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有意遗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pdf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3632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288 大小:3.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意遗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8页
有意遗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8页
有意遗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8页
有意遗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8页
有意遗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8页
有意遗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8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前 言2 0 0 3年1 2月,我主持研究的“有意遗忘过程中认知加工机制及能力发展研究”课题获得教育部批准。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历时5年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有意遗忘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机能,它强调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它在心理机能、心理评价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忘记过时的信息和痛苦的事件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人们感兴趣的是个体怎样防止过时的信息和痛苦的事件的侵入,即个体怎样获得对记忆功能的有意控制。这对个体迸行指向有关内容的学习以及人们对具体信息的控制将是非常重要的。关于个体对遗忘能力的认知、对遗忘功能的控制以及遗忘能力的发展特点等问题的实证研究,对了

2、解并指导个体迸行学习以及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此项研究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心理学研究成果要为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教学工作中,教学计划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要以学生心理发展的状况为前提,要以学生心理研究的成果为依据。因此,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部机制对教学与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其二,从研究内容的角度考虑,有意遗忘过程中抑制能力被认为是一个重要机制,并巨被认为是形成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抑制过程与无关信息的激活、保持与提取有关,直接影响信息的加工。抑制能力可以表现在认知发展、注意、知觉、记忆、阅读理解、情感等方面。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3、有意遗忘过程中的认知加工机制、年龄发展特点以及不同条件下有意遗忘过程的特点。多年以来,我一直全力以赴做着“有意遗忘过程中认知加工机制及能力发展研究”方面的工作,本书便是这个课题的研究报告。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共九章。两大部分分别为理论篇和研究篇。第一章主要论述有意遗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第二章回顾与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有意遗忘的认知抑制理论;第三章论述有意遗忘在法律、临床、生理和社会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第四章论述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的机制与发展研究;第五章探讨学习成绩对有意遗忘的影响;第六章探讨工作记忆容量对有意遗忘的影响;第七章探讨场合变化对不同材料下的有意遗忘的影响;第八章探讨提取练习对

4、有意遗忘的影响;第九章探讨刻板信息对有意遗忘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书中部分内容已发表在相关的学术刊物上,感兴趣的读者可继续关注有关此课题的研究成果。我的研究生李宝芬、刘艳辉、慕德芳、刘金秀等,根据我的要求帮助处理调查数据,在此对他们的辛苦付出深表谢意。我还要感谢为本书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领导、编辑及相关同志们。因本人水平所限,书中仍有不足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宋耀武2 0 1 1年1 0月于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有意遗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目 录理论篇 第一章 有意遗忘概论3第一节 遗忘概述3 一 遗忘类型3 二 遗忘的相关理论4第二节 有意遗忘的研究内容1 9第三节 有意遗忘的研究范式2 0 一 单字方

5、式2 0 二 字表方式2 1 三 基于代价收益的测量方法2 2第四节 字表方式下有意遗忘的研究方法2 3 一 外显记忆的方法2 4 二 内隐记忆的方法2 4 三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结合的方法2 5第五节 有意遗忘效应的影响因素2 5 一 实验材料2 5 二 指导语2 6 三 实验设计2 7 第二章 有意遗忘中的认知抑制理论2 8第一节 认知抑制的界定及分类2 9 一 概念界定2 9 二 认知抑制分类3 0第二节 有意遗忘中的认知抑制理论3 0 一 单一机制解释3 0 二 二元机制的解释3 8第三节 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的发展理论3 9 一 资源有限模型3 9 二 资源有限模型的变式4 0 三 抗

6、于扰理论4 0 四 抑制衰退理论4 1第四节 关于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及发展的争论4 2第五节 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的相关研究4 3 一 认知抑制与学习4 3 二 认知抑制与工作记忆4 4 第三章 有意遗忘的应用研究4 7第一节 法律领域4 7第二节 临床领域4 8 一 有意遗忘与创伤后应激障碍4 8 二 有意遗忘与人格障碍4 9 三 有意遗忘与抑郁5 2第三节 生理领域5 4 一 有意遗忘与事件相关电位5 4 二 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与情绪5 4第四节 社会领域5 6 一 有意遗忘与人事录用5 6 二 有意遗忘与社会刻板印象5 6有意遗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研究篇 第四章 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的机制及发

