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近年来,x县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六大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整治长效机制亟待建立完善。一、存在问题(一)责任落实不到位。县乡对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压力传导还不够,乡镇和村级对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对整治工作缺乏长期的系统谋划,环境整治责任落得不实,部分干部群众有“整治环境卫生就是为应付检查的形象工程”的错误思想,上级不检查不
2、动,媒体不曝光不动,工作被动应付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道路清扫保洁、村内垃圾收集清运主要靠村级组织保洁员进行清理,加之近年来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在家的保洁员绝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担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队伍标准和整治质量。(二)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精细化程度还不高,现有的处理设备处理方式单一,农村公共厕所、卫生式户厕及污水管网、垃圾分类处理等配套设施还不健全;近年来项目资金大部分集中在贫困村,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项目较少,加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大部分农村将垃圾集中收集后进行填埋处理,尚未建立专门的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及分类处理制度。现有农村厕所多以旱厕为主,夏季蚊蝇到
3、处乱飞,严重影响居住环境卫生,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卫生厕所改造工程量大面广,且群众对改厕缺乏系统认识,在改造和推广过程中还面临很大的挑战。(三)环保意识淡薄。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淡薄、自觉性较差,沟边和道路沿线两侧排水渠成了生活垃圾倾倒的“重灾区”,“门前三堆”、农药废弃瓶乱丢现象仍屡禁不止。在垃圾清运过程中,群众过多依赖于政府集中整治,清运时也是拉送到沟渠地带,随意堆积,普遍没有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缺乏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对生态环境缺乏长远的保护意识。有的群众为了投放方便,往往将生产生活中的所有废弃物全部倒入公共垃圾桶,垃圾混合投放增加了后续处理难度。(四)群众参与度不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
4、程中,往往是将政府部门推到了工作的第一线,由乡镇干部带头整治村庄环境卫生,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存在“政府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乡镇街道门店“人人自扫门前雪”的冷漠现象尤为突出,部分村民只知索取,不愿奉献,投入再多的资金也很难取得好效果。(五)奖惩机制不健全。镇村对现有的保洁员考核管理不严格,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懈怠情形,对乱扔垃圾、乱排污水、严重影响环境质量的不法行为缺乏适当的惩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环保意识差的群众肆无忌惮破坏环境卫生,影响了清洁示范户典型作用发挥;同时,镇村督促检查和常态化保洁力度不大,保洁工作被动应付,积极性不高。二、对策建议
5、(一)强化主导责任,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众多,不能搞单兵作战,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牵头抓总作用,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综合治理、乡村旅游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部署,相互促进,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筹、部门分工协作、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明确乡镇部门职责分工,在乡镇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片责任制,进一步靠实政府主导责任,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二)加快项目配套,着力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健全的环保基础设施是打赢“碧水、蓝天、净土”攻坚战的必要条件。要瞄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在行政村配套压缩式垃圾清运车
6、,在村组配套垃圾仓、垃圾桶,在街道门店多配套餐厨垃圾桶等环保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简单可行、经济可靠、管理可持续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探索推行生活垃圾户清理、村收集、镇中转的全链无死角处理模式,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试点,加强农村资源化站点建设,提高处置能力,更好发挥现有污水处理站、垃圾处理厂作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三)加强宣传引导,切实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要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完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用好网络、电视、广播、手机等平台,采取群众会议、专题讲座、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力
7、度,积极组织村组干部、保洁员及农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培训班,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着力培养环保规则承上启下的传播者和未来发展者,进一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要广泛宣传推广环境整治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四)强化共管共享,调动各方力量合力整治。要充分整合资源力量,探索政府、村集体、群众以及社会力量在内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多元体制机制,规范化、常态化提升人居环境。要建立“政府扶持、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吸引社会力量
8、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要发挥好村级组织作用,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垃圾收集转运等服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群策群力合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需要政府、企业与群众的广泛参与,但群众始终是主体,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利用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鼓励农民投工投劳,积极参与村民自治,让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更有获得感。(五)强化督查检查,健全完善考评奖惩制度。针对农村保洁员数量少、责任意识欠缺的问题,要向农村倾斜一部分公益性岗位,加大保洁员配备力度,强化对保洁员的教育管理培训,签订管护协议,切实靠实工作责任;要积极组织开展“清洁家庭”“最美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要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检查督查力度,建立环境整治周通报制度,健全奖惩并举机制,通过设立“村村响”曝光台、环保先进个人宣传栏等形式,最大限度激发保洁员管护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