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人口是指处于老年年龄界限以上的人口。是从人口学的角度反映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与其他年龄阶段(幼年、青年、壮年)相区别的一个社会群体,是人口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年龄起点一般是 60 或 65 岁及其以上的人口。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性的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提高重视的社会问题。截至 2020 年,在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人口首次超过 7 亿。与国际上将 65 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的通常做法不同,中国界定 60 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21 年人口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量约为 141260 万人,其中“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
2、量高达 20056 万人”已经超过了 2 亿,60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更是高达 26736 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老龄人口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愈加凸显,应该进一步得到重视。2021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老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后的一个阶段,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价值
3、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心身疾病,因此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应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对 10 余位老年人的访谈和对养老院的走访调查总结分析而成。一、老年心理问题的现状和表现1.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变化(1)感知觉的变化。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最明显的就是感知觉的变化。表现为视力减退,“老花眼”“青光眼”“白内障”也容易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听力逐步下降,别人说话听不清,不断要求重复;味觉减退,总是觉得菜的味道淡,开始喜欢吃咸菜;嗅觉不灵敏;皮肤觉也会下降,明显表现为端热碗的时候不像年轻的时候怕烫手了等。(2)认知能力下降。
4、最明显的就是记忆力下降,经常忘东忘西,随手放的东西转身就会忘了放在哪里,遗忘的多是近期发生的事情,对从前的记忆很清晰;思维变得不再敏捷,有时候会有逻辑上的不通。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智力水平是呈下降趋势的。(3)情绪情感上看,老年人容易情绪激动,情绪表现偏消极,有的表现为爱说话,有的偏孤僻,不爱与人交流沟通,有的很难接受新生事物或者是拒绝适应新生事物。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1)抑郁老年人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愉快感消失,精力不足、乏力、困倦、行动困难、长期孤独地静坐或者静卧、不爱活动,兴趣消失,表现为对周围事物没有任何兴趣,过去的爱好逐渐放弃,对任何事物都比较淡漠;最主要的问题是悲观、失
5、落,有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没有用处,拖累家庭及子女等,可能有悲观、厌世甚至自杀的倾向。但是老年人有特殊的抑郁方面的表现形式,往往核心收稿日期:20221015作者简介:李平(1983),女,吉林公主岭人,中共吉林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心理学。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李平(中共吉林市委党校,吉林 吉林 132000)摘要:老年人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各器官功能的减退,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疑病、空巢综合征、退休综合征等各种心理障碍,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心身疾病。本文从生理功能和疾病、社会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应积极对待人生,
6、及时调整心态,加强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开办综合性老年大学,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策略。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08(2022)06-0121-03Journal of Jil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NO.6,2022(Total No.240)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 年第 6 期(总第 240 期)老年服务研究121症状的表现不太明显,通常是以下面的症状表现出来:失眠、入睡困难、睡着后容易醒、醒后难再睡、早醒等,容易焦虑、情绪冲动、容易激动、爱发脾气,从前性格很好的人突然变成暴脾气
7、等等;也会出现一些躯体上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心口窝发烧、胃肠功能紊乱、胃痛、肚子不明原因的疼痛、心慌、心悸、有时还会有幻觉,严重的会有自杀倾向。在访谈中,李大爷就曾经因为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帮不上儿子而得过抑郁症。李大爷的一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贫穷过上了小康的生活,并且成功地培养了 3 个大学生,这在农村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也一直是李大爷引以为傲的事。刚打算退休,没想到儿子在没跟他商量的情况下贸然辞了体制内的工作赋闲在家,李大爷生气上火却无能为力,为了给儿子和自己再积攒点老本,只好重操旧业,投资了好几十万打算继续干,没想到,时局变化,投资失利,不仅没赚钱还把本钱搭进去了,曾经的辉煌不再,
8、现在的失利打击还太大,导致李大爷夜夜难眠,整整 3 个多月没睡一个好觉,有时连续好几天都合不上眼睛,没几天功夫人就瘦了一大圈,憔悴不已,到医院检查诊断为抑郁症。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退化、病变,体内激素分泌发生了变化,导致抑郁和焦虑的产生。因为老年人大多有基础的躯体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栓等,老人可能会经常感觉到身体不适,影响到自身活动、娱乐,从而引起抑郁的症状;还有可能是老人适应不良的结果。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再加上退休,可能会感到无所事事,自我价值感降低,时间长了就可能会自我否定、闷闷不乐,形成抑郁的症状。有关调查表明,空巢老人的抑郁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空巢老人
