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语翻译教程曹文娟张婷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英语翻译教程/曹文娟,张婷主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9.10ISBN978-7-206-16436-1.英.曹张.英语翻译高等学校教材.H315.9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9)第 244140 号英语翻译教程YINGYU FANYI JIAOCHENG主编:曹文娟张婷责任编辑:李沫薇封面设计:飒飒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长春市人民大街 7548 号邮政编码:130022)印刷:长春市昌信电脑图文制作有限公司开本:787mm1092mm1/16印张:11.5字数:200 千字标准书号:ISBN 978-7-20
2、6-16436-1版次:2019 年 10 月第 1 版印次:2019 年 10 月第 1 次印刷定价:64.00 元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翻译是沟通不同民族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学习外语的有效途径,还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的综合性很强,既有坚实的理论体系,也有丰富的实践内涵。作为英语发展的基础,其理论和应用技巧的研究一直是英语学者所重视的课题,具备较强的翻译技能也一直也是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作为语言的创造性活动,翻译是对原文的再创作,而再创作有时比原创作更难,因为它有局限性。学习前人总结的翻译理论、方法技巧,
3、可以用来指导、启发翻译实践,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但这种指导和启发意义的大小,不仅仅取决于理论本身,还取决于译者掌握和驾驭两种语言的水平高低。因此,为了提高翻译能力,译者除了要钻研翻译理论和方法,还必须要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本书以中国当代英语翻译活动的现状为基础,针对英语翻译中的理论沿革以及应用技巧问题展开论述,详细阐述了英语翻译的含义、性质、分类、基本原则,简要介绍了英语翻译的相关问题,系统论述了英语翻译的策略艺术、常用技巧、方法、理论和特点,并且结合了具体的翻译实例,系统阐述了英语词语、语句、语篇、修辞格以及新闻、文学、公文、广告、科技、旅游和法律等各类语体的特点及翻译方法。全
4、书通俗易懂,可作为英语翻译的教程。全书深入浅出、通俗实用,亦可作为英语翻译的辅导课程教材,同时还可以为从事此专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在本书撰写过程中,为提升学术性与严谨性,使内容更加丰富,观点更加明确,作者借鉴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文献,引用了很多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等,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前言11第一章 英语翻译概述.1第一节 英语翻译的含义、性质及分类.1第二节 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8第三节 英语翻译的相关问题.12第二章 英语翻译的策略艺术.17第一节 英语翻译的策略.17第二节 英语翻译的艺术.39第三章 英语翻译的常用技巧.44第一节 翻译技巧概述.44
5、第二节 英语翻译的几种常用技巧.45第四章 词语的翻译.58第一节 词义的理解.58第二节 词语翻译的转换.64第五章 语句的翻译.81第一节 特殊语句翻译.81第二节 从句翻译.92第三节 长难句翻译.98第六章 语篇的翻译.104第一节 语篇特点.104CONTENTS目录英语翻译教程2第二节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106第七章 修辞格的翻译.112第一节 修辞格的特点.112第二节 常用修辞格的运用.113第八章 各类语体的翻译.119第一节 新闻语体翻译.119第二节 文学语体翻译.131第三节 公文语体翻译.138第四节 广告语体翻译.143第五节 科技语体翻译.153第六节 旅游语体翻
6、译.159第七节 法律语体翻译.164结束语.173参考文献.1741第一章 英语翻译概述第一节 英语翻译的含义、性质及分类一、翻译的定义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交际的媒介和信息转换的手段,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事实上,自翻译活动诞生以来,人们对翻译的各种研究就没有停止过。本章作为开篇章,对翻译的各种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包括翻译的定义与分类等,以帮助读者对翻译活动有整体上的把握和认知。翻译工作至今已经走过了千百年的历程。可以说,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翻译工作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翻译的问题,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将
7、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来看一下不同学者对翻译的界定。(一)国内较有代表性的翻译定义茅盾认为,文学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吕俊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质是传播,是传播学中的一个有特殊性质的领域。林煌天认为,翻译是语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内容变为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过程或结果,或者是把一种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出来。沈苏儒认为,翻译是把具有某一文化背景的发送者用某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尽可能充分、有效地传达给使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具有另
8、一种文化背景的接受者。王克非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涂靖,等 大学英语翻译教程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英语翻译教程2的文化活动。孙致礼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尤其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林汉达认为,正确的翻译就是尽可能地按照中国语文的习惯,忠实地表达原文中所有的意义。王以铸认为,好的翻译绝不是把原文的一字一句硬搬过来,而主要的却是要传达原来文章的神韵。范仲英认为,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够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
