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生“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策略_武海蓉.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7047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策略_武海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策略_武海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策略_武海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学生“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策略武海蓉(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摘要:“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具有远程教学、实施灵活等特点,可以发挥互联网功能优势,促生新的知识生态系统。大学生“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的实施策略包括:保障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共智;明确支教目的,监测教育效果;规范师资队伍,完善支教模式。关键词:大学生义务支教;“互联网+”模式;基本特征;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40(2022)04-0093-04收稿日期:2022-09-08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思政专项)“

2、大学生志愿者融入西部乡村幼儿园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655)作者简介:武海蓉(1972-)女,山东泰安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 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鼓励引导师范生深入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1。大学生到乡村尤其是到偏远地区支教,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新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当地教育落后的现状。以往大学生支教活动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开发新型支教模式,以便更好地提供义务支教服务,助力教育公平的实现。一、大学生“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的产生背景(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当今社会已

3、步入信息时代。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并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2015 年,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在社会与行业发展和政府双重力量的推动下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利用“互联网+”促进我国的社会和行业的全面改革与进步2,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主题。互联网具有传输速度快、涉及范围广和使用成本低的特点。“互联网+”实际上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这种结合以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工具和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信息资源,并将相融的成果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4、。“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打破了许多行业的传统模式,教育行业自然也面临这一新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依托“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平台,以录课、线上直播等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线上远程教学,使他们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种教育资源,享有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并且主动选择教育资源的权利也得到了保障。(二)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2015 年,国务院发布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专门提出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了互联网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应用和推广。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要求,“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

5、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3。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旨在推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进一步升级完善,奠定农村实现“互联网+”发展模式的物质基础,以缩小城乡差距和减少城乡间的数据鸿沟。据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统计,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网民人口规模为 10.51 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 58.8%,农村网民规模达到 2.93亿4。互联网的普及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互联网+”模式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与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Dec.2022No.4

6、2022 年 12 月第 4 期DOI:10.15927/ki.lygszxb.2022.04.004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各个领域的渗透和使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三)传统义务支教成效不彰首先,传统义务支教存在师资配置不理想和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参与义务支教的大学生是分批次向受教地区输送的,虽然经过了筛选与培训,但是整体上存在教学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许多教学水平高、素质比较优秀的学生,往往因为地区偏远、交通不便、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不得不放弃支教的机会。而那些走进受教地区的学生都是在短期内提供教学服务,很难融入当地生活和教育情境,无形中削弱了教学成效。其次,传统

7、义务支教模式下,支教大学生难以承担固定的、周期长的教学任务。义务支教活动一般都在寒暑假期间进行,大学生只能部分参与教学活动。即便有西部计划等政策的支持,大学生也只能在当地基础教育的某一阶段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大学生支教实施的教育活动具有碎片化、片段化的特征,难以从整体上提高当地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基础教育具有连贯性、整体性等特点,支教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教学活动的非连续性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比如,面对不断更换的支教教师,许多学生感到难以适应。这是传统义务支教模式存在的关键问题,因为学生不适应支教教师的教育风格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最后,传统义务支教投入成本高。投入成本与收效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

8、问题。大学生到偏远地区开展支教活动,组织者和受教地区不仅要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还要为他们的生活起居和安全提供保障,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然而,受活动周期短、人员变动快的限制,再加上缺乏科学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传统支教活动成效不明显。此外,有些大学生对支教活动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不是把支教视为帮助偏远地区提高教育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是视作一场苦行或一次旅游,因而对支教活动缺乏深入思考和周密规划,影响了支教预期目标的实现。还有些大学生因为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无法与受教地区的孩子顺利开展交往交流,也影响了支教效果。二、大学生“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的基本特征“互

9、联网+”支教模式的实质是面向教育不发达地区组建大学生远程支教团队,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并以互联网为平台,使用电脑、通讯终端、投影仪等设施设备,通过以录制音频、制作视频、网上直播等方式进行教学,或者以微课、慕课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与传统支教活动方式相比,“互联网+”支教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实施特色远程教学“互联网+”支教模式是传统支教模式的再创新,改变了过去支教大学生只能在寒暑假赴偏远地区上课的状况,也破除了只能在教室讲台前上课的空间限制。在“互联网+”支教模式下,大学生既可以灵活安排授课时间,也无需亲临受教地区,能够自由选择上课地点。因此,支教途径得以拓展,支教方式也有了新变革。在远程

