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012./345!67!8!9!#$%&!#(!:;)?ABCDE0FG#H$#IJ!KLMNOPQ$%&()*!+,-./(0/01*.&0.2 102!):%!#)0%!$):;=0DE%)3*!RSPTUVW!#XYZ&%&(/%1V!)*+,-./012345!0FG#!$!KLMNOPQ%!&!IJ_abcd%4&*&*1!(!KLMNOPQ)!*!+,-./(0/01*.&0.2 102+!,!KLefXg6h./ijkl-./0!/&5 56%4&5 5+!1!1)%12!3!%.&m$!4!%&(n&oP+!4!%&(n&op6q5!6
2、!4&)&r!$789:7;LstuvTV$wATQxyz|(!&%(1 4&(4&(&%(1 4&*/&%(1 4&(&%2!u#g!*&*1MTQUVi6?$w?OPQ?(?!7 8 8 9!#9:;);?)=序 言蜀仲平对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谈话、交换意见,是同意或反对的关系,肯定或补充的关系,问与答的关系。对话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公正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观点和观念:每个人都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每个人也都能彻底地表达出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看法,然后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彼此碰撞、激荡、交融,从而使真理脱颖而出。对话的基本形式是说话者与对话者之间的言语相互作用
3、形式,是直接的、可见的“说听”关系的建构,这是一种显性对话,还有隐性对话,即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甚至个体自身内心与意向中的他者的对话也是一种隐性对话。对话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的世界就是一个对话的世界。对话教育就是这个对话世界中的一种实践,对话教育与对话活动内在地相互勾连。在现代教育看来,教育活动作为一种以培养和建构人之完满的精神世界为旨归的社会交往实践,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和总体“生成”为目标的,主要指向人的精神生活领域,“教育的目的是晓喻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马丁布伯语)因此,教育活动必须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放在核心地位,关注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和独立人格的建
4、构,注重教育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相互对话、意义分享及共同创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将他们的生命感、价值感从自我意识中“唤醒”。而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教育活动作为一个以“文本”(主要是课程和教材)为中介的教育主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式教育。对话教育乃是基于传统灌输式教育而提出的概念,它强调教育主体之间在双向交流中共同成长。对话教育是教育主体之间内部精神世界的敞开和沟通,是对对方真诚的接纳,是在对话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的观点、思想和精神上的包容、相遇和相通,从而使教育主体达到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精神世界的完满建1
5、构。也就是说,对话教育是教育主体之间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为基础,以寻求真知、意义创造和建构个体完满的精神世界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平等交流、相互沟通的认识,从而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对话教育强调一种“对话”的精神,它克服了“储蓄式教育观”的种种弊端,让师生处于同一位置,寻求在“对话”中完成教学,这样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又发挥了教师和儿童在教学中共同的主体作用。对话教育并不是一种形式,“对话的唯一目标便是对真理的本然之思”(雅斯贝尔斯语)。在这种教育中,儿童从“物”的被动地位回归到“人”的主动地位,相反,教师则由原先教育中的主
6、宰者成为与儿童平等的协商者。这是一种符合现代“人”理念,使师生双方都“人性化”的有效教育形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幼儿对话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呼唤尊重儿童的话语权。儿童作为一个鲜活的主体,必须拥有话语权、表达权,成人不能因为儿童的观点看似“幼稚”“简单”“毫无理性”就武断地抹杀他们的话语权。而尊重儿童的话语权,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生命,也就是尊重人类自己。该书认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对话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幼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直接对话,这是一种“在场”的、横向的精神交往。这种对话在幼儿教师与幼儿个体、幼儿教师与幼儿群体、幼儿个体与幼儿个体、幼儿个体与幼儿群体以及幼儿
7、群体与幼儿群体之间多方面、对层次地进行。二是幼儿教育主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的间接对话,这是一种“不在场”的、纵向的精神交往。正是通过这两种教育对话,幼儿教师和幼儿实现了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生命质量的提升以及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该书还对如何开展幼儿对话性教育的策略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当然,走向对话的幼儿教育一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些问题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幼儿对话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机关幼儿园何霞萍以及全体教师经过几年努力所交出的一份作业。可以说,这既是他们研究心得的一个总结,又是一个新的开端。相信他们的研究路径、研究视野会使他们的思想更加敏锐,
8、会使他们自己更加接近真理。是为序。2目 录第一章 对话理论原理(1)一、什么是对话(1)二、对话理论的源与流(7)三、对话的条件和前提(2 4)四、对话的游戏规则及技巧(3 7)五、对话的种类(4 2)第二章 对话教育概述(4 3)一、对话与教育(4 3)二、对话教育(4 8)三、对话教育代表人物(6 7)四、弗莱雷与对话教育(9 5)第三章 对话性幼儿教育的缺失(1 0 8)一、制度化幼儿教育大行其道(1 0 9)二、幼儿教学组织形式的“非对话性”(1 1 4)三、幼儿教学内容的“非对话性”(1 2 0)四、师幼交往关系、对话关系的阻隔(1 3 4)五、幼儿与家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对话关系
