?.?艺术-设计-中国-高等学校-教材?.?06中国版本图书馆C?数据核字(2018)第225525号ZHONGGUO YISHUXUE YANJIU SHUXIZHONGGUO DANGDAI YISHU:TUXIANG GUANNIAN FENGGE中国艺术学研究书系?池?主编?李?云?著?001?总 序?中国当代艺术:图像 观念 风格

2、002?003?中国当代艺术:图像 观念 风格004?2018年8?2日?园001?第一章突破“现代”阐释重围?第二章当代艺术:靠近“士知文化”视域的概念?一、“道”的隐喻性再现?二、图谋当下与?魅?一、当代艺术的重要“展场”?二、当代艺术渗入公共领域影响公众文化?三、注意文化产业消费领域对当代艺术的?一、当代艺术不是“视景镜像”?二、当代艺术直接承载与传播当代文化?一、文化整体的当代转向?二、当代艺术的新价值体系?目 录中国当代艺术:图像 观念 风格002第三章视觉化的当代艺术图像?一、“架上”还是“架下”?二、当代艺术图像技巧层?一、“中山装”的图像系统与方法?二、“行云流水装”的图像系统

3、与方法?一、“云中的日子”:与?春同长?二、“山水意象”的当代图式?三、“东观西望”的当代图式?一、“大家庭”图式?意的过?性?二、“大风景”等图像的当代性表达?一、图像的阐释?二、?想的阐释?第四章当代艺术观念的确立与追踪?一、有序化回?二、当代与传统相遇?一、有序化穿越?二、传统与当代相遇?一、关于当代艺术的母题与主题?003?二、当代艺术的传统文化符号?三、当代艺术的政治符号?一、艺术与媒介和本质与属性?二、当代艺术的形象与叙事?第五章当代世界的意象表达?一、当代语境中母题转向文化意象?二、当代文化中的主题?一、“手”的意义?二、自省反思的当代艺术?三、当代艺术是有批评有意境的形式?一、

4、当代语境的母题转向:文化意象?二、主题与当代镜像?一、当代水墨的实践:超越笔墨的语境身份?二、当代油画双重身份:语境身份与文化身份?第六章作为“艺术”当代再阐释的话语?一、回?图像的阐释理论?二、回?艺术为核心的阐释理论?三、艺术阐释的理论不是空洞的形而上?中国当代艺术:图像 观念 风格004?一、艺术批评的目的与批评现象?二、艺术批评的批评机制?三、批评话语的立场与意识形态?一、出位之思:当代思维方式?二、应该建立当代意境学?三、当代艺术的意境学价值?一、“道”与“艺”的对应,“器”与“术”的对应?二、以“器”进“道”与由“术”进“艺”?三、当代艺术的意境学价值在于穿越传统?结语开创21世纪

5、以中国作为当代艺术的世界中心的新局面?一、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路径的西方?二、当代艺术中心尚未形成?一、机遇与挑战并存:作品与话语同时出场?二、世界艺术?桌上的“大?”还是“春卷”?参考书目后记001第一章 突破“现代”阐释重围 第一章突破“现代”阐释重围“当代艺术”的出现,应该把它理解为是在“现代”语境下寻求出路的“另建构”。在西方形而上的“美学”出了问题的状况下,现代美学没有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西方现代“美学”框架下的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处在“熵”的状态中,显示出“穷途末路”的预兆。这也意味着当代艺术不是在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路径上继续的艺术形态,它是不同于现代、后现代的艺术形

6、态。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探讨当代艺术的逻辑起点时,会涉及它的讨论。同时,我们在使用“艺术”这个概念时,需要注意它的一个“历史性”差异的对应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观察到西方艺术理论家,在使用“ART”这个概念时,已经不是来自西方传统对“ART”的定义,当然更不是中国传统对“艺术”的定义。当我们探讨“当代艺术”时,自然要与西方传统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ART”(“艺术”)联系起来。这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形而上的哲学思考的现实语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中国(东方)与西方共享“艺术”(ART)这个概念时,是由近代日本学者将西方的“ART”翻译为与中国“艺术”相对应的这个词时开始的。而且一开始,

7、中国学者在使用与“ART”对应的“艺术”这个词时,它的内涵和外延与今天的“艺术”这个词的使用也是有区别的,有时与“美术”混用,中国学者还把音乐、文学、诗歌纳入“美术”概念的范畴,如康有为、蔡元培、鲁迅等人即是。在西方艺术史体系中,传统“艺术”(“ART”)这个概念与内涵被提出来,是建立在19世纪古典哲学与美学基础上的,主要与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建立的美学体系最为相关,另一个就是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Johan Joachim Winckelmann,17171768)进行的艺术考古,他发现了古代雕刻中国当代艺术:图像 观念 风格002和绘画并对古代艺术做

8、了阐释,即温克尔曼对艺术的考古发现和他对艺术的阐释真正奠定了西方“艺术”的美学基础,后来的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吸收了康德、温克尔曼、席勒、谢琳等人的美学思想,使他的美学再次从绝对精神的哲学层面为“艺术”奠定它的概念和内涵,同时也使黑格尔在美学框架下建立的“艺术”止于古典型艺术,古典艺术也是黑格尔美学的基础,他认为浪漫型艺术已经出现问题了,“浪漫型艺术又把理念与现实的完满的统一破坏了,在较高的阶段上回到象征型艺术所没有克服的理念与现实的差异和对立”。a这种对“艺术”认知的结构观念,使西方“艺术”概念围绕着自古

