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曾国藩传张宏杰著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8ISBN 978-7-5139-2109-1.曾.张.曾国藩(1811-1872)传记.K827=5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63866号曾国藩传ZENGGUOFANZHUAN出版人李声笑著者张宏杰出品人一航选题策划航一文化出版统筹康天毅李丹责任编辑郭长岭特约编辑康天毅封面设计熊琼出版发行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电话(010)5941774759419778社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中路10号望海楼E座7层邮编100142印刷天津旭丰源印刷有限公司版次2019年1月第1版
2、印次2019年1月第1次印刷开本700mm980mm1/16印张24.25字数433千字书号ISBN 978-7-5139-2109-1定价68.00元注: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社联系。自序这本曾国藩传的诞生,可以说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过程。1997年,我开始业余写作不久,就写了一篇散文解剖曾国藩,后来收入我2000年出版的第一本书中。我的博士论文和博士后论文写的都是曾国藩的经济生活,后来在中华书局出版时改名为给曾国藩算算账。此外,我还写了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二):曾国藩家书与曾氏家风文化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三):曾国藩的领导力。现在回头一看,在我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
3、,我写得最多的一个人物是曾国藩。不知不觉,已经写下了一百多万字,出版了五本关于曾国藩的书。伴随着这些写作,二十年间,岳麓书社版三十册的曾国藩全集一直摆在我书架上最方便取用的位置,其中的家书和日记更常年是我的枕边书。我收集了大量关于曾国藩、湘军及晚清政治、社会史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完成了对曾国藩多个侧面的分块式解读。这些都是这本曾国藩传的写作基础。之所以对曾国藩如此感兴趣,第一个原因,正如我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的序中所说,对于中国这个文化体来说,曾国藩的更大意义是他展现的“中国式力量”。曾国藩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在清代重臣中,他是第一个
4、主张对洋人“以诚相待”的人。这一高度,今天许多中国人仍然没有达到。当然,另一方面,他也证明了传统文化无法突破的极限,这一证明意义也十分重大。总而言之,他让我们对祖先五千年来积累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任何建设都需要寻找坚实的地基,我们既然无法和传统一刀两断,就必须寻找接口。第二个原因,从个人精神成长角度看,曾国藩也能给我们提供力量。曾国藩这个人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曾国藩的智商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身体禀赋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
5、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是非常富有启发意义的。因此,曾国藩是一个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人物。从曾国藩出发,我们可以更深地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史,了解晚清政治史和社会史。从这个角度看,为读者提供一本关于曾国藩的简明传记作为入门书也是必要的。所以在阅读、写作曾国藩将近二十年之后,我将以前关于曾国藩的拼图式写作和研究整合起来,补足其中的空白部分,形成一本简明全面的曾国藩传。目的是使读者花不太长的时间,就能完成对曾国藩一生功名事业和心路历程的了解。当然,因为这样的写作过程,这本曾国藩传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部分内容和以前的作品有重复。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想避免这种重复,却发现无法避免。