9、的缺失(1 4 3)第四章 走向对话的幼儿教育(1 4 8)一、尊重儿童的语言和话语权(1 4 8)二、确立对话式教育教学观(1 5 5)三、实施对话性幼儿教育的策略(1 8 3)第五章 幼儿对话性教育的类别(2 0 1)一、与幼儿直接对话(2 0 1)1 二、围绕作品的对话(2 0 7)三、围绕情景的对话(2 0 9)四、围绕具体活动的对话(2 1 3)五、与环境对话(2 1 7)第六章 附录(2 2 4)一、幼儿园幼儿古诗欣赏活动的价值取向(2 2 4)二、幼儿园幼儿儿童古诗欣赏活动的方法(2 2 8)三、幼儿园幼儿儿童古诗欣赏活动的策略(2 3 1)2第一章 对话理论原理一、什么是对话英
10、语的“对话”(D i a l o g u e)一词源于希腊词“d i a l o g o s”。L o g o s的意思是“词”(t h ew o r d),或者按照我们的理解来说它代表着“词的意义”(即m e a n i n go f t h ew o r d)。D i a的意思不是“两”个(t w o),而是“穿越”(t h r o u g h)。因此,对话并不仅仅局限于两人之间,它可以在任何数量的人之中进行。甚至就一个人来说,只要他保持对话的思维与精髓,也可以与自己进行对话。在汉语中,“对话”本是一个极普通的字眼。不同的词典对其解释稍有不同,有的词典认为对话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两个或更
11、多的人之间的谈话”;二是“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有的词典认为对话主要有三种意思:一是“相互间的交谈”;二是“指文艺作品中人物之间的谈话”;三是“指对立或无联系的国家、集团等之间所进行的接触或谈判。也指政府机构负责人士等与群众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的谈话”。从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来说,“对”是会意字,本意是应答,“话”是形声字,本意是言语。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有一些引申义。“对话是 对,是 相对 对等,而少有 对立 对峙的意味,更不说 敌对了,具有相处、相遇、相知的意思。对话的 话具有交流、交换、交际的意思,离开了 话,或者稍稍忽视了学 话,对话便可能被掏空得只剩下一个时髦的空壳。”对话
12、既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发生在人与各种文本之间的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会为特征,而是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与批判展开。在此意义上,今人可以与古人对话,一个人可1戴维伯姆著,王松涛译:论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4年,第6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 9 9 8年,第3 1 8页。阮智富等编: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 0 0 0年,第9 9 3页。李维鼎著:“对话”三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 0 0 3年第3期。以与客观存在且他可能永不会与之熟识的人进行对话。实际上,这种对话在现代社会尤其在信息网络
13、时代,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我们认为,对话是平等者之间一种共生的交往关系。通过对话,在两者交汇的边缘产生新的火花或达到新的视界融合,从而促进真理与公正的实现。戴维伯姆指出:“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在对话之初,这些理解与共识并不存在。这是那种富于创造性的理解和共识,是某种能被所有人参与和分享的意义,它能够起到一种类似 胶水或 水泥的作用,从而把人和生活黏结起来。”对话不仅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的平等交流,也包括人与自我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交流。总之,对话是一种渗透于人类一切行
14、为与一切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意识或哲学。在对对话有一明确的界定后,我们更关心的是,对话与交谈、独白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一)对话与交谈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人与人之间也渴望沟通,这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项基本诉求。人需要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同时也很想知道别人心中都在想些什么;人希望听别人说话,也希望被别人聆听。脱离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人就免不了孤独与寂寞的袭扰,甚至会觉得丧失活着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基本不外乎言语和非言语的途径,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文字,乃至肢体语言来进行。在绝大多数场合,人们必须通过互相交谈才能知道彼此的所思所想。交谈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形式和沟通途径
15、。只不过,交谈并不是几个人坐在一起说说话那么简单。通过对不同的交谈形式分析,可以发现它们至少能归结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以“聊”为目的。聊乃是闲谈,东拉西扯,海阔天空,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也不追求任何的结果,大家只是为说话而说话,或为发泄而说话。聊字的本意是耳鸣。聊的结果,不过是徒增耳旁的嗡嗡之声而已。一种是以“辩”为特征。辩的目的是要证明我对你错,要让我的观点在讨论中取胜或至少占上风,最终实现我赢你输的结果。虽然常言说真理越辩越明,但通常我们的辩,都在于证明我的“真理”是对的,而你的“真理”是错2戴维伯姆著,王松涛译:论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4年,第6页。第一章 对话理论原理
16、的。正如 戴 维 伯 姆 所 说:“与 对 话 相 对 立 的 词 是 讨 论、辩 论(d i s c u s s i o n)。它与 p e r c u s s i o n(撞击、冲击)和 c o n c u s s i o n(撞击、震荡)具有相同的字根。它的真正含义是打破、分裂(b r e a kt h i n g su p)。它的重点在于分析。当存在众多观点的时候,当每个人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时,人们就通过讨论或辩论来进行分析,从而把种种观点各个击破。这样做显然有其自身的价值。但是,由于它不能使我们超越自身已有的观点,因而又存在局限性。我们可以把讨论和辩论比做打乒乓球,人们争来争去,目的都在于让自己的观点占上风乃至取胜。你或许会去吸收他人的观点 或者你赞同别人的某部分观点但反对其他的观点 但你最根本的想法是在辩论中胜出。讨论和辩论的目的通常都在于此。”一种是以“商”为特点。商的目的是不管我对你错或是你对我错,让我们互相做点妥协,各自做点让步,彼此做些折中,你接受我的部分观点,我接受你的部分意见,最终达成一个一致的结果,让双方都满意。至于究竟谁对的成分多,谁错的成分多,究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