10、教学支持下,支教活动可以由寒暑假的短周期性转变为常态化,在相对固定的教学时段开展经常性授课活动,有利于形成学期制、学年制的教学过程,也有助于解决传统支教模式无法确保教育教学连贯性的问题和改善教学效果。此外,“互联网+”支教模式还有利于开发多样性课程,为偏远乡村地区的孩子接受全科教育提供便利,保证他们的全面发展。此外,“互联网+”支教模式下的远程教学还有利于发挥支教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执教课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周密设计教学方案,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受教对象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或者选择自己心仪的教师接受教诲:这两方面因素的聚合,既能促进因材施教,

11、增强参与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二)具有崭新的知识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就是知识和人、科技等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处于复杂的运动过程5。“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借助远程教学可以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催生新的知识生态系统,并利用互联网迅速进行知识转移。“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的实施涉及四个方面,分别是大学生支教群体、互联网支教平台、政府与社会、受教地区,四者之间的关系见图 1。由图 1 可知,“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以互联网为媒介,形成了一套以教育公平为目的的知识生态系统,知识增值是该模式的94核心任务;大学生支教群体作为拥有知识资源的

12、人,通过知识的转移、吸收、共享、利用和再创造,实现知识价值的衍生6;政府与社会提供物质条件,是硬件和配套设施的供给者;受教地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知识,是知识的吸收者。在这一知识生态系统中,大学生获得了教学实践的机会,能发挥自身知识和能力特长;受教地区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为将来反馈社会、贡献才智奠定了基础。图 1 大学生“互联网+”支教模式的知识生态系统(三)具备多重优势“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作为一种对传统支教活动的补充和创新模式,具有多重优势。首先,该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辟远程教育,拓展了大学生支教之路,丰富了支教活动形式,便于突破时空限制。其次,该模式授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授课内容

13、能够得到广泛拓展,可以向受教地区提供海量教学资源。再次,该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支教成本,破解大学生支教难题,有利于完善支教工作体系。最后,该模式是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产物,将国家与社会、受教地区、大学生支教群体紧密关联在一起,能够促进受教地区教育事业的后续发展,从而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确保实现教育公平。三、大学生“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的实施策略(一)保障基础设施,实现知识共享首先,政府和社会要关注偏远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资金专项支持或募集资金的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偏远地区都能用上互联网,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带宽,为“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的实

14、施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其次,重视终端应用设备配备和教学场地的建设。架设互联网络只是铺设了桥梁,要想用好这座桥梁,还需要功能齐备的终端设备和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空间场地。高校要针对“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实施的需要,提供录课、直播的专用场地,配备电脑、摄像、录音等硬件设备,购买用于视频、音频加工的专用软件。受教地区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建设好学习场地,配齐学习设备,如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机等。最后,积极推进跨区域合作,实现信息共享、知识共享。“互联网+”支教的探索期,取得的成果还不够显著,各地区、各高校如果只是按照选定模式开展支教活动而不加强与其他地区、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那么就难以集思广益解决重大

15、问题,不利于“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的实施,甚至会引发许多新问题,使支教成效远远低于预期。但是,任何技术应用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效力的,只有加强沟通交流和多方集思广益,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系列难题,提高“互联网+”义务支教的整体水平。高校、受教地区、大学生支教群体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的相关支教主体之间要加强联系,打破“数据孤岛”现象,实现资源的互通与共享,围绕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式革新等方面展开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合力优化“互联网+”义务支教模式。(二)明确支教目的,监测教育效果义务支教是一种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其核心任务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对受教地区的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

16、价值观培养。因此,支教活动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提高育人水平。为了确保支教工作质量,高校、受教地区需要联合建立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以促进支教大学生与受教学生共同努力,提高支教效果。一方面,要科学合理设定支教目标,针对每一次支教活动的特点、内容等明确支教团队的总体任务和教学目标,并据此制定一系列评价指标,便于大学生和受教学生自觉开展自我监测,也便于外部随时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要针对“互联网+”支教模式的特殊性,设计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和实施方案,对支教大学生的教书育人活动、受教地区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整体学业水平、相关主体整体支教工作进行评估,形成激励机制。比如:对于受教地区,主要围绕相关工作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评估,同时重视参与度和主95Basic Features and ImplementationStrategies of the“Internet+”Volunteer Teaching Model for University StudentsWU Hairong(School of Literature,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Lianyungang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