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社科联省级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出版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刘 洁 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刘洁著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ISBN 传 刘 政治经济学 研究 F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第 号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刘 洁 著责任编辑 葛 娟封面设计 十木米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市天目山路 号 邮政编码)(网址:http:www zjupress com)排 版 杭州中大图文设计有限公司印 刷 富阳市育才印刷有限公司开 本 mm mm 印 张 畅字 数 千版 印 次 年 月第 版 年 月第 次印刷书 号 ISBN 定 价 元版权所有
2、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前 言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斯大林模式所蕴涵的弊病最终导致苏联分崩离析、退出历史舞台。而伴随着对传统社会主义实践的审视与反思,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与清理,也日益显示出其必要性与紧迫性。苏联建国七十余年,由于基本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发生变化,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理论框架也几乎没有变化。从相容性与稳定性几方面来看,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各经济规律构成了一个规律体系。但这个规律体系是为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和“超工业化”服务与辩护的,它不是客观规律体系而是主观需要的产物,不是科学的
3、理论体系而是为现存制度辩护的工具,它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更无从谈起。而苏联的国家统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低效率,及其对自由、民主的压制,使传统社会主义丧失了作为价值与信仰的吸引力。以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为代表的传统政治经济学是依附于政治权威的,无法保持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也就导致了其缺乏科学性的现实。而对现实采取的以吏为师、惟上惟权的态度,缺乏独立知识分子的不同声音,也致使体系本身缺乏自我纠正的能力,最终导致了体系的崩溃。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证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本上是不成立的,计划经济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选择。对于中国改革实践来说,承认与尊重个人利益与个人对劳
4、动力的所有权,是激发个人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根本,也是推动中国改革由阶段性成功走向深入发展的动力所在。这既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也是决定中国改革进程不可逆转的根本所在。所以,作为价值判断,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核心的新发展观,应该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准则,同时它还应该成为国家整个社会公共政策系统的最高政策目标及价值评价标准。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反思,不仅仅是批判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实践的反思,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问题,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的问题。在这样的分析、清理与反思的基础上,具
5、体而深入地研究中国经济问题,逐步地形成一系列的理论范畴,才能奠定中国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体系。但是,限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时期性和复杂性,这项工作势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 者 年 月2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目 录导 言第一篇 传统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枠的形成第一章 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枠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半亚细亚的俄国社会 二、年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社会 三、十月革命后的严峻现实第二章 现实的理论争论与苏联党内斗争 一、军事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一)国家资本主义与工业管理 (二)军事共产主义 (三)新经济政策 (四)小结 二、不断革命论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的争论 (一)马克思的世界性的共产主义
6、(二)理论适应现实需要 一国建成论 三、超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一)超工业化 (二)农业集体化 四、小结第三章 教科书形成前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争论 一、有关社会主义的争论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设想 没有异化的社会 (二)俄国民粹主义的另一条道路 (三)列宁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修正 (四)社会民主主义者的和平长入论 二、有关社会主义市场与计划的初步争论 (一)认为社会主义计划不可行的观点 (二)认为社会主义计划可行的观点 (三)小结 三、有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争论与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枠 (一)有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争论 (二)斯大林与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枠第二篇 传统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第四章
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 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规律及生产资料公有制 (一)枟教科书枠的头脚颠倒 (二)分裂的理想与现实 (三)快速工业化的手段 国有化与集体化 二、公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关系、动力、人性假设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作用与经济规律 (一)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作用的融合与加强2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二)社会主义国家与经济规律的关系 四、国家所有制 官僚阶层权力的来源 五、国家所有制的问题 (一)所有者缺位 效率损失 (二)国家所有制 自由丧失 (三)小结第五章 基本经济规律 一、基本经济规律的渊源 二、国家统制经济理论中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 三、作为价值判断的基本经济规律 (一)功
8、利主义而非道义论 (二)国家主义而非人本主义 (三)消费主义而非劳动者主权 四、反思基本经济规律第六章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一、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主观需要的客观规律 (一)理论渊源 (二)主观需要的“客观规律”二、苏联国家统制计划经济的建立、运行与绩效 (一)国家统制经济的建立 (二)计划的制订与目的 (三)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配套制度保障 (四)苏联国家统制经济的绩效 三、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反思 (一)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二)建构理性与自由选择的关系 四、小结3目 录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 一、“特种”的商品经济 二、枟教科书枠中价值规律的定义与作用 三、价值规律、价格与利益关