6、因为关于同一个事件,材料并没有新的发现,结论也没有什么变化,如果仅仅换一种写法,也就是说,仅仅做一些语言的重新组合,意义并不是很大。因此,这本书的部分内容与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等有重复,尚祈读者谅解。我希望我的作品能以这样的方式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以曾国藩传为骨,可以迅速全面了解曾国藩一生;以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为肉,可以深入细致地研读曾国藩的多个侧面。这本曾国藩传,和以前出版的众多曾国藩传、大传及评传有所不同。一是侧重呈现曾国藩个人心路历程,而不是对其生平和事件的研究式复原。二是对曾国藩的一生突出重点,而不是均衡叙述。比如关于“剿”捻一笔带过,而关于曾国藩对外观念的转变及天津教案,则花了
7、比较多的笔墨,以试图深入解读曾国藩主动选择做“卖国贼”的原因。这本书吸纳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在曾国藩研究领域,有朱东安先生的曾国藩传、林乾先生的曾国藩大传、董蔡时先生的曾国藩评传,以及萧一山、梁绍辉、董丛林、刘忆江、宫玉振等先生的著作,还有唐浩明先生的系列作品。此外,翁飞先生关于曾国藩和李鸿章关系的研究,董丛林先生关于胡林翼的研究,都令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些参考过的论文无法在这里一列及。在成书的过程中,我的东财学长、书法家王家新通读了书稿,并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在此均谨深致谢意。目 录自序第一卷京官时代第一章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1父子双双去“赶考”2老曾家有个科举梦3生平第一大挫折4越笨拙越
8、努力第二章为什么要“学做圣人”1京官曾国藩的自卑与焦虑2三十而立,学做圣人3脱胎换骨的开始:写日记第三章惊人的进阶之道1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2把择友当作人生第一大事3深得道光皇帝欣赏第四章从前的官场愣头青1郁闷的“副部长”2开罪咸丰皇帝3北京,生命最艰难的时刻第二卷湘军崛起第五章“曾剃头”的长沙之辱1赴任江西遭遇家庭变故2为什么出山?3在长沙,成为众矢之的4遭遇真正挫折:差点儿被兵痞杀了第六章湘军为什么牛气1创建湘军的苦心与良心2与咸丰帝的博弈3曾国藩的第一次自杀和湘潭大捷4湘军团队是这样设计出来的第七章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1把保卫长官当作一项制度2这句话改变了曾国藩命运3曾国藩的敌人4湘军的整
9、体计划为何被打乱?第八章江西困境与“大悔大悟”1九江大败后差点儿自杀2曾国藩与胡林翼3被皇帝拿掉兵权4蛰伏两年,完成“脱胎换骨”第九章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1曾国藩的二次出山2和胡林翼联手攻占安庆3湘军的战术:“结硬寨、打呆仗”4命运之战第十章与何桂清的恩怨纠葛1成为大清帝国最有权势的人2慈禧与奕发动宫廷政变3清除何桂清集团党羽第十一章太平天国最后的战役1著名的“天京”攻坚战2曾国藩人生最焦灼的四十六天3恩将仇报的沈葆桢第十二章“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1朝廷的两记闷棍2曾国荃的“经济问题”3自剪羽毛,让曾老九离职4与左宗棠的恩怨情仇第三卷总督生涯第十三章两江总督的清与浊1不准大排场,只收小礼物2总
10、督的“养廉银”与“裁撤陋规”3曾国藩的“小金库”第十四章洋人也是人1蛮夷之人,居然也有信义2师夷长技以制夷3三个与众不同的外交观念第十五章与接班人李鸿章共同“剿”捻1妙手:裁湘留淮2曾国藩的人才大计:塑造李鸿章3将河墙战法进行到底第十六章天津教案:曾国藩是怎么成为“卖国贼”的1升任直隶总督,对官场痛加整顿2导火线:武兰珍迷拐案3曾国藩调查“挖眼剜心”事件4疆臣新领袖李鸿章第四卷曾国藩的最后岁月第十七章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1这个王朝已经不可挽救了2为国家办最后一件大事3虽油尽灯枯,仍然勤奋有恒4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第一卷京官时代第一章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1父子双双去“赶考”道光十二年(18
11、32)春天的一个清晨,湖南省湘乡县荷叶塘,一对父子从一座普通农家宅院的大门里走了出来。儿子叫曾子城,这一年二十二岁(1)。在这本书里为了方便,我们就统一用他后来改的名字“曾国藩”来称呼他。父亲叫曾麟书,这一年四十三岁。两个人这么早出门,是去“赶考”。考什么呢?科举考试的第一关秀才。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分三步:秀才、举人、进士。“秀才”是最低一级的功名。这不是他们俩第一次并肩赶考,事实上,这对父子在湘乡科场已经是一对“名人”了。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双双屡考不第。曾麟书从十几岁开始入考场,结果考了十六次,年过四十,头发都花白了,连个秀才都中不了。未中秀才的读书人,不管年纪多大,在当时都只能被称