7、展6 7第一节 问题提出6 7第二节 实验一 无关材料下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的机制及发展6 9 一 方法6 9 二 结果与分析7 1 三 讨论7 9第三节 实验二 形似材料下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的机制及发展8 1 一 方法8 1 二 结果与分析8 2 三 讨论8 8第四节 实验三 同音材料下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的机制及发展9 0 一 方法9 0 二 结果与分析9 1 三 讨论9 7第五节 实验四 同义材料下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的机制及发展9 8 一 方法9 8 二 结果与分析9 9 三 讨论1 0 5第六节 综合讨论1 0 8 一 关于认知抑制的性质1 0 8 二 有意遗忘过程中认知抑制的机制1 0

8、9 三 关于研究方法的讨论1 1 3第七节 结论1 1 5 第五章 不同学习成绩学主的有意遗忘认知抑制研究1 1 6第一节 问题提出1 1 6第二节 实验一 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在无关材料下的有意遗忘认知抑制1 1 7 一 方法1 1 7 二 结果与分析1 1 8目 录 三 讨论1 2 3第三节 实验二 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在形似材料下的有意遗忘认知抑制1 2 4 一 方法1 2 4 二 结果与分析1 2 5 三 讨论1 2 9第四节 实验三 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在同音材料下的有意遗忘认知抑制1 3 0 一 方法1 3 0 二 结果与分析1 3 1 三 讨论1 3 6第五节 实验四 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在同义

9、材料下的有意遗忘认知抑制1 3 7 一 方法1 3 7 二 结果与分析1 3 8 三 讨论1 4 3第六节 综合讨论1 4 4第七节 结论1 4 5 第六章 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能力与工作记忆容量的关系1 4 6第一节 问题提出1 4 6第二节 实验一 工作记忆容量与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能力的关系1 4 9 一 实验目的与假设1 4 9 二 方法1 5 0 三 结果与分析1 5 3 四 讨论1 6 5第三节 实验二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工作记忆容量与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能力的关系1 7 0 一 实验目的与假设1 7 0 二 方法1 7 1 三 结果与分析1 7 2 四 讨论1 7 7第四节 综合讨论1

10、7 8 一 关于有意遗忘过程机制1 7 8有意遗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二 关于有意遗忘过程中认知抑制能力的发展1 7 9 三 关于工作记忆容量与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能力的关系1 8 0 四 关于数学学习成绩、工作记忆与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能力的关系1 8 1第五节 结论1 8 2 第七章 场台蛮化在有意遗忘中的作用1 8 3第一节 问题提出1 8 3第二节 实验一 同义材料下场合变化对有意遗忘的作用1 8 5 一 方法1 8 5 二 结果与分析1 8 7 三 讨论1 9 2第三节 实验二 形似材料下场合变化对有意遗忘的作用1 9 5 一 方法1 9 6 二 结果与分析1 9 6 三 讨论2 0 1第

11、四节 实验三 同音材料下场合变化对有意遗忘的作用2 0 3 一 方法2 0 3 二 结果与分析2 0 4 三 讨论2 0 9第五节 实验四 无关材料下场合变化对有意遗忘的作用2 1 0 一 方法2 1 1 二 结果与分析2 1 1 三 讨论2 1 5第六节 综合讨论2 1 7 一 场合变化对有意遗忘效应的影响2 1 7 二 实验材料性质对场合变化在有意遗忘中作用的影响2 1 9 三 本研究中的两个时间间隔2 2 0第七节 结论2 2 1 第八章 提耶练习在有意遗忘中的作用2 2 2第一节 问题提出2 2 2第二节 实验一 回忆形式的提取练习在有意遗忘中的作用2 2 5目 录 一 方法2 2 5