9、希腊以来至文艺复兴所产生的建筑、雕刻和绘画展开分析和讨论。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观念要颠覆的正是西方这个传统“艺术”观念和它的“基础”,使传统美学决绝于现代美学,而使现代美学呈现的是“美学熵状态”。b这便是现代艺术处于同样“熵状态”的原因。西方现代“艺术”与西方传统的“ART”几乎“失联”,它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概念和内涵更不沾边,却与中国“85美术新潮”以来的“艺术”有关联。但是,当代艺术的建立却是针对西方的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观念进行剥离,从而寻求突破出路与另构文化策略的艺术形态。尽管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1935)和阿瑟C.丹托(Arthur C.Danto,19242013)都提

10、出了“艺术终结”,而且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结束的是叙述本身,而不是叙述的对象”。c实际上这一观点并没有为“当代艺术”寻找到任何出路,某种意义上他们恰恰是为“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寻求合法性。为此,我们提出“当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观念,并区别于西方将“当代”与“现代”“后现代”混杂一起的不同认知。我们认为“当代艺术”是特指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的艺术观念与艺术形态,它是“另构”在当下具有自我反省和批评精神并与传统相遇的艺术形态。由此,我们还要特别提醒的是,并非当下出现的所有艺术观念和艺术形态都是“当代艺术”。a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9页

11、。b美阿瑟C.丹托著,林雅琪、郑惠雯译:在艺术终结之后,台北:麦田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c美阿瑟C.丹托著,林雅琪、郑惠雯译:在艺术终结之后,台北:麦田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003第一章 突破“现代”阐释重围 第一节检讨“终结论”的老话题当我们提到“现代艺术”这个概念和词语的时候,毫无疑问它首先指的是在西方的现代文化中形成的艺术形态。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自20世纪初以来,的确影响到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形态,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有较大影响的“现代艺术”现象。也因为这个现代艺术现象,不同国家或民族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都在思考一个纠结的问题:是延续现代的文化路径继续现代

12、艺术或后现代艺术,还是“另构”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当代艺术。这也是“当代艺术”自身需要思考的一个逻辑起点的问题。我们认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解决西方现代、后现代“解构”艺术进入无序状态之后,却又找不到另构路径方法的问题。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始终在“艺术终结”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我们国内的一些学者和研究者,也在这个问题上跟着西方话语去论证“艺术终结”的命题,绕来绕去,永远跳不出“终结论”的怪圈。我们这里重提“艺术终结”这个老话题,目的不是去论证它,而是要看看西方艺术理论为自己的现代艺术“立命”,到底是出于何种动机、有何种目的。为此,我们对西方的“艺术终结论”做一个简要的检讨。就宽泛的文化

13、角度而言,西方“艺术终结”说的理论,一般认为它源自于黑格尔。黑格尔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a“把人类最深刻的兴趣和精神上最全面的真理带到了我们的头脑中”b,他是把艺术提升到与哲学同样的承载真理这个任务的层面上来认识艺术的。但是当艺术的这个任务在浪漫主义那里完结,不再承担这个“真理”的任务了,故此黑格尔设想的艺术是从早期的象征型艺术到古典型艺术再到浪漫型艺术的宏大叙事的结束,a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8页。b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96页。中国当代艺术:图像 观念 风格004艺

14、术的使命也就结束了。这里我们多少也看到一些黑格尔采用了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对艺术演变的认知逻辑结构路径的方法。如果按照黑格尔的设想,“现代”以来的艺术都不能称之为“艺术”。此后,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丹托、贝尔廷都提出了“艺术终结”理论。尽管他们的理论立场和文化角度都有所不同,但这个理论的反复出现,为现代主义的“任何事物都是艺术”提供了哲学基础,为西方进入的“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西方现代艺术出现的这种现状,表面上可以看作黑格尔美学在“现代”的迟发效应,实际上是黑格尔艺术终结的“

15、另迟效应”,这一点连黑格尔自己也没有预料到。黑格尔认为艺术是揭示“真理”或“精神”的“感性显现”形式。他说:“在艺术作品中各民族留下了他们最丰富的见解和思想;美的艺术对于理解哲学和宗教往往是一个钥匙,而且对许多民族来说是唯一的钥匙。这个定性,是艺术和宗教与哲学共有的,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感性的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因此,使这崇高的东西更接近自然对象,更接近我们的感觉和情感。”a他几乎回避了康德判断力批判中所提出的美的“快感”的概念“美应该被人不借概念而认识出它是一种引起必然快感的对象”。b事实上康德对“美”无论是反映在自然界还是艺术中,都是极为感兴趣的,以至于康德用“美”确立艺

16、术的“天才创立规则”的学说,也用“美”的概念分类“自由的艺术”和“雇佣的艺术”。黑格尔放下了康德有关艺术“美”的“快感”这个问题的继续探讨,而认为艺术不是人类最终追求不变的天性,艺术仅仅是人类追求达到真理的过程。当艺术不再负担“真理”(“精神”)给人们的满足时,即艺术不再是真理(精神)获得其自身存在的最高实体的形式时,“思考和反省比美的艺术飞得更高了”。“但是到了完满的内容完满地表现于艺术形象了,朝更远地方瞭望的心灵就要摆脱这种客体性进而回归到它的内心生活。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的现在。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于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已不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我们尽管觉得希腊视像还很优美,天父、基督和玛利亚在艺术里也表现得a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11页。b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4页。005第一章 突破“现代”阐释重围 很庄严完善,但是这都是徒然,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a艺术的“使命”满足人类最高需要的崇高与崇高的使命也就结束。而海德格尔继承的不是艺术“使命”的终结,他恰恰认为真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