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年医学专题—第9章-解热镇痛抗炎药.ppt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51163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医学专题—第9章-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9章-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9章-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9章-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9章-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9章-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解热(ji r)镇痛抗炎药,是一类(y li)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抗炎作用与甾类激素不同,又称非甾类抗炎药(NSAIDs),Antipyretic,analgesic,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第一页,共四十六页。,药理作用 1.解热(ji r)作用 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发热原因:病原体刺激中性粒细胞内热原(IL-1)C.N.S 体温调节中枢的PG合成与释放体温调节点发热。解热机制:NSAIDs 抑制PG合成酶(环氧酶)PG合成,第二页,共四十六页。,细菌(xjn)毒素 内热源(白介素-1)AH/POA C

2、OX PG合成 体温中枢 产热中枢 散热中枢AH:anterior hypothalamus POA:preoptic areaCOX:cyclo-oxygenase,NSAIDs,第三页,共四十六页。,2.镇痛作用 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不如吗啡等成瘾性镇痛药。对各种创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jio tn)无效,但对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等慢性钝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久用无耐受性和成瘾性,不抑制呼吸。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第四页,共四十六页。,当组织损伤或发炎时,局部合成和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如缓激肽、PGE、组胺、5-羟色胺等,引起疼痛。其中PGE既是一种致痛物质,又能使痛

3、觉(tngji)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增高,痛觉(tngji)增敏。解热镇 痛药能抑制PG的合成与释放,从而消除其致痛和痛觉(tngji)增敏的双重效应而发挥镇痛作用。,第五页,共四十六页。,镇痛(zhn tn)机制,局部(jb)炎症,局部(jb)致炎致痛物质,痛觉感受器,PGs,直接作用或放大,第六页,共四十六页。,Bradykinin 缓激肽,doner receiver,第七页,共四十六页。,3.抗炎作用 除苯胺类外均有此作用。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活性物质,抑制(yzh)PG合成具有抗炎作用。,NSAIDs的作用机制:抑制(yzh)环氧酶使PG合成减少,环氧酶(cyclo-

4、oxygenase,COX)有二个亚型 COX1 和 COX2,,第八页,共四十六页。,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PG)前列环素PGI2,第九页,共四十六页。,不良反应,COX有两种同工酶COX1 保护(boh)稳定细胞,保护(boh)粘膜等COX2 存在于炎症组织,致炎致痛NSAIDs对其多无选择性,易致较多不良反应:消化道、肾脏、心血管,第十页,共四十六页。,水杨酸类,包括(boku),乙酰水杨酸钠(阿斯匹林),水杨酸钠:刺激性大,仅作外用(wi yn),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第十二页,共四十六页。,阿斯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 acid),体内过

5、程 吸收:迅速,大部分在小肠上段吸收。分布:水解产物乙酸(y sun)和水杨酸,水杨酸盐与蛋白结合率80%90%,分布到各个组织,进入关节腔、c.s.f、乳汁,通过胎盘。,第十三页,共四十六页。,代谢:水解能力有限(yuxin),口服小剂量(0.6g)按一级动力学消除,t1/2 短,23h;大剂量时,按零级动力学消除,t1/2 延长,可达1530h。排泄:经肾脏排泄,碱化尿液加速排泄。,第十四页,共四十六页。,作用及应用 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制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和月经痛等各种钝痛。较大剂量时(成人每日3

6、4g)抗炎抗风湿作用增强(zngqing),用于治疗急性风湿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使急性风湿热病人2448h内退热,关节红肿及剧痛缓解,血沉下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使炎症消退,并迅速止痛,减轻关节损伤,目前仍为首选药。,第十五页,共四十六页。,2.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fngzh)血栓形成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与抑制PG合成酶(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A2生成有关。当血小板受到各种聚集诱导剂刺激时,磷脂酶活化,血小板磷脂在该酶的作用下,降解为花生四烯酸,后者又在环加氧酶的作用下,生成血栓素A2(TXA2),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小剂量阿司匹林(每日口服75mg)即可抑制

7、环加氧酶,从而抑制TXA2的生成,可防止血栓形成。,第十六页,共四十六页。,临床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对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塞能降低病死率及再梗塞率。对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服小剂量可防止脑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在高浓度时(每日0.6g以上),可抑制血管壁中的PG合成酶,使前列环素(PGI2)合成减少(jinsho)。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PGI2合成减少(jinsho),可促进血栓形成。因此,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必须应用小剂量。,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药物相互作用 将某些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从结合部位置换出来游离型作用:与香豆素合用 抗凝作用出血;与甲磺丁脲合用降糖

8、作用低血糖;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 抗炎作用诱发溃疡(kuyng)。与呋噻米合用竞争肾小管分泌部位水杨酸排泄 蓄积中毒;与甲氨蝶呤合用防碍其从肾小管分泌毒性,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最为常见。口服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使用较大剂量时可刺激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器,也可致恶心、呕吐,并可诱发胃溃疡及胃出血。这与阿司匹林抑制PG合成有关,因为PG能使胃酸分泌减少,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当PG合成减少时,胃酸分泌增多,胃粘膜缺血;同时PG的前体物质(wzh)花生四烯酸堆积,对局部胃粘膜有刺激作用,也增加了对胃粘膜的损害。胃出血与抑制血小板聚集也有关。同