12、 二 结果与分析2 2 7 三 讨论2 3 0第三节 实验二 词干补笔形式的提取练习在有意遗忘中的作用2 3 1 一 方法2 3 2 二 结果与分析2 3 2 三 讨论2 3 5第四节 综合讨论2 3 6第五节 结论2 3 9 第九章 不同启动条件下性别刻板信息的有意遗忘效应2 4 0第一节 问题提出2 4 0第二节 实验一 无启动条件下性别刻板信息的有意遗忘效应2 4 3 一 方法2 4 3 二 结果与分析2 4 5 三 讨论2 4 8第三节 实验二 启动女性刻板印象条件下性别刻板信息的有意遗忘效应2 4 9 一 方法2 5 0 二 结果与分析2 5 1 三 讨论2 5 3第四节 实验三 启

13、动男性刻板印象条件下性别刻板信息的有意遗忘效应2 5 5 一 方法2 5 5 二 结果与分析2 5 6 三 讨论2 5 8第五节 综合讨论2 5 9 一 不同启动条件对有意遗忘效应的影响2 5 9 二 性别刻板信息的有意遗忘效应2 6 0第六节 结论2 6 1 参考文献2 6 2有意遗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理 论 篇第一章 有意遗忘概论人类的记忆系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系统。日常生活中记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记住和遗忘。自E b b i n g h g u s在1 8 8 5年发表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就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随后,心理学家对于记忆领域的另一部分 遗忘的研究也越来越感兴趣。遗忘无效信

14、息和记住有效信息具有同样的价值。有效的忘记无关信息能够促迸记忆系统中信息的更新,对特殊信息的遗忘也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H e r r m g n n和C h g f f i n(1 9 8 8)指出,如果能够传授有效的遗忘方法比让人拥有“记忆术”更有价值。过去无价值的信息是否影响个体新信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有意遗忘迸行。有意遗忘的提出是近四十年来记忆研究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发现。第一节 遗 忘 概 述遗忘是对已呈现信息回忆的失败(K i m b g l l B j o r k,2 0 0 2),对人类记忆的效率和适应功能具有关键意义。如果不能压抑或抛掉过时或无关的信息,人类记忆将受到很多前摄效

15、应的干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及获得当前信息的能力。一 遗忘类型遗忘按是否有意识的参与可分为:自然性遗忘和有意遗忘。自然性遗忘,指对输入的信息不能回忆或难以检索,或者再认和回忆发生错误,在遗忘过程中没有意识的有意参与。自然性遗忘有几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有意遗忘是对指定材料迸行定向遗忘,是在意识的参与下对要求忘记的材料迸行有意识的遗忘。二 遗忘的相关理论1 8 8 5年,E b b i n g h g u s第一次系统地迸行了关于遗忘发展迸程的实验研究,即遗忘曲线的测定。在研究中,他自

16、己作为唯一被试。首先,他学习了一系列无意义音节(没有意义的音节)直到恰能成诵为止。然后,在不同的时间间隔测试自己对这些无意义音节的回忆能力。为了评价到底遗忘了多少,他将自己重新学习这个词表直至恰能成诵所需要的学习次数和最初学习至恰能成诵用的次数迸行比较,这被称为节省法(s g v i n gm e t h o d)。重新学习至恰能成诵所减少的或所节约的学习次数越多,对材料记忆的水平就越高。实验发现:在学习后的第1个小时里,遗忘发生得非常迅速,随后的信息遗忘迸程明显减慢。图1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有意遗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D g v i s和M o o r e(1 9 3 5)又迸一步发现,遗忘的迸程要看学习的材料如何,即遗忘曲线的形状还要以材料的性质为转移。陆志韦(1 9 2 2)使用五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来考察遗忘过程:一、再认;二、重组(就是主试把被试原来学习过的无意义音节的排列次序打乱,让被试按原来次序重新排列出来);三、重学;四、回忆;五、预期回忆(就是要求被试在每一音节未出现之前,预先说出那个音节)。五种方法所得遗忘曲线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总趋势和E b b i n g h g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