9、,而老年抑郁则是导致老年人自杀的最主要原因。(2)焦虑老年焦虑症存在客观的诱发因素,如对死亡的恐惧、对身体日益衰弱的担心、对生活环境改变的不适应等。他们的症状表现却常与现实处境不相称、没有具体内容的担心和恐惧,常会感到最坏的事情即将发生,常坐立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他们对自身的情感体验表达困难,不会说我很紧张,很担心等,而是用我感到难受,身体不舒服、我可能得了什么病来表达焦虑情绪。他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入睡困难、肌肉紧张、食欲不振、做噩梦、易醒、眩晕心悸、尿频、便秘和腹泻等。老年焦虑症患者对声音和光线很敏感,会格外关注每天大小便的次数
10、与顺畅等,为自己的心烦不安找借口。老年焦虑症患者常伴有慢性躯体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并服用多种药物,慢性躯体疾病和药物的长期服用均可影响焦虑症的发生和治疗,甚至许多疾病和药物本身就可引起焦虑。访谈中的李大娘就属于这种情况,在访谈中了解到,李大娘因为子宫肌瘤而做了手术,切除了子宫及附件卵巢,导致体内激素分泌不平衡,经常会感到心慌焦虑,出虚汗最多每天达到 20 余次。对于身体出现的这种情况,李大娘很是担心,总是觉得身体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身体的不良反应和担心加剧了心理上的焦虑。(3)神经衰弱老年人神经衰弱,一般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劳以及精神萎靡不振等情况。另外也会出
11、现精神以及情绪的变化,比如会出现情绪的焦虑不稳定,烦躁不安。部分老年神经衰弱者也会出现容易兴奋的症状,比如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出现脾气暴躁,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以及睡眠功能的障碍。比如患者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表,多梦等。在访谈中的老卡就属于这种情况,他退休刚刚一年,以前没退休的时候睡眠就不太好,退休后越发睡不好,去医院诊断竟然神经衰弱了。每天在家里,楼上邻居轻微的脚步声他都听得见,越是睡不着越能听见各种声音,别提有多痛苦了。(4)疑病老年人对身体健康的不安全感容易导致焦虑,焦虑发展到不能缓解,无力改变的时候就会成为疑病。老年疑病症就是以怀疑自己患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性的人格障碍。通常是
12、坚信自己体内某个部分或某几个部分有病,对自身变化特别敏感和警觉,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变化,也显得特别关注,他们对自己的病症极为焦虑,别人劝得越多,疑病就越重,即便客观的身体检查结果证实患者没有病变,患者仍然不能相信,医生的再三解释和保证不能使其消除疑虑。老年疑病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治疗,在心理上就有可能从怀疑自己有病发展为对疾病的恐惧,甚至是对死亡的恐惧,即所谓的“老年恐惧症”,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将会产生更严重的不利后果。访谈中李女士的婆婆,56 岁,丈夫工作忙经常出差,唯一的儿子还结婚搬出去了,家里只剩下自己,时常感到孤独的她,前年开始总是觉得自己得了癌症,大大小小的医院都去遍了,
13、就是不相信医院大夫的检查和诊断,坚称自己有病,是医院检查不出来,这就是典型的疑病了。(5)空巢综合征老年空巢综合征是空巢老人常见的一种心理危机症,在精神疾病分类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多发生于子女成年离开家庭之后独自生活的老人。因居住在封闭环境中引发的各种心理症状,许多长期生活在这种单门独户环境里的人,在人际关系中极易形成一种病态的离群索居、薄情寡义的行为,同时还会产生自我封闭、脾气乖僻、性格偏执、心胸狭窄等不良心理。对于居住在这种环境中的老年人来说,由于退休后难以同社会接触,就会加速他们精神上的衰老,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也会迅速衰退,甚至会诱发老年性痴呆、老年性抑郁症和其他老年性精神、心理疾
14、病。李 平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老年服务研究122(6)离退休综合征离退休后,从工作了大半生的岗位退下来,尤其是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一时难以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态难以调整,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不同的看法,却又无力改变现状而产生的适应性心理障碍。离退休老年人约有 20%30%的人缺乏心理准备,20%的人有退休心理不适应现象,50%以上的人退休后不知道该做什么。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生活境遇反差过大,缺乏社会支持,个人适应能力差。二、老年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或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生活环境发生了变
15、化,导致在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是导致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几个重要原因。1.生理功能下降和疾病因素老年人身体各器官老化导致的功能退化和疾病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下降导致睡眠普遍减少,长年累月还会引起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状况,逐渐引发抑郁、老年痴呆或其他精神问题。2.社会和家庭因素老年人在离退休后由于无法适应角色的突然转变和社会关系的骤然减少,出现孤独、寂寞、失落、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此外在晚年婚姻家庭生活中,有的丧偶独居,有的退休后需要帮助儿女照顾孙辈,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劳累,加之与子女、儿媳等因为生活观念、习惯、育儿理念的不同而发生矛盾的概率也相对增加,从
16、而加重了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程度。一项研究中显示:隔代照料的强度与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伴随照料强度的增加,中老年人陷入抑郁情绪的概率逐渐提高。也就是说,帮助子女照顾孩子的时间越多,强度越大,越容易患心理疾病,抑郁等概率会大大增加。3.教育因素目前我国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程度还不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大范围建设和开展,心理健康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我国的老年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社区老年心理咨询服务场所较少,即使少量发达地区开设有类似机构,基于传统文化的观念,长期以来的心理意识原因,也鲜有人问津,即使有心理健康的个人机构,基于费用等原因,老年人也难以接受。这就导致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的掌握严重不足,其内心对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抵触。他们无法真正了解自身的心理需求,同时也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种消极对待的态度直接导致其心理问题由于长期得不到解决而慢慢积累,进而发展成为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危害其心理和身体的健康。种种原因造成老年人无处咨询和缓解心理问题。三、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1.积极对待人生,及时调整心态老年人应该积极地对待人生,科学地