12、作“童生”。老“童生”历来是社会上嘲笑的对象。有好事者曾经编过一个对子:“行年八十尚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真是书生。”(2)意思是说:都八十岁了,还是个“童生”,可见你将来能活个几百岁;都到老了五本经书还没背熟,你真可谓“书生”。读书人当中当然也有很多脑袋不灵光的,不过大多数都有自知之明,三五次不能取中就不再入场丢人。只有这位曾麟书,四十多岁了,仍然场场不落,只要有考试,必然早早赶到,最先一个进场,最后一个出场,然而每次都是名落孙山。所以,每次考试出榜时,曾麟书去看榜,也常有一帮闲人来看曾麟书,对他指指点点。而最近几科,众人关注的对象,又从曾麟书一人扩大到了他们父子。原来曾国藩才十四
13、岁时,曾麟书就心急火燎地带着这个长子一起来考,而这个孩子也居然克肖乃父,连考了五次,也是场场落第。父子两人一起连续落第,这新闻效应就不止增加一倍了。这就是曾国藩后来给他父亲写的墓志中说的:“府君(父亲)既累困于学政之试,厥后挈国藩以就试,父子徒步橐笔以干有司,又久不遇。”(3)人们提起这对父子,最爱说的一句话是,祖坟没冒青烟,再怎么折腾也没用。荷叶塘的泥腿子曾玉屏梦想成为官宦人家,本来就是痴心妄想。2老曾家有个科举梦中国人修家谱最重官爵,大部分人家的家谱中都能找到几个当官或者有功名的人。然而翻开大界曾氏族谱,一直翻到宋朝,不但找不到做过官的人,连读书人都没有一个。曾国藩后来在文章中说,“吾曾氏
14、由衡阳至湘乡,五六百载,曾无人与于科目秀才之列”(4)。就是说,我们老曾家,从宋朝末年到清朝,五六百年间,连一个秀才也没出过。几十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可见这个家族是多么普通。偏偏到了曾玉屏这一辈,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发誓非要供自己的孩子读书当官。曾玉屏也是荷叶塘一个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本是个普通农民,年轻时没读过书,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买了一匹好马,穿着光鲜的衣服,成天跑到城里,和一群浮浪子弟混在一起。有一天,他正在湘潭城的一个酒楼里和一群纨绔子弟纵酒高歌,忽然见一个老头领着小孙子从窗外走过。只听老头远远指着他,教育自己的孙子说:“你可别跟这个人学。他是荷叶塘白杨坪老曾家的儿子,你看
15、他家里没什么钱,却总跑到城里来装有钱大爷。这个家早晚都要败在他手里!”那老头这番话是为了告诫自己的孙子,没想到全被曾玉屏听到了。曾玉屏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本以为自己活得人五人六,没想到背后大家是这么看自己!他大受刺激,来到市场上,当场把自己的这匹骏马卖了,然后徒步走了几十里路,回到家里。这就是曾玉屏后来自述的“吾少耽游惰,往还湘潭市肆,与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长老有讥以浮薄,将覆其家者。余闻而立起自责,货马徒行”(5)。从那天开始,曾玉屏就像变了个人一样,“自是终身未明而起”。每日早睡早起,天天下地干活,发誓要兴家立业。他后来对曾国藩说:“余年三十五,始讲求农事。凿石决壤,开十数畛而通为一,
16、然后耕夫易于从事。吾昕宵行水,听虫鸟鸣声以知节候,观露上禾颠以为乐。种菜半畦,晨而耘,吾任之;夕而粪,庸保任之。入而饲豕,出而养鱼,彼此杂职之。凡菜茹手植手撷者,其味弥甘;凡物亲历艰苦而得者,食之弥安也。”(6)也就是说,他三十五岁才开始务农,每天带着长工,日夜苦干,把自己家的梯田扩大,连成一片,这样用牛耕作起来就方便了,产量大大提高。他在劳动中找到了乐趣,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凭虫鸣鸟叫就知道节气变化。家里种地、喂猪、养鱼,多种经营。家里种了半畦菜,每天早上他亲自锄草,傍晚则监督长工上粪。他告诉曾国藩,自己亲手种的菜,吃起来才香。辛苦挣来的钱,花着才心安。曾玉屏艰苦奋斗了十几年,置了百十来亩地,使曾家从普通的中农变成了家境殷实的小地主。他就这样在地方上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他为人有主见、有魄力,脾气火暴刚直,所以地方上有什么纠纷,大家总是来找他排解说和。遇上那种不讲理的泼皮无赖,他“厉辞诘责,势若霆摧,而理如的破,悍夫往往神沮”(7)。就是说,他厉声责问,说的话都在理上,最后那些地方上的恶霸也不得不低下头来。勤苦发家之后,曾玉屏又做出一个重要决断,那就是把自己的长子曾麟书送去读书。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