9、交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源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张今认为,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以上我们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翻译的各种见仁见智的定义。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中国学者,都将翻译视作一种文字之间的转换活动。具体来说,这种转换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特征:第一,在信息和风格上要力求使翻译作品与原语言作品等值;第二,这种
10、等值应是尽可能地接近,而不是机械地生搬硬套,即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对等,从而牺牲某些更重要的东西;第三,要注意不同体裁的作品在各个方面的诸多不同,不能千篇一律,也就是要注意各种文体在个性上的差别。在翻译的定义中还需注意一点,即在翻译这一转换过程中,译者的任务只是转换文字而不是改变其意思。翻译有两个要素,即准确性和表达性。准确性是翻译的首要条件,即译者必须谨慎地遵循原作者的意思,所选用的字词和句式结构必须如实地传达出原文的思想。表达性是为了让译文易于理解,也就是说,译者必须用自己的手段尽可能地将原文的思想清楚有力地表达出来。准确性使译文的思想明确无误,而表达性则使译文生动有魅力。(二)国外较有代表性
11、的翻译定义英国 18 世纪著名学者约翰逊(Samuel Johnson)认为,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换成另一种语言,并保持原文意思不变。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 A.奈达(Eugene A.Nida)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第一章 英语翻译概述3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这是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翻译定义。杜波斯(Dubois)认为,翻译是把第一种语言(源语)语篇所表达的东西用第二种语言(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尽量保持语义与语体方面的等值。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J.C.Catford)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源语)的话语材料被另一种语言(目标语)中的对等的话语材
12、料替代。卡特福德认为翻译主要有两种存在状态,一是源语即译出语,二是目标语即译入语。纽马克(Peter Newmark)认为,通常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原作者所意想的方式移入另一种文字。韦努蒂(Venuti)认为,翻译是译者依靠解释所提供的目的语中的能指链替代构成源语文本的能指链的过程。韦努蒂一反传统的“对等”角度的定义,否定了结构主义所信奉的所指与能指或自荐的对应关系,认为能指和所指是可以分裂的,符号与意义之间是不一致的,因此文本意义具有不确定性。在韦努蒂看来,翻译只是用一种表层结构代替另一种表层结构。图瑞(Gideon Tmiry)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译文都表现为或被认为是目的语文化中的
13、一种目的语文本。这一定义提出了目的语文化,并使翻译研究的范畴从语言层面向文化层面拓展。苏联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Fedorov)认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苏联翻译家巴尔胡达罗夫(Barkhudarov)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考利(Malcolm Cowley)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就是用另一种语言为不同背景的读者再现作品。塞杰尔(J.C.Sager)认为,翻译是由外力激发,以信息科技为依托,随交际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种产业活
14、动。这一定义进一步扩大了翻译的外延,将翻译视为一种产业活动,其动力来自外部,并以信息科技为辅助手段。弗米尔(Vermeer)认为,翻译是一种信息模仿过程,“翻译是用 Z 语言模仿 A文化的 A 语言所提供的信息来提供信息,以实现所希望实现的功能。翻译不是通过换码的方式把词语或句子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而是某人在新的功能、文化和语言等条件下,在新的环境中,通过尽可能模仿原文的形式特点来提供某文本信息的复杂活动”。英语翻译教程4二、翻译的性质翻译是什么?不同的人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首先来看看持不同翻译观的学者是如何解释翻译的。语言学翻译观可分为传统型和
15、当代型两种。传统型语言学翻译观以 19 世纪以来的传统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研究翻译问题。如英国的语言学家卡特福德认为“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SL)中的文本(text)来替代另一种语言(TL)的文本的过程”。张培基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苏联语言学家巴尔胡达罗夫则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连贯性话语在保持其内容即意义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连贯性话语的过程”。当代语言学翻译观主要受当代语言学的影响,把研究的观点从语言本身扩展到交际语境、语域、语用等领域,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从语言的功能和交际的角度来研究翻译
16、,一般注重的是翻译信息而不是文字,目的是与接受者的沟通。在西方翻译理论上,持交际翻译观的代表人物则是尤金 A.奈达。奈达认为“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源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这条定义常常被人引用。奈达认为,理想的译文应该由读者的反应来衡量,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大致相同。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刘宓庆则认为“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蔡毅也认为翻译的定义应该是“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文艺学翻译规则从文艺学的角度来解释翻译。他们认为,翻译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强调语言的创造功能,讲究译品的艺术效果。巴斯纳特、兰伯特、拉斐维尔等人是典型的文艺学派,他们认为“翻译就是对原文重新摆布”。在我国,持文艺学翻译观的人也很多。例如,傅雷的“神似说”和钱钟书的“化境说”。傅雷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