9、服抗酸药或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可以减轻。对胃溃疡病人应慎用或禁用。,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2、对凝血系统的影响一般剂量的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大剂量(每日5g以上)还能抑制凝血酶原的生成,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引起出血,可用维生素K防治。严重肝损害、维生素K缺乏(quf)、低凝血酶原血症病人禁用,手术前一周也应停用。,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3、水杨酸反应 剂量过大(5g/日)出现,有头痛、旋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障碍,是中毒的表现,严重者有过度换气、酸碱平衡障碍、高热、精神错乱,立即(lj)停药。一旦出现此反应,应立即(lj)停药并给予碳酸氢钠等治疗。,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10、。,4、过敏反应及“阿斯匹林哮喘”少数患者(hunzh)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某些哮喘患者(hunzh)服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该哮喘不是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其与抑制PG合成有关,肾上腺素对“阿司匹林哮喘”无效。因此,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病人禁用。,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六页。,二、苯胺(bn n)类,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六页。,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又名扑热息痛(paractamol)是非那西丁的活性代谢产物,毒性小于非那西丁。解热镇痛作用(zuyng)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很弱,临床用于止钝痛。不良反应较少,偶

11、见皮疹、荨麻疹、药热、粒细胞减少。中毒可致肝、肾损害。,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六页。,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迅速,血药浓度3060min达高峰,在肝内代谢,60%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有35%与硫酸结合后由尿排出;有极少部分(b fen)去乙酰基变成对氨基酚,然后再氧化成亚氨基醌,后者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作用和用途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几无抗炎抗风湿作用。用于发热、头痛(tutng)、牙痛、神经痛等。不良反应对胃肠刺激性小,可见厌食、恶心、呕吐等。偶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剂量过大可致肝肾损害,甚至肝及肾乳头坏死。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因肝肾功能发育

12、不全,应避免应用。,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贝诺酯(benorilate)又名扑炎痛。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的酯化产物,是一新型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口服后吸收迅速,t1/2为1h,主要在肝内代谢。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感冒发烧、头痛、神经痛及术后疼痛等。可引起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及头晕(tu yn)等。用量过大可致耳鸣、耳聋。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及阿司匹林过敏者。,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六页。,三、吡唑酮类安乃近(metamizole sodium)又名诺瓦精。为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其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快而强,其解热作用尤为突出。主要用于退热、头痛、风湿痛、神经

13、能、牙痛、肌肉痛等。不良反应注射局部可产生红肿、疼痛,数天后可消退(xiotu)。较长时间应用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死亡。也可发生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懈症。偶致出汗过多而虚脱。,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六页。,四、其他类甲芬那酸和氯芬那酸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又名甲灭酸。氯芬那酸(chlorfenamic acid)又名氯灭酸。均为邻氨苯甲酸的衍生物。二者均可抑制PG合成酶而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作用。临床一般不作解热镇痛药用。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等。氯芬那酸不良反应

14、较少,可见头痛、头晕。甲芬那酸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少见。常见有嗜睡、眩晕、头痛、恶心、腹泻。也可发生胃肠溃疡及出血等。连续用药不宜超过一周。肝肾(n shn)功能损害及孕妇慎用。,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六页。,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3h血药浓度达高峰,90%与血浆蛋白结合,大部分在肝内代谢,随尿,胆汁,大便排泄,少部分原形(yunxng)自肾排出,t1/2为23h。,第三十页,共四十六页。,作用及应用抑制(yzh)环氧酶作用强,抗炎、解热作用显著,对炎性疼痛效果明显。1、可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癌性疼痛;2、也可用于滑囊炎、腱鞘炎及

15、关节囊炎等。能抗血小板聚集,故可防止血栓形成,但疗效不如乙酰水杨酸。3、治疗综合征,退热效果好;用于综合征,疗效尤为显著。4、用于胆绞痛、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绞痛有效;对偏头痛也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于月经痛。,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六页。,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溃疡,有时并引起胃出血及穿孔)。饭后服用本品胶囊剂,可减少胃肠道反应。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眩晕等)的发生率也不低(),若头痛持续不减,应停药。3.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出现黄疸(hungdn)、转氨酶升高)。4.抑制造血系统(粒细胞减少等,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六页。,不

16、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5.过敏反应:常见的有皮疹、哮喘。与乙酰水杨酸有交叉过敏性,对后者过敏者本品忌用。6.有报道,与氨苯喋啶合用可引起肾功能损害。7.溃疡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癫痫、支气管哮喘病人,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孕妇忌用;儿童对本品较敏感,有用本品后因激发潜在性感染而死亡者,故忌用。8.外用软膏只适用于无破损(p sn)皮肤表面,忌用于皮肤损伤或开放性创口处。,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六页。,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合用,可增加肾脏毒副作用。与其他非甾体消炎药合用时,消化道溃疡(kuyng)的发病率增高。(2)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同时应用,不能增加疗效,而肠胃道副作用明显增多,并可增加出血倾向。(3)饮酒或与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同用,可增加胃肠道溃疡或出血倾向。(4)与肝素、口服抗凝药、溶栓药合用时,有增加出血倾向的潜在危险。(5)与氨苯蝶啶合用时可致胃功能减退。(6)与秋水仙碱、磺吡酮合用时可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危险。,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六页。,布洛芬(ibuprofen)又名异丁洛芬、异丁苯丙酸,为苯丙酸的衍生物。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迅速,12h血浆浓度达高峰,t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