9、系 四、计划的价值规律的后果 (一)紧缺与滞销并存 (二)稀缺与浪费并存 五、小结第八章 按劳分配规律 一、按劳分配规律的内容 (一)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原则 (二)枟教科书枠的按劳分配规律的定义 (三)工资等级制 二、按劳分配规律的辩护性 三、按劳分配规律的矛盾 (一)按劳分配规律与枟教科书枠的理论前提的矛盾 (二)按劳分配规律与劳动力所有权的矛盾 四、小结:以中国改革实践为例的考察 (一)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突破点 (二)对改革的认同 中国渐进式改革深入的关键 (三)结论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 一、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的思路 二、经济规律体系的稳定性 三、经济规律体系的辩
10、护性4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第三篇 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反思与改革实践第十章 苏联东欧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反思与改革实践 一、东欧国家对社会主义及其理论的反思与改革实践 (一)南斯拉夫的反思与改革实践 (二)兰格、布鲁斯的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理论 (三)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学及其发展 (四)小结 二、西方激进学派对斯大林模式及苏联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三、可行的社会主义 四、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及对枟教科书枠的反思 五、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转轨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 (二)捷克变革的思想基础 抛弃后极权制度 (三)俄罗斯变革的选择 市场与民主的道路第十一章 中国对传统政治经济学
11、理论的反思与改革实践 一、中国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探索与反思 (一)陈独秀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毛泽东 理论与实践的分裂 (三)孙冶方 价值规律的局限 (四)顾准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五)所有权虚置论 二、中国的转轨与改革实践 (一)年中国的改革实践 (二)世纪 年代后期至今的中国的改革实践5目 录 三、中国改革的新发展观第十二章 结论: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与价值评价 一、改革实践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挑战 二、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 科学体系还是价值判断 (一)马克思理论的科学与价值 (二)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与价值评价 三、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 实用主义的辩护 四、传统政治
12、经济学理论 伦理与效率的矛盾 五、结语和展望参考文献6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导 言 “自来成功者之记载,必流于文饰,而失败者之记载,又每至于淹没无传。凡一种势力之失败,其文献必为胜利者所摧毁压抑。”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所书写,而作为集中体现知识传播的国家意志的各类教科书也终难脱此窠臼。在涉及有关国家历史、文化、经济与政治制度等方面,国家会对教科书的编写有强制性要求,这是教科书编写的一般规则。但不同的国家情况各有不同,因为意识形态提供全部社会生活的价值和目标,国家越是依靠意识形态管理的制度,对教科书的编写来说限制相对更多,更缺乏学术研究的自由。陈寅恪在枟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枠中曾经说过:“通论吾国史
13、料,大抵私家纂述易流于诬妄,而官修之书,其病又在多所讳饰,考史事之本末者,苟能于官书及私着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诬讳之失矣。”官修之书中,必定包括教科书,按陈寅恪的观点,特点就在于“讳饰”。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编撰中不仅集中体现了为胜利者“讳饰”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还直接体现了胜利者的意志,为胜利者的执政措施提供合理性阐释。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问题,常常还不是因为“讳饰”,或者理论观点差异而出现的争论,而是事实上远离了历史真相,理论无法解释现实中发生的问题,见瞿兑之为徐一士枟一士类稿枠所写序言,辽宁教育出版社 年版。陈寅恪:枟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枠,载:枟陈寅恪集:金明馆
14、丛稿二编枠,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年 月,第 页。无法接受经济、社会现实的验证。这样的教科书不仅无法传播系统的经济理论知识,还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逻辑思维方式。本书旨在从传统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枠的相关学说的背景、源流、框架及其与苏联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来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与价值评价问题。而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大量阅读多方涉猎,力图达到的目标之一就在于“苟能于官书及私着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诬讳之失矣”,克服覆盖在真相之上的重重迷雾重建历史的真实,恰是本书的研究目标之一。目标之二在于,分析、理清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与内容、判断其科学性及价值性
15、。目标之三在于,通过研究与分析苏东等前社会主义国家转轨及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清理与放下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包袱”。中国的改革仍在实践当中,仍是一个不断拓展中的历史进程。在中国改革实践已经进行了三十余年的关键时候出版这本书,主要的目的,不仅是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更是力图服务于下一阶段的改革实践,探索可行的发展路径。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传统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枠形成,力图通过研究传统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枠的形成背景及其起源,以期探究社会主义的真正理想以及这一理想在现实中的扭曲。本篇有三章内容,着重研究了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形成的历史背景,苏联建国后的有关国家政策的理论争论与党内斗争,以及有关社会主义的
16、理论争论的问题。本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从本质上来说,斯大林模式是在一个落后国家建立起一个强大的、高度集中的、军事工业化的与官僚主义的国家的发展模式。虽然自称建设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在许多极其重要的方面,它与大多数社会主义思想家所理解与设想的社会主义根本不是一回事。它有着深厚的俄国历史、政治制度的传统,是马克思等经典论述在现实中似是而非的上演。十月革命后,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事实本身证明,国家统制和市场势力两种要素某种程度2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上是难以共存的。第二篇传统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有六章内容,重点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及经济规律体系。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现象、经济运行、经济政策与经济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枟教科书枠中最复杂的问题。斯大林模式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建立在相信知识、科学的无限可能性和人的无限可能性的基础上的,这是后来被称为“建构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枟教科书枠中经济规律体系思路:是为了证实“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